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雞的尊嚴(讀後深思)

一隻雞的尊嚴(讀後深思)

古羅馬塞內卡說: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

寓言故事,通常篇幅短小,卻餘味悠長。

很多人成年後仍感慨,兒時讀過的寓言,到老都不會忘記。

它的智慧不會隨歲月的逝去而消失,反而會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而變得愈加深刻。

這5個關於雞的寓言故事,辛辣、諷刺、鮮活,細細讀來,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啟迪。

 01 

一隻雞的尊嚴
有一天,小雞問雞媽媽,你今天可不可以陪我們出去玩,不要再下蛋了。
下蛋多累啊,還得一直待在這裡。
雞媽媽回道:不行,我要工作的。
可是你下了很多的蛋啊,小雞疑惑。
雞媽媽意味深長地說起一個故事:
“以前農場裡有很多雞,但它們整天好吃懶做,一個個吃得膘肥體壯,以致生不出蛋,就慢慢從農場消失了。
所以,不要覺得自己下得蛋多。一天一個蛋,刀斧靠邊站。一月不生蛋,高壓鍋裡見。
孩子記住,如果不能持續產生價值,那下場是很悲慘的。”
孟子曾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一個人若總想待在舒適區,放棄成長,將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我一位做自媒體的朋友,提起過他的兩個同事。
名校畢業的老李,是公司初創時就加入的元老級人物。
起初同事們都很崇拜他,但不久大家就發現,老李不僅工作敷衍,還仗著自己資歷深,一有活就愛使喚實習生。
而另外一個同事小楊,剛入職沒多久。
因為學歷普通,經常被以老李為首的一群老員工排擠。
他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就卯足了勁用功,努力想趕上來。
入職半年就成了部門主力,不到兩年就被提拔成了副手。
前陣子,碰上公司裁員,老李因為考核屢屢不達標,被迫灰溜溜地辭了職。
老李的悲劇,恰恰印證了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很殘酷,只要你的價值不如別人,就會被無情地淘汰掉。
作家水木然曾說:“未來,人所有的忠誠,都在演變對價值的忠誠。”
人的尊嚴,也會成為價值的具體表現。
沒人會為你價值以外的東西買單,沒有人會給予你價值以外的尊重。
一旦你身上價值消失了,不僅時代會拋棄你,你身邊人也會拋棄你,甚至對你落井下石。
所以,讓自己永遠充滿價值,才是我們的終身大事。

 02 

一隻雞的沉澱
紀渻子專門為君王馴養鬥雞,他馴鬥雞有一套獨特的方法。
有一天,周宣王問鬥雞訓練好了嗎?
紀渻子說:“這隻雞血氣方剛,脾氣暴躁,還不宜上場。”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來問。
紀渻子回答說:“這隻雞看到其它雞的影子,就會衝上去啄它們,所以還不能上場。”
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
這回,紀渻子說:“可以了。因為當它面對其他鬥雞的挑釁時,一動不動,不受外物所影響,現在可以上場了。”
於是,周宣王便用這隻雞去參加鬥雞比賽。
比賽時,這隻鬥雞一上場就穩穩站立,無論對面的鬥雞如何鳴叫挑釁,它都無動於衷,始終用眼睛注視對方。
等到對面的鬥雞放鬆警惕時,它才發出致命一擊,贏得了比賽。
鬥雞如此,人亦如是。
遇事脾氣當先,意氣用事,喜歡用聲勢來偽裝自己的,往往是弱者。
而真正的強者,早已戒掉了憤怒的情緒,懂得在沉默之中韜光養晦。
孔子五十歲以後,周遊列國傳播自己的儒家思想。
途經鄭國時,遇到一位隱士,他嘲笑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
孔子聽了以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欣然答道“然哉!然哉!”,便翻過了此事。
正是孔子的這副沉穩胸襟,讓他在亂世能有古稀之壽,保全自身的同時,還為後世文化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冰與火之歌》裡有句話:“獅子從來不在意綿羊的看法。”
一個弱小的綿羊,即便奮力嘶吼,也不會震懾對方絲毫;
但強大的獅子,只靜靜佇立在那裡,便不怒自威。
弱者易怒如虎,強者易靜如水。
相比於遇事只會憤怒嘶吼的人,那些遇事冷靜,懂得沉澱自己的人,才是難得的高手。

 03 

一隻雞的攀比
從前,一戶人家養著一隻公雞和一頭青牛。
有一天,公雞和青牛比起了高低。
公雞說自己不僅打鳴響亮,還能在壞人靠近時,第一時間啼叫示警。
青牛也覺得自己本事大,家裡粗活都是它幹。還誇耀說人們為了稱頌它,創造了“九牛二虎之力”、“牛市”等專有名詞。
公雞不以為意,反駁說:“聞雞起舞中,也是雞的功勞,讓祖逖成了大將軍。”
農場主走過來,勸導它們:
“你們都各有長短,青牛能拉犁拉車,公雞能示警、打鳴,這是你們的長處。
但你們也不該因此看不起對方的本領。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們嘲笑的,恰恰是你們所欠缺的呀。”
世間萬物,差別巨大,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之處。
就像烏龜雖然在地上跑不過兔子,但在水裡卻永遠比兔子游得快。
找到自己的位置,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有可能真正讓你如魚得水,做到事半功倍。
馬克·吐溫在文學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這位大文豪從商的經歷卻鮮有人知。
他第一次投資打字機項目,前後投了不少錢,全虧了。
第二次做出版商,但由於自己不懂財務也不懂管理,最後公司倒閉,債臺高築。
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經商,專職寫作和演講。
沒想到,這項一開始不被他看好的業務,最後卻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他也因此還清債務,還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每個人在確認自己人生方向時,首先要做的,便是看清自己的優劣。
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在短板處死磕,耗再多的精力也不過是竹籃打水。
唯有找準長處,不斷深耕,才能讓你突破自己,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04 

