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國香港西九龍重案組通報了一起謀殺碎屍案。經調查證實,死者系失蹤多日的名媛蔡天鳳。根據最新消息,西九龍重案組目前已在涉案房屋內發現大量人體組織,隨著調查結果的深入,一起性質極其惡劣的兇殺案慢慢浮出水面。
當以為影視劇才有的情節發生在現實生活時,不禁令人倒吸一口涼氣。這起案件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背景其實是香港治安良好惡性案件極少。實際上,在香港迴歸之前,倒是時常有離奇命案發生,有不少還被拍成了影視劇。
“疑案”籠罩的香港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香港曾發生過這樣一件震驚全港的殺人案件。三名綁匪戴著狼頭面具綁架了一位姓黃的富商兒子,勒索贖金萬元。而這位富商的兒子拒絕寫信給他父親要贖金,慘遭匪徒殺害。隨後,這夥綁匪又綁走了富商本人,繼續勒索贖金。有了兒子的教訓,富商只好支付贖金以自保,隨後,歹徒攜帶鉅額贖金消失無影。警察雖四處偵察,但久未破案,“三狼案”自此成為一樁懸案。
直到一年以後,綁票匪徒內部因分贓不均出現內訌,他們在郊外展開毆鬥時,恰好被警察的巡邏車碰到,其中一匪徒將“三狼案”全盤托出。至此,“三狼”的真實身份就這樣被警方知曉,隨後分別被逮捕歸案。
梁家輝、鄭則仕和徐錦江主演電影《三狼奇案》海報
到了七十年代,一個位於香港跑馬地街道旁的紙盒,擾亂了整個香港的寧靜。起初,附近職員以為紙箱裡是貨物,並沒有理會。保潔員則當成是垃圾,當打開時,一具捲曲凹折、渾身赤裸、傷痕累累的女性屍體展露在眼前。她剛剛16歲,前一日和同學相約在跑馬地電車站見面,然而,同學到達後並未見其蹤跡。翌日,有人在街上發現一具屍體被藏於電視機包裝紙盒內。
經過調查,警方鎖定了案發當天值班的職員,原因是受害者左手的指甲裡有269條織物纖維,與嫌疑人西裝外套上的7條纖維吻合。然而,此案疑點重重,當年負責偵辦這起案件的總督察也頗受爭議。首先,罪犯為何沒有藏匿屍體,而是將其放置在熙攘的街道上?像是在等待被眾人發現;其次,嫌犯夫妻感情好,職業也穩定,貌似沒有犯案動機;同時,沒有任何目擊證人能證明嫌犯與受害者確實接觸過;最後,紙箱上並沒有找到嫌犯的指紋。儘管有諸多疑點,警方最後依舊依靠織物纖維的“科學鑑證”定了嫌犯的罪,此案成為香港首宗無目擊證人、無認罪口供,單憑科學鑑證來定罪的謀殺案。
“紙盒藏屍案”先後改編成電影《紙盒藏屍之公審》《四人幫之錢唔夠洗》《水箱藏屍》《人肉叉燒包》等,圖為1993年上映的電影《紙盒藏屍之公審》海報
八十年代的香港比起以往更不太平。在寂寥無人的雨夜,一些獨歸的女性悄悄消失在夜色裡。而這些悲劇的始作俑者是一位27歲的出租車司機,他利用自己出租車司機的身份誘騙女生上車,把她們拉到偏僻處進行殺害,隨後帶回家一邊姦屍、分肢,一邊拍攝。若不是這位“雨夜屠夫”太過自豪於自己的殺人行為,將自己的戰利品——恐怖肢解的底片前來沖洗,而照相館職員較為警惕隨後報警,這幾樁連環殺人案還不至於曝光。此前,香港警方已經接到相關人體殘肢的報案,但由於兇手留下的線索很少,所以警方一直一籌莫展。據交代,兇手前後一共殺害了四名夜歸的女性,死者最小17歲,最大31歲。
不少電影還借鑑改編了“雨夜屠夫案”,如《壹號皇庭》《熱浪》《香港奇案之霧夜屠夫》《羔羊醫生》《雨夜狂屠》等。1991年香港出版社聚賢館出版《殘酷肢解案》一書,裡面詳細記錄了林過雲的犯案經過和刊登受害者肢體照。2010年,美國犯罪刑緝頻道以林過雲的連環兇殺案為題材拍攝了一部紀錄片。
比起以往隨機的變態殺人案件,“康怡花園烹屍案”中滲透著愛恨情仇。在這個案件中,妻子將外遇的丈夫殘忍殺害,而後肢解。兩人結婚29年,並育有兩女,此前丈夫因妻子沒有給自己生兒子而有所不滿,久而久之便出軌。妻子發現丈夫出軌的行徑後,要求丈夫離開第三者,或者給自己20萬分手費,但丈夫根本沒有理會妻子的要求。忍無可忍的妻子找來弟弟將其綁架。起初妻子僅僅想與其協商分手費,但丈夫並不願意給錢。妻子最初並未動殺心,她還因為擔心丈夫餓著了,專門去煮粥準備喂丈夫吃,但沒想到此時丈夫已經自行鬆綁,還拿著電飯煲襲擊她。妻子大怒,走出房間找了把鐵錘將丈夫打死。
處理完丈夫屍體,妻子回到家中收拾屋子。當回家的女兒詢問父親蹤跡時,母親告訴她自己已經親手了結了父親。女兒起初以為母親胡言亂語,但在這之後竟然真的沒有再見過父親一面,慢慢地,她逐漸相信了母親所言,卻不忍心報警揭發母親的罪行。
儘管妻子向警方交代自己殺害丈夫的原因和全過程,但警方根據妻子提供的拋屍地點去搜查時,卻沒發現一丁點兒殘骸,而且家中除了無法證明是誰的血跡的血滴之外,並沒有一絲痕跡。另外,經過鑑定,女人的精神狀態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沒有證據,再加上女人精神有問題,最後只能被判定為誤殺,妻子終身接受精神病院的治療,這起全港第一宗找尋不到屍首的肢解案正式告一段落。
