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暗藏的心病治療關鍵點

《易經》暗藏的心病治療關鍵點

小編導讀

對中醫起源有了解的朋友的都知道,中醫學理論與《易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很多對人體的認識都來源於《易經》的哲學思想。那麼,如果回溯到《易經》的理論,能對臨床實踐帶來什麼樣的指導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跟隨彭重善老先生探尋,扶陽學派《離卦解》中心臟疾病的奧秘。

《離卦解》

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為心,一點真陰,藏於二陽之中,居於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坎中真陽,肇自乾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有夫婦之義。故子時一陽發動,起真水上交於心;午時一陰初生,降心火下交於腎。一升一降,往來不窮,性命於是乎立。

我們只講其中的幾條,集中講下面四句話。弄懂了就對心疾基本理解了。

1.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

這句話看起來很明白,但要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卻不容易。河圖中講的“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這講的什麼?離卦是火,地二生火。地是什麼?是陰,而“天七成之”,是陽。現在的很多醫學把離卦單純看成是火,就片面去清熱。

為解決上述問題,鄭欽安特別強調了“離為火,屬陽,氣也”,它是屬陽的,是氣。我們在瞭解心的時候,一定要把陽和火抓住。中間那一個陰爻,只是寄存在那裡,所以說“真陰寄焉”。真陰不是一般的陰,而是坤卦之中爻寄寓其中。人為父母所生,是母之陰寄於離之中爻。所以,要抓住離心是陽,是氣,抓住了陽和氣,就奠定了對心的理論的指導思想。心臟,如果不注意陽和氣,就很可能走到輕視心陽、心氣的片面認識之中,這也就是鄭欽安這句話的重要意義。正因為離有真陰寄焉,所以必須與坎卦中陽交合。只有坎離交會,達到坎離既濟,心疾才能痊癒。

2.坎中真陽,肇自乾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有夫婦之義。

這句話是鄭欽安進一步強調離中陰和坎中陽是怎麼來的。坎中之陽來自乾,離中之陰來自坤,實質上就是乾坤、天地、父母之意。離卦和坎卦都根於乾坤,乾坤互為其根,坎離互為其根。就人來說,就是先天根於父母,而父母也是乾坤。理解了互根的理論,我們就可以正確地理解心腎,理解為什麼心腎相交成為必然規律。坎離互根就如夫婦相親、相融般,坎離也是相親相融的。

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講到離卦的“神明出焉”。這裡的“神明出焉”就是乾坤能夠交合,而產生離。

3.子時一陽發動,起真水上交於心;午時一陰初生,降心火下交於腎。一升一降,往來不窮,性命於是乎立。

這句話就進一步來說離卦和坎卦的重要性。腎水乃真水,真水就是坎卦,中間有個陽爻,它升起來以後與離中真陰相交,使心火感到清涼,然後心火下交於腎,這樣一升一降,往來無窮,就是生命立足的原因和根本,所以,坎離相交對人的生命很重要。坎與離往來,就是人生命的根本。這是從理論上講的。在我們的實踐中,治任何病都要注意心腎相交,比如高血壓,如果把心腎相交解決了,血壓問題也就解決了。

如果心腎相交正常,太和之氣就能充滿我們的全身,人就能健康長壽,這句話也是盧鑄之在《五行生剋制化之理說》中的最後結論。所以,腎氣起來了,正氣正常了,全身都充滿了太和之氣,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是心腎相交,坎離既濟。這是強身健體、防病養生的根本道理。鄭欽安也用了一句話來總結:“往來無窮,性命於是乎立。”我們人的性命就是心腎相交,心腎之氣交往不息,生命就能“立”。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有這口往來之氣,人才能活,生命才立得住。

4.心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

這裡主要要理解的是“心藏神”,也就是理解離卦的醫理如何用於人身。前面講過離卦了,那麼這個“神”是什麼意思呢?神是對人的精神、思想、意識、意志,以及人生理、心理活動的高度概括。心正則健康,十二官才能正常運轉,所以,心為十二官之尊。心藏神,主思,人的千思萬緒都由心主宰。所以,心對人身非常重要,它是人身之主,是主宰了人身的肉體和思想的神。《內經》中說:“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就是心,心正常了,人就安定了,用這個來養生,就能夠多活些歲數。

所以,鄭欽安的《離卦詩》和《離卦解》集中到一點,就是以易明理,以《易經》理論來說明醫理;以易言醫,使醫上升到《易經》哲學的高度。任何事情,不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那就是泛泛而論,到了哲學的高度,就能夠把握住事物的本質。

說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明白,對於醫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以乾坤坎離之理用於醫道治病。治心疾,要從乾(肺)土(脾)坎(腎)入手,重在坎離既濟。講了這麼多,就是這個意思,重在坎離既濟。這句話講起來容易,但真正實踐起來,從診斷開始,一直到辨證立法,在思想上始終想到坎離既濟這句話,以心腎相交的理論來指導全過程,最終達到坎離既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帶教實錄

扶陽醫學 四代傳承

口傳心授 現場實錄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臨床應用講稿》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為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彭重善關於鄭盧醫學臨床應用的講稿。書中按照鄭盧醫學“先明理法,後言方藥”,“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醫學指導思想,將《易經》《黃帝內經》《傷寒論》的經典論述,結合五臟統帥全身來研究討論,提出各類疾病的治療指導思想和理法來源及依據,並通過具體應用鄭盧醫學之醫學理法及病歷病案,解密五臟各類疾病的治療理論和系統方法。全書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總述,第二至八章分述如何運用鄭盧扶陽醫學的理法藥治療具體的五臟和其他特殊病證。全書以彭重善給弟子的講授課程錄音整理而成,原汁原味地體現了老中醫的帶教實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