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在用“菜市場”魔法打敗深夜emo

年輕人正在用“菜市場”魔法打敗深夜emo

如果你在小紅書上搜索“深夜emo”,會驚訝地發現,得到的結果都是各式各樣“逛菜市場”的帖子。隨機點開一篇推文,看著圖片中五顏六色的瓜果蔬菜、琳琅滿目的五穀生鮮,如此有溫度的市井煙火,也確實悄然無聲地撫慰了很多emo人破碎的心,引得他們在評論區留下真情共鳴。

圖片來源:醋栗

作家古龍也曾說過:“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


然而,為什麼如此平凡的生活場景能有這樣治癒力?


汪曾祺先生曾在《人間滋味》中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是的,“生之樂趣”,迎來送往的集市、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群,這樣散發著熱騰騰生命力的煙火氣,就是平凡生活中最能治癒人心的力量。


同時,這也是當下被匆匆前行的我們所一直忽視的。


快節奏的時代,讓很多年輕人已經無法把自己的生活和菜市場關聯起來。買菜我們有各式各樣的APP,動動手指就能讓別人配送上門,根本沒想過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到現場挑挑揀揀、討價還價。而且,在各式各樣營銷套路的影響下,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到了週末,往往選擇去網紅店點上一盤盤精緻優雅的大餐,而不是花費時間在買菜做飯上,因為前者才符合他們內心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圖片來源:醋栗

然而在追求這種“高效”又“高級”的理想生活時,空虛感卻遲遲不能得到彌補,只有深夜emo在網上苦苦尋求解脫時才發現,原來最能治癒人心的,竟是不起眼處的平凡煙火。

於是在當下,用“菜市場”魔法打敗emo,已經不僅停留在一種算法關懷。隨著網絡上的話題越來越多,在現實生活中,無聊時去菜市場治癒身心,也逐漸在年輕人中形成一種潮流。


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三位朋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一起探索“菜市場”的神奇治癒力。

目前在南寧做攝影師的醋栗,從剛畢業自己做飯開始,就經常隔三差五地溜達到菜市場逛逛。

作為土生土長的湖北女孩,她在省城武漢上大學並留下工作了兩年,喜歡逛菜市場的習慣也是從這裡開始的。談起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她說道:“畢業半年後的第一份工作,公司食堂不好吃,當時我的工資也不高,就想著自己帶便當去上班。於是,我每天下了班都去菜市場買菜,準備第二天的午飯。結果日復一日,就慢慢地喜歡上了那裡,可能也跟我一直喜歡生活化的氛圍有關。”

那時候攝影也只是愛好,因為喜歡,她平日裡經常穿梭於武漢當地的各個老街巷,尋找那些有煙火氣的地方,把這些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記錄下來並分享到網上,結果出乎意料地被很多人看到和喜歡。在大家的鼓勵下,如今她把這個愛好變成自己的職業,成為了一名全職攝影師。

不一樣的工作方式也讓她有更多機會四處走走,用鏡頭記錄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光。但與此同時,菜市場仍是她每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醋栗

“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我都要去當地的菜市場逛一逛。聽不懂的方言、沒見過的蔬菜水果、有當地特色的小店,都會讓我覺得與這座城市產生了更親密的連結。”

最近一次的成都之旅,她就專門去了位於玉林路的綜合市場。來來往往的集市上,慢悠悠的行人、親切招呼著客人的阿姨阿叔,都被她定格在了鏡頭中。

而最令她記憶深刻的,是穿過絡繹不絕的人群,在角落裡尋到的一家春捲店。在她印象中,它家門頭的老字號和絡繹不絕的客人,引得很多路過的人都想去一探究竟。涼拌三絲、臘肉、脆筍……小小的店面,有種類豐富的涼菜可以選擇,等顧客親自挑好之後,用剛烙的、還冒著熱氣的捲餅包好,“一口咬下去,真的很驚豔。聽到排隊的人中也有特地趕來吃的遊客,我更覺得自己像是發掘了寶藏。”

圖片來源:醋栗

沉浸味蕾享受之餘,在市場裡探索這樣有特色的小吃店,也好像讓她找回了童年時期趕集市的快樂。“小時候因為家在農村,我們那邊有趕集,一條街熱熱鬧鬧的什麼都賣,還有很多當地的特色小吃,去上學早餐根本不愁吃的,後來記不得是什麼時候拆掉了,但印象一直很深刻。”

在回憶與現實的交織中,走出人潮湧動的特色小吃店,隨意地坐在馬路牙子上吃著春捲,讓她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行色匆匆的路人,而是好像真正融入到了當地人之中,享受著安逸而鬆弛的生活節奏。

武漢、南寧、桂林、大理、成都,一路走來,她在各地的菜市場中收穫著獨特而珍貴的人生體驗,也在一段段充滿新鮮感的探索之路上,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精彩有趣。

一淇的家鄉在一座千年古城——陝西咸陽,在大學畢業之前,她對於菜市場也沒有很深的感觸——“因為印象就是髒亂差 ”。

然而,可能是日復一日的社畜生活太過壓抑,工作之後,她會專門選擇在閒暇時間跑到西安的西倉集市散散心。在老城區裡有著百年曆史的西倉集市,被一些當地人稱為“市井天堂”,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那裡不僅有菜市場,還四通八達地連接著好多街巷,一條條狹長的小路中有很多擺攤的小販,賣各種花鳥魚蟲、稀奇古玩,什麼都有。

賈平凹也曾經在《廢都》中這樣描述這裡:“那裡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魚蟲,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閒人遊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

