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奇蹟”必須曝光

想不到,一部七年前的BBC史詩鉅作,至今稱霸著紀錄片界。

豆瓣9.8分,幾乎零差評,還是當代人的“洗眼”神器——

它就是《地球脈動2》(Planet Earth II)

從兩極之間到遼闊平原,從洞穴迷宮再到無垠深海,場景切換之間,每一幀都是視覺盛宴。

在攝像師的拍攝下,動物們有著野性又不失可愛的一面。

比如雄性樹懶,為了勇敢“追愛”不惜跋山涉水,遊了好一會才順利登島,結果卻撲了個空。

捕食的狐狸,在雪地旁靜待時機,它只有反覆一躍而下把自己插進雪裡,才有機會捕捉到一隻獵物。

打開紀錄片,我們的焦慮和壓力被這一幕幕極致的美景所沖刷,壞情緒也被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所治癒。

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令人敬畏,也療愈人心。

可惜的是,這些從紀錄片中看到的場景,現實卻不及它一半美好。

隨著全球範圍內的生態破壞,野生動物跟著遭殃,物種也隨之加速滅絕。

今天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它們的“呼救聲”,是時候被聽見了。

青藏高原上的“生命奇蹟”

過去六年,地球度過了最炎熱的六年。

全球變暖,加上過度消費、人口增長和集約農業等原因,都讓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

過去50年間,被監測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種群規模已經平均下降了68%。

一場野火,就能讓森林化作一片焦土。曾經就有一隻考拉被山火燒傷四肢,它奄奄一息的樣子讓無數人心疼。

受傷考拉接受救治 圖源:視覺中國

人類和動物的命運在災難面前,都是那麼弱小而無力。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趨勢,還沒得到有效遏制。

但你知道嗎?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這片淨土上,卻存在著例外。

青藏高原地區,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4000米,被譽為“地球第三極”和“亞洲水塔”。

它影響著我國的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供應、氣候系統穩定,以及碳收支平衡,在世界生態安全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源:視覺中國

翻開青藏高原的畫卷,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純淨的高原美景、宏偉的宮殿——這裡還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高原精靈們的家園。

橫衝直撞的犛牛群,神秘安靜的藏羚羊,身姿矯捷的雪豹……

大約210種野生哺乳動物生存於此,野犛牛、藏野驢、雪豹、岩羊、金絲猴、梅花鹿等珍稀瀕危物種,都在高原上繁衍生息。

圖源:視覺中國

但如此美麗遼闊的土地,卻有著另一個名字——“生命的禁區”。

青藏高原地處高寒,植被生長緩慢,隨著“溫室效應”加劇,原始植被大面積退化、湖泊乾涸、溼地縮小、冰川消融……

再加上這裡充斥著大量的荒漠、無人區,保留著原始的野性之美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創造了獵殺、買賣珍稀動物的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即使生存環境如此危險而惡劣,青藏高原這片廣袤大地上依然有新生命在誕生,珍稀動物數量逐漸增加,孕育著一場“生命奇蹟”。

短短几年間,藏羚羊從幾萬只,恢復到了幾十萬的規模,野犛牛從6000多頭,恢復到了10000多頭。

如同青藏紀錄片導演羅傑所說:“這10年來我們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還有生態的恢復其實取得了很多成效。”

這一切都得益於守護者們的奉獻和保護。

西寧野生動物園,就是其中一名“生命守護者”,無數生命奇蹟,每天都在這裡上演。

西野:生命流動的一站

西寧野生動物園,可能是最具特點的動物園之一。

它位於海拔2300米的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全青海省唯一一座大型綜合性野生動物園;

它有兔猻、荒漠貓和普氏原羚等野生動物,哪怕放在全世界看,這些物種也十分罕見。

高山兀鷲

儘管動物園裡籠舍老舊、資源有限,但這些動物“居民”裡,卻誕生了很多“網紅”。

比如被譽為“最美貓科動物”的雪豹,每隻都有自己的名字,性格也各有不同。

人工繁育的雪豹兩姐妹,姐姐“水墨”身姿敏捷,從小就是個運動健將;

妹妹“油畫”卻是個小短腿,看上去憨態可掬,實則聰明得很,一歲就學會扒兔子皮了。

園裡年紀最大的雪豹,也有自己的小癖好——

它時常把鼻涕抹在玻璃上,最喜歡聽到鼻涕抹上玻璃時,因摩擦發出的“咯吱咯吱”聲。

 

最受網友喜愛的,莫過於園內的兔猻了,它們“五分不屑三分漫不經心”的眼神,有了一絲“貓中霸總”的味道。

園內工作人員記錄下它們的日常,成了一出出精彩的“家庭倫理劇”,獲得了幾百萬網友的喜愛。

圖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西寧野生動物園不僅動物可愛,園區的行動也令人欽佩。

這就不得不提到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另一個名字——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表面上是一家“動物園”,實則承擔著整個青海省的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那些因自然災害、意外狀況受傷的野生動物們,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救助和治療。

被救助的雪豹

去年3月,一隻老年雌性荒漠貓出現在湟源縣的一處垃圾場。

荒漠貓是中國特產的珍稀貓科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發現它時,它已經感染了多種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嚴重感染,重度脫水、營養不良。

