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紅色旅遊
持續發展
本報實習記者 彭澳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覆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今年“五一”期間,不少遊客選擇了紅色主題遊,多地紅色旅遊景區和革命紀念館迎來遊客高峰,豐富多彩的創新文旅活動、不斷優化的服務體驗讓遊客在遊覽中感悟榜樣力量、傳承紅色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用好紅色資源
優化參觀體驗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進入北平,清華園車站便成了“進京趕考之路”進入北京地區的第一站。清華園車站串聯了頤和園益壽堂、香山革命紀念地等紅色舊址。據瞭解,“五一”假期共有5萬餘名觀眾踏上這條“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
在清華園車站內部,有一個特意復原的“售票廳”。“拆除違建後,我們在原有的售票廳裡發現了老售票臺,就藏在牆裡,窗口的玻璃都還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侯兆年說,觀眾可以通過這個特意保留的驚喜,體驗“購票打卡”互動展項。此外,觀眾還可以在車站附屬房屋打造的“進京趕考之路”多媒體影音體驗區和“進京趕考之路”報紙書籍體驗區,查詢中共中央“進京趕考”的相關影視資料和清華園車站的歷史影像,全面瞭解這段光輝歷史。
在遼寧丹東鳳城市賽馬鎮,當地依託紅色資源和秀美風光,將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相結合,推出了形式多樣的遊覽項目,使遊客不僅可以感受田園風光、品嚐本土美食,還可以遊覽東北抗聯記憶研學展館、聆聽紅色歷史故事、學習抗聯精神。
推出特色項目
促進文化傳播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遊的持續升溫,遊客對於紅色旅遊的個性化體驗需求越來越高。4月29日,福建邵武“金坑黃土關戰役——絕地求生真人對戰體驗場”開館,以打破傳統紅色旅遊的形式為宗旨,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紅色文旅符號及品牌,同時融合情景化、體驗化、多元化、參與化營銷手段,讓金坑“紅+古+綠”協同發展。
作為一座英雄之城,今年“五一”期間,重慶推出了“紅巖紅”項目,以紅巖文化為內涵,以“全天候、行進式、互動性、觀賞性、多樣性”為亮點,依託“紅巖紅沉浸式劇場”打造系列劇目——沉浸式史詩劇《紅巖紅》、情景式體驗劇《黎明之前》,通過3D Mapping技術、全息投影、真人演藝等融合虛擬與現實的藝術形式,營造身臨其境的場景,使遊客沉浸在劇中,更加深刻理解紅巖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觀眾不僅可以參觀紅色革命舊址,打卡“覺醒年代”,而且還能欣賞“烏蘭牧騎”文藝匯演,通過體驗特色社教活動,感悟紅色文化。
完善服務項目
提升服務水平
為切實保障遊客的參觀遊覽需求,多地提前部署,通過完善各個服務項目,切實提升服務水平。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微型消防站定期進行安全消防演練,制定完備消防應急預案,確保文物安全、人員安全、場館安全;此外,值班人員時刻關注館區各點位情況,根據觀眾流量和各展廳人員密度,調整參觀流線,引導觀眾有序參觀。
隨著假期參觀遊客不斷激增,位於貴州安順的王若飛故居為了給遊客創造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對故居內的消防設施、燈光、綠化、石板路面等進行檢查和維修;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服務管理、優化服務,加大對講解員的培訓力度,更好地為遊客講好紅色故事。
作為紅船精神的發源地,浙江嘉興南湖自實施免門票民生項目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量遊客。據悉,今年“五一”假期,南湖景區遊船接待遊客達到5.5萬人次,南湖革命紀念館接待遊客突破4萬人次。浙江南湖文化旅遊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徐寶表示,面對這次旅遊高峰,南湖景區多措並舉,全面保障旅遊營運安全有序。“會景園等碼頭提前裝備了隔離欄杆等通道設施,通過設置動態遊線方便工作人員引導遊客按序排隊,確保碼頭遊客等候舒心、景區沿湖道路通暢。”徐寶介紹。
陝西延安:
文旅活動“玩”出新花樣
本報記者 李琤
追尋紅色足跡、感受風土人情、品味人間煙火……今年“五一”小長假,陝西延安文旅市場產品多樣、供給充足,吸引了全國遊客紛至沓來,不僅讓遊客全方位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也充分體驗到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文化活動。5月4日,記者從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假期全市重點監測的18家旅遊景區、度假區和文旅綜合體共接待遊客127.1萬人次,同比增長215.7%,較2019年增長130.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753.78萬元,同比增長401.72%,較2019年增長11.61%。
