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1989年4月末從福洞搬家來到沂南。5月份,鄰居王英蘭的小兒趙明,年 8 歲,體瘦弱,經常感冒,真可謂三天兩頭的。每感冒必乾咳,如此反覆已三年。以前都在縣醫院治療,因乾咳久治不愈,診斷為間質性肺炎。據院長說:好好治也還需三年,因此為之愁苦。聽說我是醫生,遂求診。
當時我對這種乾咳也沒什麼好的方法,特別是對他這種經常感冒的孩子,更覺力不從心,只好答應試試。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有高熱時仍用西藥抗生素和激素靜點,熱退或熱不高時用中藥,如銀翹解毒湯、膏葛退熱飲、正柴胡飲等。咳嗽治以止嗽散、前胡止嗽湯、嶽美中的利肺湯、潤肺湯等。一般服幾劑或十幾劑即愈,但一感冒則又復發,斷斷續續治療兩月餘,終不能徹底治癒。
一日患兒又發熱,我說從此用中藥治吧,不再用西藥。家長同意,即處以膏葛退熱飲兩劑。當晚服後,至夜11點左右,熱勢反高,叩門問故。詢之,除發熱外,不見其他症狀,我說無妨,可以續服,如熱太高也可用酒精擦洗。次日見之,熱已退,說並未做任何處理,只是服中藥而已。已不熱,只是乾咳又犯。
此乾咳終是反覆不愈,奈何?餘突然想,此證是否可以試用集靈膏來治療?於是用人參、枸杞子、天冬、麥冬、生地黃,少加五味子做煎劑,每日一劑,水煎分 3 次服,臨服時加蜂蜜一匙兌化。連服 6 劑,已不咳,又續服十餘劑鞏固療效。從此乾咳竟愈,雖然以後也感冒過,但咳嗽卻未再犯。以後他每次感冒都是我給治療,堅持不用西藥,根據情況靈活處方,一般服一兩劑中藥即愈。
圖:五味子 點擊圖片跳轉查看中藥詳情
一年後,小兒身體逐漸健康,連感冒也很少得了。此患者現在早已長成了一個棒小夥子,並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其父趙成森十分感激,謂我有再造之恩云云。其實我也是“碰好”了的。
按:集靈膏,我首見於《溫熱經緯》附方(卷五),原方人參、枸杞子、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各二十八兩,懷牛膝酒蒸四兩,甜水砂鍋熬膏,加煉蜜收之,用白水或酒調服。王孟英按:先大父雲,此方始見於《廣筆記》,雲出內府,又載於《治法匯》,而無牛藤,方後注,血虛加當歸四兩;脾弱加白朮四兩或半斤。且雲治一切氣血兩虛,身弱咳嗽者,罔不獲效。凡少年但覺氣弱倦怠,津液少,虛火上炎,急宜服之……餘謂峻補肝腎之陰,無出此方之右者。
以上論述對我們領會此方是很有幫助的,我也是細讀了這些才“碰好”了這個難治的病。這也是我不厭其煩地把它抄錄在這裡的原因。希望後學者能細讀此論而研究之,或能把此方更加發揚光大。當然,此方的主治並不是外感咳嗽,此例患兒也不是一般的外感,這也是體虛外感的一個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