圖源: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西寧野生動物園制定了多種治療方案,歷經20多天,才讓它得以良好進食、正常排便。

現如今,這隻荒漠貓健康狀態良好,還被賦予了全新的名字——黃老太。

像“黃老太”這樣救治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

2020年秋,不到半歲的黑頸鶴“小灰”在野外落單,被當地牧民發現後,立刻送來西寧野生動物園進行救助。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由於瀕臨滅絕,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剛來時,小傢伙十分虛弱,只能單獨餵養魚苗、麥粒等食物,並進行了全身的傷口處理。

如今的“小灰”已經恢復健康,逐漸掌握了各項覓食技能,終於成長為一隻優秀的“鳥中大熊貓”。

黑頸鶴 圖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西寧野生動物園救助動物,保護著珍稀野生動物的多樣性。

在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成立的十幾年間,救護的野生動物有40多種,1500多隻,其中半數身體狀況良好、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動物,都重新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在西野的救助理念下,放歸永遠都是第一選擇。

這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從受傷中痊癒,再回歸自然繁衍生息、擴大種群,人們逐漸意識到:

原來動物園的圍牆可以不是阻擋,打破這道邊界,動物園也可以成為動物生命可存續流動的一站。

西野是動物園,也是避難所,每一隻動物,都有被好好地愛著。

 

他們的努力,不該被埋沒

剛進動物園工作時,園長齊新章也有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和撕扯,他認為水泥、磚塊固定了動物的一生,動物園就像一座動物監牢。

但如今的西野動物園卻讓我們看見,動物園可以不是監獄,而是救贖。

此前,西野曾救助過一隻猞猁幼崽。

它在當地牧民家中偷羊時被發現,當時已然右眼失明、體型消瘦、反應遲鈍,年齡為11月左右。

因猞猁耳尖具有標誌性毛簇,形似天線,它被取名為“天線寶寶”。

圖源:環球網

“天線寶寶”十分爭氣,在針對性治療近2個月後,它的右眼視力恢復正常,又在後續一年的飼養中,具備了捕食能力。

就在去年,“天線寶寶”在試驗放歸中,能夠在野外獨立生存,最終它重新回到了大自然。

被救助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雕鴞和雀鷹,在重獲飛行能力後,也都被放歸大自然。

從放歸箱出來那一刻,它們振翅高飛的模樣,讓人忍不住感嘆生命之美。

圖源:紀錄片《國之大者·西寧》

而對於不具備生存能力的荒漠貓“黃老太”,考慮到它年事已高,且消化系統薄弱,動物園將成為“黃老太”的避風港,為它準備豐富的丰容項目,讓它遠離觀眾,安心養老。

西寧野生動物園不是束縛動物的牢籠,而是成為野生動物生命中的一個“中轉站”。

那些具有迴歸野外生活能力的動物們,它們可以重新馳騁於自然天地間;

而對於那些不具備生存能力的動物,西野又會成為它們的另一個家。

救助野生動物,就是在救我們自己。

西寧野生動物園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守護著大自然和瀕危動物,但生態保護仍需要更多個體和企業投入其中,貢獻一份力量。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行動,和聯想對於生物存續的理念不謀而合。


由於西寧野生動物園受制於資金、數字化、人才缺乏,長期面臨著基礎設施老舊,生物數據收集、存儲與管理等難題。


於是,聯想將從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救助系統、智慧繁育系統三大維度入手,幫助西野更好地進行動物救助保護及繁育工作,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比如,為了給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科研提供參考,聯想將攜手西寧野生動物園,打造青藏高原區域首個野生物種個體數據庫。


聯想集團還將通過新IT技術為西寧野生動物園裝上“數智大腦”,解決園區數字化、智能化難題,打造青藏高原區域首個野生物種智慧繁育、救助與科研中心,助力西寧野生動物園進行野外救助及人工繁育。

為了提高大眾認知,聯想集團將助力園區搭建首個青藏高原生物多媒體科普平臺,為大眾提供具有參與性、互動性、開放性的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內容。

聯想與西寧野生動物園一起發佈的《“園”的更多可能》,就是邀請每個人加入生物保護的行動之中。



正如今年世界野生動物日的主題所傳達的那樣:“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推進物種保護”。

多年來,聯想集團作為數字經濟領導企業,始終為我國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目標,貢獻著科技力量。

比如從2021年起,聯想集團圍繞我國長江這一生態寶庫,從最初以大數據能力建設為中心,助力旗艦物種江豚的保護工作;到關注大眾生態保護意識提升的重要性,聚焦公益科普教育;再到探索青藏高原本土生物保護,以技術創新探索人與自然相處之道,都取得了諸多成果。

如今,聯想集團又著眼於青藏高原本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西寧野生動物園一起,繼續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努力。

 西寧野生動物園雪景

這些企業和個體對待每一個生命的善意,以及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身心投入,讓我們看到:

在廣袤無邊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力量雖有限,但仍有人願去做那個燎原的星火,號召全社會力量,一起為生態保護做貢獻。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一句口號,更該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正如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入園處的第一塊科普牌上,寫著的那句名言: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在世界第十個野生動物保護日,這些生態保護的踐行者,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