一隻雞的眼界
相傳,很久以前,雞也是會飛的。
一年,雞和鷹相約,飛去更遠的南方見見世面。
途中,它們路過一家農戶的院子,裡面擺滿了玉米、稻穀。
雞看得眼睛都直了,覺得此處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地方,再也不想往南方飛了。
鷹看勸不動它,便獨自飛往了更廣闊的天地。
過了一段時間,鷹又途徑這家院子,停下來跟雞說了自己在南方所見的景象,物產豐饒,地大物博,邀請它一同前往。
雞卻嘲笑鷹不懂得享受眼前的福,不屑地拒絕了。
鷹覺得它們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上,扇動著翅膀,默默飛走了。
從此,雞不愁吃喝,所以越吃越肥,翅膀也逐漸退化,永遠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能力;
而鷹無拘無束,飛過每一寸土地,被無數人喜愛讚揚。
有人說:“一個人眼界的大小,決定著他看見世界的大小。”
雄鷹翱翔天際,山河大地盡收眼底;雞固步自封,它的世界就只有一方院落。
眼界不一樣,看到的事物自然不一樣,人生的走向自然也會千差萬別。
從前,有三人結伴而行,共同尋找發財的機會。
他們在一處偏遠山區發現一種蘋果,不僅個頭飽滿,味道更是絕佳。
第一個人立馬拉了好幾車蘋果外出販賣,狠狠地賺了一筆。
第二個人則買了當地最好的蘋果苗,種植了屬於自己的果園。
第三人卻只拿了一捧果樹下的泥土。
幾年過後,三人命運截然不同。
第一個人成為小販,有時賺,有時賠。
第二人成了果農,因種植原因,蘋果成色不佳,收入一般。
而當時的第三個小夥,則成了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他把當時拿回的土壤,找到專家研究成分,更是模擬出當地的氣候、溼度、光照等,成功掌握了優質蘋果的奧秘。
他將這項技術研究申請專利,讓他無論在哪都能種出美味的蘋果來。
正所謂:“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
一個眼界足夠寬的人,不會顧此失彼,因小失大;也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蒼鷹俯瞰大地,智者著眼全局。
你有什麼樣的眼界,才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05 

一隻雞的張揚
為了爭佔母雞,有兩隻公雞打了起來,其中一隻強壯的取得了勝利。
它一會飛上高牆,一會落到地面,大喊大叫,炫耀著自己的威武和戰績。
而被打敗的那一隻,則躲到有遮蓋的地方,遠遠地避開了。
這時一隻黃鼠狼正好路過,一眼就看到了那隻手舞足蹈的雞。
它瞅準時機,猛撲過來,一把將那隻張揚的雞抓去做了腹中餐。
最後,那隻被打敗的公雞,反倒平安地和母雞生活在了一起。
為人處世,最忌諱的就是這種張揚。
然而總有些人,腰有幾分錢必振衣作響;稍微做出一點成績,就到處宣揚……
殊不知,當你在四處炫耀的時候,也正是你弱點顯露的時刻。
看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宴會上,來赴宴的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更有將軍、高官。
準備吃飯的時候,一箇中年男子突然搶到臺上,要過話筒就大聲介紹自己:
“各位領導,我是詩人金希普……今年一年,我就在全國一百所大學做了巡迴演講,出版了五本詩集,還舉辦了三場詩歌朗誦會……”
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紛紛起立鼓掌。
沒想到這個小小縣城,還出了這麼一號人物。
面對大家的讚揚,他趁熱打鐵,提出現場作詩一首,請在座高官品評:
“大饅頭大饅頭,潔白的大饅頭,芬芳的大饅頭,用老面引子發起來的大饅頭,家鄉土地生長出來的大饅頭……”
一首“饅頭詩”讓所有人驚掉了下巴,全場都發出一片笑聲。
有位高官看不下去,下令將他趕了出去,這場鬧劇才宣告結束。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任憑自己的驕傲和個人主義大行其道,忘了如何收斂自己。
一個人有才華是好事,但是不要四處張揚,鋒芒畢露。
恃才傲物,只能顯出自身的淺薄,也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學會放低姿態,藏巧於拙,在任何領域,都能左右逢源。
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說:
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
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小時候,我們在笑聲中記住了寓言蘊含的哲理,得到了某種勸諭或告誡。
後來,人生浮沉,我們經歷過,體驗過,切身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也活得更為透徹。
未來,願我們以此為鏡,關照自身,用更通達的智慧,去過好這一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