每句話都對,卻沒有一句在點子上。
這是很多場合下說話人的常態。
公司裡開會,站起來個一臉正經的人,他張嘴開始說,他說了半個小時,他什麼都說了,他又什麼都沒說。
短視頻裡,媽媽分享孩子在全校師生面前正兒八經的演講,張嘴就是“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聲容並茂,小眉毛挑到天上去,如果只看講稿,還以為是局級領導講話。
飯桌上,一個人突然提起酒杯來,臉上全是真情,話裡都是正經,一頓感謝,嚴絲合縫,嘴唇上下翻飛,第二天醒來,啥都不記得。
嘴笨當然不好。但每句話都對,卻沒有一句在點子上,這不是ChatGPT嗎?
你要是問說話的人,他放鬆下來後也覺得詫異,“老子平時不這樣啊”。好像腦海中正襟危坐的背景音樂一起來,就被什麼東西上身了,自然而然就那麼講了。
這事兒不邪乎嗎?於是“玩笑話”就被髮明瞭出來。沒一句正經的,卻句句在點子上。
玩笑話跟眼神很像,你使個眼神,對方懂了就懂了,你講個笑話,一旦需要解釋,就算是講砸了。
秒懂,心領神會,就是我們說的“在點子上”。
維特根斯坦一輩子研究人類如何使用語言,最後他總結了一句話:“一切真理都具備用笑話講出來的可能性。”老維對言之鑿鑿的空洞十分不屑,他說對於能言說的,我們努力言說,對不能言說的,我們應該保持沉默。笑話就介於說和不說之間。
一個巨大的聲音指著一個醜東西問你:好不好看?
答不好看?你不敢。
答好看?你又不甘。
於是只好開玩笑說:“好看是好看,就是醜了點兒”。
對方一愣,一陣哈哈哈哈,你也跟著哈哈哈哈,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在小佳看來,“很多事情在當下是沒有解決方案的,我能做的就是與大家共情,共同療愈”,於是講個笑話成為了生活的出口。
真理很多時候像根錐子,我們得用一塊名叫笑話的布包著點兒。偶爾它從布里透出來,扎得人嗷嗷叫,一看,咦,沒流血,危險解除,哈哈哈哈。在笑話裡,真理不像錐子了,像針灸,看著滿頭滿腦挺嚇人,扎完,咦,頭不疼了。
笑話是不被追究的。用鳥鳥的話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是嚴肅到不能開玩笑的”。
Why so serious?
It's just a joke!
每個人如果仔細察看自己每天的囧境,那簡直能笑出聲來。
騎個共享單車,裙子被捲進去。
踩個高跟鞋上班,鞋跟卡井蓋裡了。
說某人的壞話時,發現他也站在電梯裡。
週末買了300塊錢的牛排,當晚就連鍋一起燒糊了。
這就是具體到每個青年每一天裡的人生裡,生活已經給你安排好了各式各樣的段子。在何廣智的經歷裡,這些日常裡的尷尬與瑣碎“逃是逃不掉的”。
笑話就是笑話本身,它不負責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明兒水電費還是得照交,這個月給員工工資還得照發,生病了一樣去醫院躺著。
這事啥時候是個頭?你說啥時候是個頭?咋辦?你說能咋辦?老哭也不是回事,對嗎?那就開個玩笑唄。
慧能大師說:“迷時法華轉,悟時轉法華”,說的是一個人在把自己鬧明白之前,和在那之後,過的都是一樣的日子,只不過之前生活在玩你,現在你玩得起生活。
又到五四了。要說如今的青年有什麼變化,那就是通透了,更享受玩笑了。道理很樸素:人生需要玩笑,青年們得玩,得笑,既然笑,那就大笑。
因為大笑青年們的每個笑話,都是對眼前生活的一次重組。
這是在不自由的人生中,通往大自在的法門。
點擊查看《時尚健康》5月封面專題拍攝花絮
時尚健康 笑果文化 聯合出品
出品人 / 李方方
監製 / 張焱
專題統籌 / 周鑫
創意&執行 / @Frigg_李菲
作者 / 陳鳴
採訪 / 阿灶
攝影師 / 趙樂樵 @leqiaozhao
攝影助理 / 王豪 、文正
視頻導演 / 張之行
視頻攝影 / 張之行 、馮慶忠
視頻剪輯 / 張之行
視頻助理 / 張徐暉
視頻燈光 / 譚政璋
雜誌封面設計 / 麗平
新媒體視覺設計 / April
服裝助理 / RAN、王子茜、香菜
妝發 / 韓雨蒙(@SHIHUISTUDIO)
場地鳴謝 / 笑果超級工廠
合作支持 / 微博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