到了1989年,香港警方接到市民投訴,說沙田某村落的一幢西班牙式丁屋傳出非常誇張的惡臭。警方一抵達,就發現不對勁。在2樓搜到少量可卡因。但更可怕的發現還是在3樓浴室,擺著一個巨型鐵箱。一打開,濃到嗆喉的屍臭撲鼻而來,裡邊是嚴重腐爛的女性殘肢。這是一具被腐蝕性化學液體處理過的女屍。警方當場拘捕懷疑涉案的一對男女。經調查,原來這是一件三角孽戀。案中被告人男性同時與兩名女性交往,引起兩人爭風呷醋。三人的糾紛使得其中一位空姐女性慘遭殺害,隨後被腐蝕性液體溶掉。由於此案的處理屍體手法前所未見,令這宗空姐溶屍案在揭發後在香港引起極大震動。
“空姐溶屍案”被接連改編成電影如《溶屍奇案》《郎心如鐵》,圖為1993年上映的電影《溶屍奇案》海報
真實的香港治安
諸如此類的案件在迴歸前的香港不勝枚舉,各種離奇案件的背後,反映了迴歸前香港嚴重的治安問題。迴歸前,日趨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成了港英政府頗為頭疼的一件大事,也是香港市民坐臥不安的原因。資料數據表明,香港持槍打劫案件呈直線上升趨勢:1986年為125宗,1987年為140宗,1988 年為179宗,1989年為238宗,1990年就升至364宗。香港惡性重大案件發生頻率也大大加快:僅兇殺案件1989年為102宗,1990年就急劇增加到137宗。香港警權受到挑戰,經常遇到槍戰,甚至警方最高首長的住宅也遭到匪徒們的盜竊。
有研究表明,香港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與黑社會組織的頻繁活動有關。黑社會組織給香港居民生活,投下了驚恐不安的陰影。
香港的黑社會組織最初幾乎是隨英軍侵佔香港一同到來的,或者說它是殖民統治的產物。在初佔香港時港英當局曾鼓勵並利用黑社會力量,以解決當時軍費及建設費用之困。由於英軍的縱容支持,香港盜匪越來越多,地痞流氓活動十分猖獗。
香港的黑社會組織勢力越來越強大,已影響到香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他們在香港經營著不少店鋪、公司、娛樂場所,想方設法控制或插手利潤較多的各種正當行業,並進行敲詐勒索。另一方面,他們又從事一些高利潤的非正當行業,黃、賭、毒既是黑社會組織經營的主要生意,又是其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活動場所。
他們對香港各行各業滋擾的手段不勝枚舉,對居民生活產生了嚴重干擾。儘管港英當局對黑社會組織也採取過一些打擊措施,但收效甚微,並不能根除。究其根源,黑社會和港英當局之間複雜的利益糾葛,給香港黑社會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溫床。在黑社會勢力急速發展時,因未觸及到港英當局的政治經濟利益,當局則採取熟視無睹的態度。當政治經濟利益受到危害時,港英當局才採取一些限制、打擊的措施。以黃、賭、毒為例,港英當局對此採取的是禁縱並舉、寓禁於縱,或有限放開、網開一方的對策。
另外,香港貧富懸殊、競爭激烈、物質誘惑力極大,遂產生了“笑貧不笑娼”的社會心態。在這種不良的社會環境下,既誘使一些人為發財而不顧道德、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又迫使一些人或忍氣吞聲、甘受欺壓、落入娼門、賣身賣藝,或陷入黑道、投靠黑幫。加上百餘年的殖民統治,享樂主義的資本主義道德規範已影響到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就使人在觀念上發生了畸變。在各種畸變心理的驅使下,一些駭人聽聞的奇案怪例由此在香港發生。
香港的治安問題一直到迴歸以後才逐漸好轉。為了有效提高警隊服務香港社會、市民的質量,香港警隊在經過廣泛調查諮詢和細緻研究探討之後,向全香港社會公佈了“抱負,目標和價值觀”。抱負是:使香港繼續成為世界上一個最安全及穩定的社會。目標是:維護法紀,維護治安,防止及偵破罪案,保障市民生命財產,與市民大眾及機構維持緊密合作及聯繫,凡事悉心以赴,力求做得最好,維持市民對警隊的信心。價值觀是:正直及誠實的品格,尊重市民及警隊成員的個人權利,以公正,無私、體諒的態度去處事和對人,承擔責任及接受問責,致力提供優質服務而達至精益求精,儘量配合環境的改變,對內、對外均維持有效的溝通。
1997年,警隊全面推廣、組織各級警務人員分期進行系統的學習,力求使警隊“抱負、目標和價值觀”的意念深入到每一位警務人員的思想中。據公眾調查顯示,受訪者普遍滿意警隊的表現,七成人更認為香港是安全的,反映了香港民眾對警務工作的肯定。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女士曾在香港《文匯報》上著文稱,香港迴歸3年來,治安狀況保持良好。“從1997年到1999年,香港的罪案率持續維持在低水平,是過去26年來整體罪案率最低的3年。”
媒體的渲染和報道
自迴歸以來,香港的社會治安狀況穩中向好,香港市民對香港警務處表現的滿意度也比較高。為何迴歸前香港治安較差的刻板印象會延續至今呢?為何如今外界仍會產生一種香港治安較差的錯覺呢?
