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低血壓了,應該怎麼辦?

家中老人低血壓了,應該怎麼辦?

多數人認為老年人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

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即為低血壓。

那麼,什麼情況下老年人易發生低血壓?對於低血壓,我們又有哪些應對手段呢?

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是因為人體血壓調節出現問題導致的血壓異常波動現象。

一般情況下,進餐後,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人體消化系統獲得的供血量會比餐前大,而其他器官中的血液相對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血壓有下降的趨勢。此時,身體的血壓調節機制被觸發,通過調節心率、適度收縮血管等方式,來保持血壓的穩定和其他臟器的供血。但老年人存在血壓調節能力下降、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失調等問題,從而導致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風險增加。

應對方法

餐前喝水

有血壓調節障礙的老年人,可在餐前喝350~480毫升水來預防餐後低血壓。

少食多餐

這種方法可減少血液向消化器官的轉移量和降低持續時間,有助於預防或改善餐後低血壓。

少食碳水化合物

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導致餐後血壓迅速下降。

餐後運動

餐後進行20~3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有助於預防和改善餐後低血壓。

控制血壓

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出現餐後低血壓的風險更大。餐前血壓越高,餐後發生低血壓的情況往往越嚴重。

體位性低血壓

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較為多見,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後,很容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

長期偏高的血壓不僅會損害位於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還會影響血管和心室的順應性。當體位突然改變或服用降壓藥後,血壓突然下降的同時,缺血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較差,因此,老年人在服用降壓藥及利尿藥後,站立時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應對方法

睡醒後,等幾分鐘再坐起來,隨後在床邊坐1~3分鐘,再起身站立,這樣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髒迴流,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時,應儘快蹲、坐或躺下,這樣有助於維持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不能只追求血壓的下降,維持血壓穩定更為重要。

另外,某些藥物有可能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季節性低血壓

一年四季,人體的血壓會不斷髮生變化,而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在秋冬季時血壓偏高,在夏季時血壓偏低。因為夏季高溫,人體出汗量增多,體表水分蒸發較快,體內液體量減少;出汗不只是丟失水分,也會導致人體鹽分流失,進而對血壓產生影響;夏季的高溫還會使人體血管擴張,血管阻力減小,從而導致血壓下降。

季節性低血壓的症狀多以頭昏、乏力、精神差為主。

 應對方法

監測血壓

如果患者出現頭暈、眼花、疲倦等不適,需及時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若症狀一直不能緩解,應及時就醫。

遵醫囑用藥

在夏季,血壓控制正常的患者服用降壓藥的劑量不需調整;血壓偏低的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切忌擅自減量、停藥。

假性高血壓

假性高血壓是指袖帶測壓法所測的血壓值高於經動脈穿刺直接測得的血壓值,多見於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僵硬以及血壓調節中樞功能減退等問題,因此可導致血壓測出值高於實際血壓值,進而被誤診為高血壓,接受不必要的降壓治療。還有些老年人雖患有高血壓,但血壓值被高估,從而導致過度的降壓治療。

應對方法

當高血壓患者出現降壓藥物治療無效,及長期高血壓或懷疑嚴重高血壓而缺乏靶器官損害時,要警惕假性高血壓的可能,應進一步進行相關的檢查。如果不治療假性高血壓或一味持續降壓,易引起低血壓和腦血管意外,危及生命。

排尿性低血壓

有些老年人在排尿中或排尿後突然暈倒,2~3分鐘後恢復正常,此時需要警惕排尿性低血壓。另外,老年人夜間膀胱充盈後突然排空,使腹腔壓力驟減,靜脈擴張,迴心血量減少,也可能引起血壓下降。

應對方法

老年人應避免長時間憋尿、緊張和過度用力排尿。

來源:老年健康報

文: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 劉陽

策劃:王俊聰

編輯:尤穎康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UIPUTMY3】獲取授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