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敷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驗方6則

貼敷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驗方6則

導讀:

貼敷療法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適用於內、外、婦、兒諸科疾病,但必須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辨證施治。其在外科病症中常見的適用範圍有頸淋巴結核、前列腺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今天推送介紹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驗方驗案。

//////////

貼敷治腰椎間盤突出症
主編/田從豁、彭冬青

腰椎間盤突出症因腰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水平的神經根、脊髓等引起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痛、間歇性跛行及馬尾神經症狀等。本病多因多次扭傷、勞損、感受風溼寒邪等原因發病,屬中醫“痺證”“腰腿痛”的範疇,主要病機為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本病多見於20~40歲中年體力勞動者;發作時腰痛,放射到小腿及足部,行路、久站加重,臥床減輕,可伴麻木感;查體發現腰骶部壓痛,叩擊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腰部側彎時神經根支配區感覺過敏;做CT、MRI可明確診斷。


中藥外敷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除外治療法外,患者還應注意急性期臥床休息,睡眠臥硬板床,平時腰部注意保暖,避免持重物,加強腰部肌肉鍛鍊等,以免復發。

貼敷方

1.坐骨神經痛膏(《經穴貼敷療百病》)

主治:坐骨神經痛。

處方:制川烏200g,赤芍200g,續斷200g,澤蘭200g,白芷200g,生南星20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用蜂蜜調勻。將藥貼敷於患側環跳、殷門、委中、承山穴,5日換藥1次。連治5~10次。

2.腰突方1(《經穴貼敷療百病》)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寒痺

處方:川烏10g,草烏10g,馬錢子12g,三七2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調拌米醋。外貼敷患處,隔日1次,連敷10~30次。

3.腰突方2(《經穴貼敷療百病》)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熱痺

處方:乳香12g,自然銅6g,大黃10g,黃連2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調拌凡士林。外貼敷患處,隔日1次,連敷10~30次。

4.藥衣法(《中國民間療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腎虛型及風寒痺證

處方:藁本、續斷、蘇木各30g,防風、白芷、附子、川烏、草烏各20g,金毛狗脊、獨活各45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稀棉布製成棉布兜,將藥粉鋪在其中。日夜穿戴在腰部。

5.薄貼法(《中國民間敷藥療法》)

主治:各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處方:乳香12g,沒藥12g,麻黃10g,馬錢子、生川烏、生草烏各6g,骨碎補20g,自然銅10g,杜仲12g。

用法:上藥煉製成膏備用。取藥膏適量,外敷患處,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圖:杜仲

現代醫案

莊氏等採用針刺外丘、俠溪、金門、委中、委陽等特定穴、阿是穴,配合自制痺痛散(牡丹皮、馬錢子、兩面針、秦艽、鬧洋花等按比例組成)外敷阿是穴、腰陽關、大腸俞、關元俞、環跳、陽陵泉等穴位,治療急性期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岀症33例。結果:總有效率87.9%,其作用機理可能與消除局部神經根水腫,消除局部炎症反應,減少化學致痛物質,促使突出髓核吸收,促進局部血運,解除神經壓迫有關。

按釋:痺痛散中,馬錢子有通絡止痛消腫之功,多用於跌打損傷、風溼頑痺;牡丹皮有活血化痰、活血消腫之功;秦艽祛風溼,止痺痛,用於風溼痺痛、筋脈拘攣;鬧洋花可祛風除溼、散安定痛;兩面針祛風通絡、消腫止痛。阿是穴主治局部痺痛,腰陽關、大腸俞、關元俞、陽陵泉、環跳等穴均為主治腰痛、坐骨神經痛的要穴。以上諸藥外敷相關要穴,共奏除溼通絡、活血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錢子、鬧洋花有顯著鎮痛作用;秦艽有抗炎作用,加速腫脹消退;牡丹皮能抗炎、抗變態反應;兩面針有鎮痛、局部麻醉作用

[1]莊子齊,江鋼輝.針刺配合痺痛散外敷治療急性期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觀察.新中醫,2002,34(3):47.

登場書籍  

中國貼敷治療學(第二版)

全書分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介紹了貼敷療法的發展歷史、作用原理、應用範圍等。中篇介紹了貼敷常用藥物的作用及不同劑型的製造及功用。下篇則對近200種常見病,以病為綱,以古書中記載的貼敷方為目,分別介紹具體貼複方的製法、臨床操作及注意事項。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國貼敷治療學(第二版)田從豁、彭冬青◎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可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