“在金延安街區,可以沉浸式體驗多種旅遊元素,享受一站式旅遊服務。”遊客楊江說。在延安聖地河谷·金延安旅遊園區,首屆聖地河谷非遺國潮文化旅遊節活動,包括非遺小劇場、印跡鄉村音樂節、大型主題光影煙花秀、穿越千年漢服遊園會等主題活動及近百場街區演藝,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領略到地地道道的陝北風情。據統計,“五一”假期,金延安旅遊園區共接待遊客21.03萬人次,同比增長102.4%。省外遊客佔比攀升,接待量再創開園以來同期歷史新高。
在延安紅街,水上疊羅漢、摩托車飛躍、自由搏擊聯賽、音樂會……20多項精彩紛呈的活動,讓遊客樂享假期、體驗新趣。此外,街區還有面人、糖畫、剪紙、陶藝、安塞腰鼓等各種非遺文化體驗,遊客可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扶欄搖扇,衣袂飄飄,“漢服+景區”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旅遊新玩法。黃陵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了2023第五屆漢服風鈴節,豐富的活動、美麗的風景讓遊客流連忘返。“穿梭在松廊與雲海之間,置身在森林世界,會讓人恍惚間穿越成了風雅古人。”身著漢服的遊客陳晨說。
5月1日,在清風宿·黃龍森林度假營地,遊客和當地群眾共同起舞,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森林音樂會、啤酒、燒烤……這樣精緻時尚的休閒方式深受遊客好評。
“五一”期間,黃龍縣白馬灘鎮的“暖山河畔”露營基地、東周古寨、千手佛寺、美麗堯頭、印象圪嶗等多個景點遊人如織,遊客盡享迴歸自然的美好時光。“黃龍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來到這裡能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大山、森林的靜謐,可以放鬆身心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來自西安的遊客張先生說。
“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是拓展客源的有效途徑。”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五一”期間,為了進一步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活力,延安市各大旅遊景區(景點)、文旅綜合體等還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黃河壺口瀑布旅遊區(陝西側)通過官方抖音號直播送《黃河之水天上來》影院票;在聖地河谷·金延安,勞模和退役軍人可憑證件免費觀看紅色演藝;黃陵縣萬安禪院推出門票減半、免費停車、免費講解等惠民舉措,讓利於客,全面助燃文化和旅遊消費。與此同時,全市重點圍繞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安全生產等領域,全面加強“五一”期間文旅市場聯合執法檢查,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積極為來延遊客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假期出遊環境。
湖南韶山:
營造“安心、舒心、暖心”
的文旅體驗
本報記者 劉源隆 文/圖
湖南韶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故里。當踏上這片紅色熱土的那一刻起,人們就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紅色力量。
毛澤東廣場,毛澤東銅像挺拔偉岸;毛澤東同志故居,掩映在青山之中;英雄大道上,韶山烈士陵園莊嚴肅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展陳豐富……這些紅色地標無聲講述著革命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是新時代開展紅色教育培訓、紅色研學的重要載體。
韶山毛澤東廣場上人山人海
4月29日,小長假的第一天,毛澤東廣場上人山人海。一群身著紅馬甲的韶山村志願服務隊員成為廣場的一道亮麗風景。“為應對假期遊客潮,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鄉韶山村黨員幹部組成的志願服務隊深入景區,提供秩序維護、交通勸導、線路指引、失物招領、應急救護等服務。”韶山村黨委書記毛春山說。
為給遊客營造“安心、舒心、暖心”的紅色文旅體驗,韶山進一步加強旅遊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喊客拉客、價格違法等行為,根據“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提前開啟了門票預約系統,不斷提升文旅服務質量。
此外,為進一步加強“五一”假期旅遊市場管理、提高遊客旅遊質量,韶山還成立了旅遊秩序維護、旅遊質量監管應急處突、投訴處理等小組,全力保障遊客的旅行體驗。據韶山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韶山連續多年保持惡性涉旅遊事件為零、重大涉旅遊輿情為零、久拖不決複雜案件為零,旅遊投訴處理率、遊客滿意率均達100%。
