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各級疾控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需通過重管理、建機制、抓服務、強內涵等舉措,共同促進科普教育、加強傳染病防控、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夯實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根基。
本期,圍繞“鞏固並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種率,推動預防接種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業內專家、管理者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暨南大學疾病預防控制研究院院長梁曉峰: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非常經濟、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當前,無論是針對兒童還是成人,開發的疫苗越來越多,通過疫苗接種可預防的疾病也越來越多。但是,目前我國針對兒童的多聯疫苗、多價疫苗普及程度還不夠,所以兒童接種的針次比較多,增加了家長的時間成本,因此,多價疫苗的研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老年人、兒童、流動人口的疫苗接種是我們應當關注的,怎樣提供服務、怎麼收費、禁忌證如何處理等,都需要花功夫去解決。另外,要擴大免疫規劃,比如現在只有幾個省把HPV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程序,肺炎疫苗在大部分省市還屬於非免疫化規劃,因此需要設計相關政策,把價格、生產量都納入考慮範圍,才能有助於提高接種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專家王臨虹:目前我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整體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老年人對疫苗能夠預防相關感染性疾病、感染疾病後可能增加重症和死亡風險、增加醫療及經濟負擔等認識不足;非計劃免疫疫苗價格較高;缺乏醫療機構指導及醫生對慢性病患者疫苗接種的推薦等。因此,我們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對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和重症風險的認知;同時,在醫療服務中,將疫苗接種和慢性病管理“打包”在一起,提升服務的便利性,讓老百姓更易於接受。
提高疫苗接種率,同樣應該在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等人群上多“琢磨”。不同疫苗應針對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狀況進行規劃,在管理上要更加精細化,比如流感疫苗,要在冬春季之前開始宣傳、教育、規劃、管理。
就預防接種高質量發展而言,目前我國對於兒童疫苗的研究和相關循證依據更多,而對於成人和老年人疫苗的研究還有待加強。一方面,由於慢性病比較特殊,對於特殊人群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評價研究相對少;部分基層醫生不完全掌握疫苗接種的適應證等問題,不能給慢性病患者較好地推薦應接種的疫苗。因此,應更多地開展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疫苗接種研究,提供更好的循證醫學證據;增強醫療衛生機構對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推薦和指導,相關機構也應加大對基層醫生的培訓。另一方面,提高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的主動性十分重要。其中,宣傳教育是有效手段,要有針對性地告知老百姓疫苗接種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免疫服務室主任余文周:4月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應對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種工作方案》,提出針對不同目標人群補齊免疫水平的差距。因此,現階段我們要統籌做好常規疫苗接種和新冠疫苗接種。對此,我有幾個建議:一是繼續利用增設的接種門診開展新冠疫苗和常規疫苗接種;二是接種單位要增加服務時間、服務天數,可以利用週末提供預防服務,儘快完成因疫情推遲接種的受種者的補種工作;三是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比如推行多種疫苗同時接種、推薦聯合疫苗使用;四是提升老百姓對疫苗和預防接種工作的信任度。
提高疫苗接種率,實質是免疫規劃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對於如何提升免疫規劃質量,我有幾點看法。第一,要繼續實施擴大免疫規劃,要適時將疾病負擔重、成本效益好和財政可負擔的非免疫規劃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第二,提升預防接種服務質量。經過疫情考驗,我們發現在預防接種單位設置、規範操作、服務質量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要關注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預防接種服務,尤其是成人預防接種服務工作流程規範上,多提供政策、技術保障;同時,還應推進預防接種預約管理。第三,進一步完善信息系統建設。通過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找到疫苗的“歸屬”;要逐步實現數據的共聯共享;依託於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大力發展預防接種數字化服務。現在,各地都在推進接種單位規範建設,要利用大數據來提高管理質量,利用信息監測系統做好疫苗、冷鏈的管理,科普宣教,接種提醒等。要提高接種率,各地一定要通過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去監測接種率,發現接種率低的地區後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張周斌:如何更有效地推動疫苗接種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利用各種權威平臺加強宣傳。與此同時,預防接種人員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也很重要。當家長提出疑問時,預防接種人員有能力做出很好的解釋。近年來,廣州市疾控中心針對上述兩方面開展了一些重點工作。第一,和廣東省科學中心共同開展“讓預防接種深入人心”科普場景大賽,通過比賽培養了很多科普能手,錄製了宣傳視頻,覆蓋所有免疫規劃疫苗和絕大多數非免疫規劃疫苗,並在微信公眾號、網站、預約平臺上進行投放。第二,我們和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同建立了國家級預防接種體驗式預防中心,開展多期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和其他培訓項目,期望把高校的文化氛圍、教學理念和預防接種實踐能夠深入融合,形成標準化課程,提升廣州市預防接種骨幹的綜合業務能力和預防接種水平。
在技術層面,我們接下來也會定期通報各個區的接種率,督促各個區做好兒童電子檔案的維護,以電子檔案為抓手,對漏種兒童進行及時的追蹤。但是,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預防接種信息還沒有互聯互通,主要是省和省之間基本上是屬於信息孤島,隨著人員流動日益增多,流動兒童的預防接種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各地疾控中心應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進流動兒童主動接種,更好地體現預防接種的公平性、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