圖片來源:一淇

一淇也很享受這裡的熱鬧與喧囂,她經常漫無目的地沿著歪歪扭扭的小巷散步,一路逛到回民街,在那裡隨便找一家小店,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饃,整趟下來堪稱一次治癒社畜身心的完美之旅。

再後來,工作上的變動,讓她與菜市場的羈絆更深了。工作三年之後,她從國企的行政崗位辭職,成為一名美食博主,做起了自媒體。“最初我去一些城市的菜市場是為了拍照記錄,並品嚐一些接地氣的小吃,瞭解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特產,但是後來,慢慢變成每次出去旅行,都要去菜市場逛逛,好像不去菜市場,總覺得這趟行程不夠野,也不夠真實。”

談起喜歡它的原因,她說:“我覺得菜市場是一個很包容的地方,也是民生的一個窗口。而且它很野生,沒有距離感,會讓我覺得自己很快融入了這個地方,在其中,我也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這裡人們的性格,他們如何叫賣,如何討價還價,或者怎麼佈置自己的攤位,這些觀察讓我覺得很有趣。”

在閒逛時,遇到親切的攤主,一淇也會跟他們攀談起來,因為她說自己喜歡和各種行業的人聊天,尤其是年齡大一些的。

圖片來源:一淇

在她家當地的菜市場,就經常會有一些周邊縣區的農村老奶奶過來賣菜,一淇從交談中瞭解到,她們當中很多都是先從村裡坐三輪,再搭公交,然後一路顛簸到城裡的兒女家落下腳,就出來賣自己種的野菜。

“我遇到這種一般都會買一些。有天下午時間有點晚了,我看還有個老奶奶半車的菜都沒賣完,就去和她聊天,聽她說如果賣不完還要在女兒家住一晚,很不方便,於是我就把剩下的全買了,都是野菜、蒲公英那些。其實我回去也不一定會吃,但是就想讓她早點回家。菜賣完了,老奶奶很開心,她臨走前,還留了地址給我,讓我去她那裡蹭飯。”

送走老奶奶之後,一淇回到家,把剩餘的蔬菜分給了街坊鄰居,就這樣你來我往、互幫互助間,充滿人情味的生活也讓她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有溫度。

95後的北漂一族子睿,小時候經常會跟著父母去菜市場買菜。但大學剛畢業後的幾年裡,就幾乎沒再去過菜市場,因為平時基本上都是靠外賣解決三餐,已經沒有逛市場的需求。

剛參加工作的他,每天都要加班到九點之後,回到家裡,身心疲憊的同時,也會有一種空虛感。“下了班之後回到合租房,我也不和室友交流,因為大家都不熟悉。而且我在北京認識的朋友很少,週末就基本宅在家裡,除了在網上衝浪幾乎沒有社交生活。有時確實感覺自己越來越封閉,變得像一座孤島。”

在那段時間,子睿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當地菜市場有一個特殊的書法展,感覺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活動,於是就計劃著閒暇時間去逛逛。“一是想要出去走走散散心,二是因為我本身是做與創意有關的工作,出於職業習慣對於這種具有新奇的活動比較感興趣。”

很久沒去菜市場的他,在那裡感受到了久違的熱鬧氣氛。而且與眾不同的是,大大小小的書法作品在市場空間中懸掛著,這樣一種藝術與市井氣息的奇妙融合,又增添了一番別樣的意境。菜市場+書法展,乍一看有些奇怪的結合,卻彷彿渾然天成、毫不突兀,這也讓子睿驚訝地感嘆:從前竟沒發現菜市場有這樣的“藝術氣質”。

圖片來源:大頭棗

展覽中的作品,除了一些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的食物段子,還有像“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句。家家戶戶飯桌上的俗語,搭配菜市場獨特的懷舊氣氛,這也不經意間觸動了子睿記憶中的鄉愁。“置身其中,我的身體隨著人潮湧動,周圍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空間中懸掛著一些溫馨的食物語錄,這種氛圍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和父母一起買菜做飯的時光。”

圖片來源:大頭棗

菜市場中的書法展,讓子睿收穫了驚喜又充沛的情感體驗,也讓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空虛感的來源。“網絡、外賣已經讓我們離生活中的煙火氣越來越遠了。而遠離煙火氣的我們,逐漸變得冷漠孤僻。對我來說,同一屋簷下的室友彷彿是陌生人,閒暇時光多半是宅在家裡點點外賣玩一天手機。這樣缺少生機與活力的生活,正在一點點地消耗著我的積極情緒。”

從那以後,子睿開始偶爾會親自去菜場買菜、做飯,並與室友分享一些自己燒的菜。雖然仍會點外賣、更多的時間還是一個人獨處,但是挑選食材、親手做飯並與別人分享的過程,也讓他發現了許多一直被自己忽視的快樂。從尋常煙火氣中一點一滴收集來的小確幸,也在不知不覺間豐富充實著他的生活。

是所有受訪者都會反覆提及的地方,大約,這也是每一個喜歡逛菜市場人的心聲。

每當走入其中,看著這裡形形色色的人忙忙碌碌,有的人熱情地招呼著自己的營生,有的人不停擺弄著新鮮的瓜果,有的人停在攤前與行人攀談不止,在如此熱鬧氛圍的薰陶下,周圍的空氣也瞬間變得暖融融。

這樣散發著熱騰騰生命力的煙火氣,可以溫暖人們冰冷而隔絕的心,化解每個靈魂內心深處的孤寂。它正在當下感染著一個個年輕的人們,走入並愛上這裡,帶領他們發覺生活中的小美好,讓他們的生命重新變得真實而有溫度。

所以,正在emo的你,明天早起去菜市場吧?

撰文:隅石

編輯:Sissi Hua

執行:ici

排版:Gua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