隨著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升級,韶山的紅色旅遊範圍也在不斷擴大。距離韶山核心景區15分鐘車程的銀田鎮,如今已成為韶山一處新的“紅色+古色”研學旅行基地。“沿韶河建成的銀田銀河景區,集古鎮、古寺、古街、古橋、古樹和美麗鄉村於一體,2011年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銀田鎮黨委書記周海波表示,以韶河為主線,以長慶和穀米行、“平糶阻禁”鬥爭場景陳列、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歷史陳列館、張公橋、銀田寺等景點為節點,構成了銀田銀河景區的主體脈絡。
今年1月開業運營的湖南韶山軍博園也在“五一”假期期間迎來研學旅遊高峰。韶山軍博園研學部經理朱建華介紹:“目前,研學團隊接待預訂已經排至5月下旬。”軍博園以“博覽軍事知識,增強國防意識”為主題,依託軍事學科體系,以宣傳國防、體驗軍事實踐活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各類軍訓、紅色培訓、學生研學、企業團隊拓展訓練等,是一個全年運行的綜合性生態公園式國防軍事教育基地。
自4月29日至5月3日,韶山各景區景點在這個“五一”假期已接待遊客34.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2億元。韶山今年“五一”假期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綜合收入相較於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960.45%和856.18%;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分別增長6.64%和7.44%。
韶山市文旅廣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韶山將錨定“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依託豐厚的紅色資源,奮力書寫“紅色旅遊+”業態融合文章,用心用情擦亮湖南文旅“經典紅色”名片,讓更具特色的文旅項目遍地開花。
江西井岡山:
創品牌 育業態 辦活動
本報實習記者 彭澳麗
今年“五一”期間,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作為著名紅色聖地,旅遊人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兩天,井岡山景區累計接待遊客5.7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729.9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1.81%、91.74%,較2019年分別增長15.80%、27.87%。
據瞭解,為迎接好疫情後首個長假,井岡山景區通過精心策劃節慶方案、提前部署假日工作、廣泛宣傳旅遊活動等方式,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休閒觀光。井岡山美食文化嘉年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快閃、龍潭景區唱山歌吹嗩吶、“井岡山旅遊”抖音門票優惠購、“星火相傳”文創雪糕等旅遊活動和旅遊產品的推出,極大地豐富了遊客的觀光遊玩體驗,讓遊客在紅色故土上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感受時代創新發展的氣息。
為應對“五一”期間遊客增長、確保旅遊安全,井岡山提前部署。“我館職工全員上崗,採取預約分流措施,在場館內設置了多個志願者服務點,提供旅遊諮詢,為聽障視障人士提供特殊服務,並且組織紅領巾講解員開展義務講解。”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廳服務中心主任宋錦華說,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還舉辦了小油燈志願者“五·一”志願活動,青年志願者們通過演唱《映山紅》《我的祖國》、朗誦《青春中國》,傳承紅色基因。
黃洋界景區遊人如織
井岡山管理局旅遊管理處供圖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4月7日,“重上井岡山·再走會師路”2023紀念井岡山勝利會師95週年紅色文化推廣季暨第十四屆井岡山杜鵑花節新聞發佈會在江西南昌舉辦。吉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瑞峰表示,今年是井岡山勝利會師95週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推出紀念井岡山勝利會師95週年紅色文化推廣季活動,以精神引領奮鬥,具有深刻而特殊的重大意義。
此次紅色文化推廣季活動為期3個月,由紀念井岡山勝利會師95週年全國理論研討會、2023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數字化行動(井岡山)圓桌峰會、第十四屆井岡山杜鵑花節等10個主體活動和系列子活動構成“10+N”活動矩陣。作為江西省首次舉辦的大型紅色文化推廣季度性活動,此次紅色文化推廣季活動將在組織力度、活動規模與傳播方式上開創先河。
