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愛吃魚的人聰明。”其實也有一定依據。
魚肉高營養、低脂肪,肉質鮮嫩易吸收,是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增強人體免疫力。
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海魚,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DHA被稱為“腦黃金”,有助於滋養大腦神經,修復受損的腦細胞,提高記憶力、降低老年痴呆風險。
而且,不飽和脂肪酸也對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人群十分有益,能輔助調節血脂、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壓、抗炎、調節糖代謝等。
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將動物性食物中“魚”放在首位推薦,建議每週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g,在肉類中優先選擇魚。
3種魚千萬別吃,肝腎被傷透
魚肉好但別吃錯,否則養生不成反傷身,下面三種吃法,堪稱“肝腎殺手”,長期食用增加疾病風險。
隔夜魚
魚肉所含水分和蛋白質較多,結締組織較少,腐敗變質的速度比較快。
很多家庭燒了一條魚,頭一天吃不完,會放冰箱第二天繼續吃。
但專家提醒:隔夜的剩菜剩魚當中會產生很多的大腸桿菌,而大腸桿菌中有一個亞型叫O157H7,會產生志賀毒素。
節目曾將隔夜了24小時的魚送去檢測,結果發現細菌大幅度上升。
這種毒素會引發發燒,腹瀉,噁心,嘔吐,休克,重症患者就會出現急性腎損傷。
醃製鹹魚
鹹魚烹飪簡單又下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但醃製食品往往存在大量亞硝酸鹽,尤其是肉類醃製品還可能直接產生亞硝胺,長期食用會增加癌症風險。
而且鹹魚本身鹽分含量很高,長期食用也會悄悄損害胃粘膜,對胃健康非常不利。
生滾魚、生魚片
生魚常攜帶寄生蟲,比如肝吸蟲,一旦感染,便會寄生於肝內的膽管中,造成肝臟的反覆炎症、壞死,嚴重的會有肝硬化、肝癌等發生。
淡水魚蝦要用90~100℃的沸水至少焯煮15秒以上,才能將可能存在的病原體進行滅活,生滾魚和生魚片的寄生蟲風險大大增加,所以能不吃就不吃。
每週2次,吃魚就吃它!
吃魚當然是新鮮的好,中國營養學會的調查顯示,中國居民吃豬肉多、吃魚肉少,只有30%的人吃夠了數量。
小廚給大家帶來幾種吃魚的好方法,功效翻倍~
鯽魚湯——補腦安神
86歲國醫大師劉敏如劉老沒有心血管病、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也沒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不僅精神矍鑠,而且還唱歌跳舞,多才多藝。
劉老推薦了一碗鯽魚湯,適合長期失眠嚴重、多夢的中老年人。
做法:鯽魚2條,柏子仁30克、合歡皮30克、百合30克一起煲湯。
功效:鎮靜安神,平靜心態,安定思維,補腦養腦,緩解睡眠不好。
鱸魚——疏肝和胃、護血管
三月時節鱸魚正是肥美,滋補還不燥熱,燉魚湯適合春季食用。而且鱸魚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在淡水魚中佔首位。
中醫認為,鱸魚補五臟、益筋骨,有和胃、疏肝、補氣安胎的作用。
醋椒鱸魚
做法:1、將鱸魚切分為魚片、魚骨,魚片加入鹽(鹽多量,增加魚湯鹹味)、蛋清(半個就行)、薑汁(去腥加姜,不加料酒)、擱點澱粉抓勻備用。
2、魚骨下鍋煸制,大火,加入蔥姜,待魚骨上焦色後,衝入開水熬煮,可加入炒好的雞蛋,按壓魚骨和雞蛋,快速增加濃白湯色,湯色濃白後再將魚骨和雞蛋撈出即可。
3、奶白湯中下入薺菜餛飩煮熟撈出。
4、撈出餛飩後,下入鮮石斛,加白胡椒粉給魚湯調味,可開大火,倒入白醋,下鍋汆魚片,待魚片成熟後盛出,撒上香菜即可。
大黃魚——補氣填精
大黃魚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均衡,很適合中老年人和小孩食用。
中醫《隨息居飲食譜》也記載,大黃魚性甘溫,有開胃、補氣、填精的作用,而且它不容易生痰,咳嗽的人也能吃。
適合吃大黃魚的人:記憶力下降、吃完飯就累、脾胃運化不好。
軟燒黃花魚
做法:1、黃花魚去內臟去鱗,撕掉背鰭處理乾淨,內外撒鹽醃製。
2、冬瓜帶皮下鍋焯水,撈出後放入生抽中浸泡,再下鍋煎至上色後撈出。
3、燒開後,放入黃魚和冬瓜,蓋蓋燒至成熟,收汁即可。
“醃製鹹魚用鹽鎖住了營養,更有利於身體健康。”這個說法對嗎?
魚肉高營養低脂肪
對血管和大腦非常有益
還能補氣、和胃
特別適合中老年人
但三種魚不要吃
養生不成反傷身!
這週記得要吃新鮮的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