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杏仁、枳實三藥調氣都有啥區別?

桔梗、杏仁、枳實三藥調氣都有啥區別?

龔士澄



中醫寶典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I導讀:桔梗、杏仁、枳實,是三味調氣藥,有升有降,各有特色,臨床治療在肺、在衛、在表用的很多,本文是作者師古人法而靈活用藥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桔梗

作者/龔士澄

 

桔梗苦、辛,平,入肺經。升提肺氣,祛痰排膿。用量:5~10g。本品升提宣散,陰虛久嗽及有咳血傾向者均不宜用。
 
仲景《傷寒論》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用桔梗湯。桔梗伍以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後人謂二味合投,能調寒熱。《金匱要略》治肺癰,咳嗽、胸滿振寒、時出濁唾腥臭,或吐膿如米粥樣,亦用桔梗湯。取其提出癰毒膿血從口而去。
 
我常思索,少陰咽痛,其狀與今之咽喉炎症頗為近似。單用桔梗、甘草,多不見效。再轉想,三陽以少陽為樞。三陰以少陰為樞,且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少陰病的進退,也存在樞轉問題。桔梗苦辛升提,揭其樞機,甘草偏涼可清其熱。極平極輕之劑也。用桔梗湯治療時行感冒之咽喉炎症,必配入銀花、連翹、牛蒡子、蟬蛻、馬勃、玄參等品,方見著效。
 


肺癰成膿,熱毒已潰,致胸滿咽乾。時出濁唾腥臭,是病邪已有上出之路。仲景因勢利導,以桔梗湯開壅滯,解癰毒。“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吐膿血,示癰膿將淨之候。可見使用桔梗湯、只限於癰膿已成並已有上出之機轉時即潰膿期為妥。還須輔以清熱、解毒、排膿等品,收效始著。若徒恃桔梗湯治肺癰,無異杯水車薪。
 
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伍以枳殼。取其通肺系利胸膈以下氣也。是桔梗本能升提,因配伍枳殼反能下氣。我治痰飲咳嗽,咯痰當利不利,或咳嗽即嘔吐者。桔梗性浮,為舟楫之藥。於嘔吐本非所宜。然欲使痰易咯,仍用桔梗升提肺氣,配旋覆花一味,降氣消痰行水,兩藥提、降並舉。則肺氣宣利、水飲下行。痰即易咯而咳減,即師《活人書》法也。
 
如外感風邪咳嗽,痰難咯出,我每伍以牛蒡子,散外邪而利咽喉,升提疏散合力,客邪不得羈留,其證自退。《吳醫匯講》雲:“寒熱溫涼,有一定之藥,無一定之治。……故有正用。亦有反用;有獨用,亦有兼用;並有活用、借用之不同。”臨證者宜三復斯言。
 
本品含桔梗皂甙。可促進支氣管粘膜分泌而有鎮咳祛痰作用。如用量過大,可致噁心嘔吐。消化系潰瘍患者應慎用桔梗。
  

 


杏仁
苦,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止咳定喘,潤腸通便。一般用量:3~10g。苦杏仁苦溫洩肺,不宜於陰虛咳嗽,大便溏洩者慎用,或去油用霜。
 
大凡用藥,必須能識其性而揚其長。杏仁苦溫,不利於陰虛之咳;含油,不利於便溏之人。然主治肺虛火盛,津液受灼,致嗆咳氣喘,咽喉乾燥,或痰中帶血者所用之補肺阿膠湯就不拘斯說而用杏仁下氣定喘。治外感燥熱,乾咳無痰,口乾、舌紅,右脈數大之溫燥證所用之桑杏湯,也用杏仁之苦辛溫潤以利肺氣。是要點在於配伍得當,避其短而揚其長。
 
我對於長期咳嗽,上氣而喘,喉幹口燥,胸透無異常發現。經年累月,多方醫治乏效者,認為系肺失潤澤,氣不肅降,兼有痰瘀內阻,津液難以上朝所致。服湯藥事煩而功少,當緩圖之,用杏仁、桃仁等量,去皮、尖,研細,過篩,水糊為丸,每服5g,日2~3次,開水衝蜂蜜送服。待大便溏粘,知痰瘀已下出大腸,肺乃清肅,咳喘諸症遂逐漸緩解。是用其滑腸作用而下出痰瘀也。
 