“今年,井岡山將重點推進33個文旅項目,總投資達百億元,以豐富業態、補足短板、提升旅遊核心競爭力。”井岡山管理局旅遊管理處副處長謝源明舉例介紹,如加快推進長征研學基地項目建設,建設省內第一個室內滑雪場“銘星冰雪”,推進楊坑溫泉小鎮建設。
謝源明介紹,按照江西省“引客入贛”要求,井岡山以創品牌為抓手,以育業態為主線,以辦活動為爆點,全力拉動文旅消費。按照“季季有節慶、月月有活動”的理念,井岡山策劃了“萬名遊客上井岡”“百趟專列上井岡山”“再上井岡山·重走會師路”萬人徒步等40餘項活動,同時派出專業營銷組赴主要客源市場精準營銷,做活旅遊市場。此外,井岡山還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力。
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佈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名單,井岡山位列其中。“今年,井岡山將全力推進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國家級鄉村旅遊標準化服務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提升智慧旅遊服務系統,開展旅遊行業‘微笑服務年’活動,採取服務評先評優、評星定級等舉措,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樹立景區良好口碑。”謝源明說。
貴州遵義:
實景劇本引領遊客探尋紅色文化
本報記者 劉源隆
在貴州遵義,人氣最旺的景點莫過於遵義會議紀念館。“五一”長假期間,位於紅花崗區子尹路上的遵義會議紀念館每天都人潮湧動,從早到晚都有人圍聚在“遵義會議會址”牌匾下拍照留念。據初步統計,小長假期間,遵義會議紀念館每日接待遊客3萬人次到4萬人次,參觀人數超過15萬,較去年同期增長67%。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近期,遵義會議紀念館先後增設了10多個專題展覽,徵集革命文物及歷史資料2000多件。紀念館還通過科技手段還原歷史場景,展現婁山關戰鬥的場面,以及四渡赤水時的情景,以高水平的展陳讓紅色教育更加生動。
遵義會議紀念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供圖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助推紅色旅遊發展,遵義市紅花崗區還深入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中心搭建了“會址先鋒服務崗”“紅色義站”“微笑小屋”等為載體的“三站一崗一小屋”服務陣地群,初步形成了“5分鐘志願服務圈”,不斷優化轄區旅遊服務。
4月29日,遵義市首個公共區域實景劇本演繹體驗——“遵義故事·就在紅花崗”震撼亮相,吸引廣大遊客前來參與。遊客化身偵探,通過NPC(非任務角色)的任務指引,參與到“遵義故事”裡來,不僅可以欣賞到遵義老城街區的風貌,還能解讀遵義紅色故事,從而加深對遵義歷史文化的瞭解。“遵義故事·就在紅花崗”活動囊括了步行街、紅軍街、楊柳街、1935街區歡慶廣場,並在區域內策劃了“懷舊金曲演繹”、紅花崗區“小樹林”杯少兒才藝大賽、文創集市等豐富的體驗項目。
“‘遵義故事·就在紅花崗’是紅花崗區立足資源優勢,精耕文旅市場,全力打造的‘爆款’產品。紅花崗區作為遵義市紅色旅遊重點區域,對拉動全市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遵義市紅花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美珊介紹,“我們把遵義會議會址作為重點,設計了多條向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老鴉山、毛主席住居、苟壩、婁山關等紅色資源延伸的遊覽線路。通過開放紅色文化場館、創建休閒街區等方式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做強紅色旅遊名牌。”
5月1日,遵義市演藝集團在匯川藝術中心劇場上演了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惠民演出。“當前,遵義市文化旅遊市場正在快速復甦。為豐富遵義文化演藝市場的市場供給,滿足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啟動了《偉大轉折》的排演計劃,並結合自身發展市場的需要和廣大觀眾的觀演需求,對劇目進行了打磨提升。”遵義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尚堅表示,《偉大轉折》將歌舞、雜技、情景表演等藝術形式有機結合,運用現代聲光電舞美技術,營造出驚、奇、險、特、美的舞臺效果。同時還採集大量黔北民族民間音樂、歌舞、戲劇、服飾等文化元素,增強了這一革命歷史題材劇目的多彩性、藝術性、觀賞性,激發了紅色文化的生命活力。
為助力文旅市場復甦,遵義市文體旅遊局還立足遵義旅遊資源稟賦和景區景點分佈情況,精心設計推出了10條遵義旅遊精品線路,分別是長征尋跡·紅色經典之旅、“醉美遵義·魅力黔北”自駕遊、高原茶海鄉愁之旅、“醉美遵義”山地戶外運動之旅、“醉美遵義”茶香康養之旅、赤水河谷科普研學之旅、遵義城郊親子採摘歡樂遊等。遵義市文體旅遊局局長袁雲超說:“僅僅‘五一’假期第一天,遵義便接待遊客107萬人次。我們希望遊客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主題線路,享受深度遊、品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