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ONE文藝生活
ID:one_hanhan

二十好幾的人了,要還沒點兒基礎生存技能,確實說不過去。
這不最近網上一個叫做@打工仔小張耶 的活菩薩博主火了。
她只做最日常的科普,教你如何坐地鐵,教你如何吃海底撈,教你如何看病等等。
比如我本人就從未去過健身房,更不知道那些器械怎麼用。
所以容我在這說一句,小張,你就是我的互聯網再生父母。
雖然感覺好像沒什麼人會看,但是萬一呢,萬一有人需要呢?
記得十來歲的時候第一次坐高鐵,不知道看車次,以為只要對上終點站就行。
可我要去的那個城市並不是終點站,我是需要中途下車的。
我在候車大廳一直坐到臨開車前六分鐘,好心的工作人員見我年紀小沒人陪同,來看了眼我的車票。
大姐看完驚呼了一句“快進站”,我才從座位上彈射而起。
現在想來,這樣的事兒其實不丟人,也不稀奇,我們只是缺少社會經驗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出生在城市裡,也不是每個人從小就有坐高鐵的機會。
而小張做《如何如何》系列的初衷,就是因為看到評論區有網友說自己不會坐飛機。
出門在外,有的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有的人不想露怯,有的人純純社恐。
小張這人心細,考慮到大夥兒都有自己的顧慮,所以總是儘量把每一個細節都拍到位了:
小張這人也實誠,不僅教你如何吃海底撈,還會認真告訴你啥飲料不好喝,調小料記得拿大碗。
當一線青年已經當膩了什麼星巴克氣氛組、麥門信徒的時候,許多十八歲才第一次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甚至都不敢走進這些連鎖快餐點單。
但就像小張說的,想喝咖啡就大方進去,不要覺得它是門檻多麼高的地方。
“讓我想想還有什麼會露怯的,也不是說露怯,說到底就是買杯飲料而已。但是我怕你緊張,你別緊張嗷。”
小張就像一部分網友們素未謀面的賽博媽媽,怕你驚怕你苦,怕你四下流離,還怕你無枝可依。
她還會貼心地提醒你,收費貴得離譜的按摩店就不建議去了,很可能人家根本不是你想的那種按摩店。
因為過於有求必應,難免就有人把小張當成了許願池裡的王八。
大多數時候,小張評論區的氛圍都像極了互助會,大家有問必答,彼此支招。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我們真的需要,也久違了的交流氛圍。
我們終究在一次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調查面前迷失了自己。
忘了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地鐵,忘了小縣城開不起海底撈。
說現在高鐵這麼發達,小縣城的人不會每年來大城市旅遊麼,評論裡都是賣慘。
中國有約1859個縣城,鄉村人口占總人口36.1%,這不只是行政劃分,也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參考標準之一。
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卷生卷死,最好的資源都往大城市流去。
物質差距形成信息差距,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兩套不一樣的常識,甚至不一樣的觀念。
那個從沒出過省的縣城人,一張綠皮車車票對他來說,就已經是一筆大額消費。
公交月票八毛錢能跑滿整個縣城,相比之下,大城市動輒四五塊的地鐵票,更是刺客中的刺客。
你過地鐵地下通道的時間,人家早就都從單位走到家看完一集《狂飆》了。
大城市人在小鎮人面前表現出優越感,可恥,也更可笑。
有的小鎮人確實分不清紅色的肯德基,和紅色的麥當勞。
但去年囤菜潮時候,北京多少人韭菜和小蔥傻傻分不清楚。
離開買菜軟件,到五穀雜糧面前,大城市人也是絕望的文盲。
只是第一個吃芒果那個人被硌過了,大家才知道芒果的核不能吃。
坐地鐵也一樣,咱們之間的區別,也只是你上了前面那一趟,我上了下一趟而已。
這個時代發展得很快,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科技,前年Siri還只會bbox呢,今年人工智能都可以寫作文了。
線上掛號、12306app、小程序點餐……這些新技術確實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生活科普這門學科早晚得有,小張選擇讓它在自己的頻道誕生。
減小信息差帶來的差距,讓人過得更舒服,才是互聯網最大的意義。
小張的《如何如何》不知道能更新多久,也不知道這波熱度會流向何處。
但無論是不知道怎麼坐地鐵的小鎮人,還是北上廣不會調辦公座椅的白領;
我們這些眼中充滿清澈的愚蠢的成年人,還得一步一坑地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