首先是香港新聞媒體行業對兇殺案件的大肆渲染和報道。
長久以來,香港媒體存在著一種“揭露香港犯罪秘聞”的媒體現象,而這一現象的背後,也體現了香港媒體的傳統——喜好暴力、涉性的選題,標題極盡所能博出位。
香港迴歸前各種駭人聽聞的奇案怪例,集合了新聞所需要的各種聳人聽聞的元素,進而成為一些港媒吸引眼球的傳播賣點,紛紛進行大肆報道。有關兇殺案的報道,長期佔據香港媒體的頭版頭條。這些案件經過無孔不入的香港新聞媒體大肆渲染,更顯得陰森恐怖,與此同時,也影響了香港社會的關注焦點。時至今日,蔡天鳳遭謀殺案再次被多家港媒報道,在內地社交媒體被二次傳播,各種描摹案發殘忍細節的標題和用語,讓很多網友備感衝擊。
除了新聞媒體,相關改編和創作作品,也成為香港治安差的印象的影響因素。
香港“犯罪片”“警匪片”“黑幫片”盛行已久。從6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犯罪電影開始湧現,成為武俠片之外的重要電影類型。1965年左右,香港電影發生了重大變化,動作犯罪片越拍越旺,歷時兩年,產量佔1966、1967年香港電影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自70年代以來,追求感官刺激的香港製片商把眼光盯在離奇的刑事案件上,經過稍加改動,搬上銀幕熒屏,以此來滿足廣大市民窺奇尋怪的欣賞需求,香港真實犯罪揭秘式電影由此開始出現。1974年上映的電影《天網》改編自曾經震驚全港的“三狼案”,最終以216 萬(港元)的票房排名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二。該電影的火爆,影響了當時香港電影的創作氛圍。
香港電影《天網》海報
為了適應香港整個社會文化環境,從五十年代開始雄踞香港影壇的邵氏公司推出了以真實犯罪事件為題材改編的《香港奇案》系列,在1976至1977年兩年間接連推出五部。這一系列影片提供足夠的視覺刺激,一定程度滿足了當時觀眾對於社會大案幕後秘密的獵奇心理。據統計,香港奇案改編電影發展至今累積完成了49部影片。
1970年以後由香港奇案改編的電影彙總。作者/徐雪亮,來源/《1970年代以來香港奇案改編電影與本土文化自覺》
另外,自20世紀80年代起, 香港TVB開始了刑偵劇譜系構建之路。香港刑偵劇,作為一種風格顯著、嚴謹與輕鬆並舉的電視劇類型,一直以來都很受觀眾的歡迎,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內地,都創造了很多收視奇蹟,如《刑事偵緝檔案》系列、《法證先鋒》系列、《鑑證實錄》系列、《陀槍師姐》系列、《古靈精探》《棟篤神探》《談情說案》《讀心神探》等。在這些刑偵案中,除了緊張的破案環節外,前期各種情節設定、鋪墊以及犯罪場景的設置,都影響到觀眾對香港治安的既有印象。
迴歸之後的香港治安問題得到極大改善,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不過,蔡天鳳一案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難以捉摸的仍是人心,人性仍然不可被輕易挑戰。
參考文獻:
龔楠炎.迴歸後的香港警隊及治安[J].人民公安,1999(13):4-11.
黑社會組織與香港治安[J].山西文史資料,1996(06):148-153.
彭輝.殺人奇案充斥香港銀幕[J].電影評介,1993(12):29.
王蓬. 香港迴歸以來治安狀況良好[N]. 檢察日報,2000-07-19(004).
徐雪亮. 1970年代以來香港奇案改編電影與本土文化自覺[D].廣州大學,2018.
葉夢瑩. 近十年TVB港劇在中國內地的傳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
章邊.為報道“雙黃案”香港十家報紙吃官司[J].國際新聞界,1991(Z1):90.
朱志清. 香港警察的公共服務研究[D].南昌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