肺癆咳血,胸痛,舌質紅,脈弦滑者,多因木火上刑肺金如用黛蛤散,只能清肝涼血,消膈上熱痰,而不能下氣。我改用炒黃杏仁,青黛同研細如泥,分作3份,於一日內3次服完,用煉熟蜂蜜調下,常能補湯藥之不足,乃辛溫鹹寒合用法,杏仁能治療喉痺。痺,閉塞不通之意,乃咽喉局部氣血瘀滯痺阻的病理變化。凡咽喉腫痛,並覺阻塞不利,吞嚥不暢。甚至吞食難下諸症,均屬喉痺範圍。若用清熱解毒常法不驗時,我即用喉痺飲(《沈氏尊生書》),桔梗、玄參、浙貝母、荊芥、薄荷、殭蠶、前胡、甘草、天花粉、燈芯草、牛蒡子、款冬花)減去荊芥、款冬花,獨加杏仁1.8g,取其利咽喉、利肺氣之長。以喉為肺系,故而頗為中肯,即見顯效。
 
考仲景經方用杏仁者,有麻黃湯,治無汗而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治喘;大青龍湯,解表裡治咳喘;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風溫;大陷胸丸,洩降氣結與水、熱。等等,說明杏仁一味主治咳喘及胸間停水,兼治結胸、膚腫。
 
大量服食苦杏仁易產生中毒症狀。所含苦杏甙可分解出大量的氫氰酸,對延髓各生命中樞先興奮而後抑制,並抑制酶的作用,阻礙新陳代謝,引起組織窒息。

枳實 
枳實苦,微寒,入脾、胃經。
 
破氣行痰,消積通痞。《別錄》:“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生用峻烈,麩炒略緩。虛人及孕婦慎用。
 
磨汁導滯:大承氣湯峻下熱結。力在大黃、芒硝,枳實只破結除滿而已,無枳實,大便亦通。臨證每有雖經攻下仍有實邪藏匿腸曲,致邪熱羈留,病不得退之例。如溫熱病陽明腑實,下後,津液耗損,腹中餘滯結硬,邪戀不去,倘再投承氣是重竭其陰。
 
我用鵝眼小枳實8g,在潔淨糙石上蘸水磨取稠粘汁,盛小杯中;另用玄參、地黃、麥冬、瓜蔞仁各10g,煎湯去渣,頭煎對入枳實汁大半,餘汁入二煎,一日內服盡。
 
由於藥汁稠粘,緩留腸道,能搜剔有形積滯徐徐而下,不使“獨處藏奸”況與甘涼增液藥同用、去積而不傷陰,滯行而邪熱得洩。藥切病情。臨證常用皆驗。
 
消痞氣:脘部有腫塊隆起,形似覆盤,日久不消。屈身受阻有牴觸感,使人營養不能吸收而肌肉瘦削。名為“痞”。多屬脾虛氣滯,致胃脘痞塞不通。此與《金匱》“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症狀相似,用枳術湯治療。其用藥主次須考究:枳實長於破滯氣、行痰水,白朮長於補脾胃、燥水飲。新病能食者,麩炒枳實為主,用量8g上下,白朮為輔10g以下。並以砂仁、麥芽、陳皮、半夏等佐之;久病脾虛食少,食後撐脹難容者。白朮為主,用量12g以上,枳實為輔,6g上下,並以黨參、茯苓、娑羅子、沉香等佐之,煎湯服用。吸收快,見效明顯。健脾消痞之枳術九隻堪繼後調理。
 
治脅腹痛:肝之經脈布脅肋、過少腹,故脅痛、腹痛多與肝經氣血鬱滯有關。枳實通暢鬱滯以止痛,惟不利於虛人。我慣用逍遙散去生薑、薄荷,加麩炒枳實。寓破氣於養血疏肝之中,則無論虛實新久之痛,均能用無不利。
本文摘自《臨證用藥經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龔士澄。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