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類人要少喝咖啡
喝一杯咖啡,已經變成了越來越多人醒來的儀式。咖啡之所以這麼受人喜愛,除了它能提神醒腦之外,也是因為不少研究對咖啡與健康的關係進行了綜合分析後指出,適量喝咖啡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不過,咖啡確實存在不適宜人群,尤其以下9類人群要特別注意。
1
睡眠障礙患者
咖啡因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提神醒腦作用,這也是很多上班族、考研黨依賴咖啡的原因。但受基因影響,不同的人對咖啡因的敏感性也不一樣。有些人的咖啡代謝基因比較弱,一點點咖啡因都要代謝好久,甚至早上喝的咖啡,到了晚上還在大腦裡作用。所以,如果有失眠、睡眠障礙等問題,那就儘量不要喝咖啡,或者少喝咖啡,最好不要在下午或者睡前喝咖啡。容易失眠的人,奶茶建議也少喝(奶茶含有的咖啡因也不少)。
2
驚恐、焦慮人群
咖啡確實可能會引發突然性的驚恐和焦慮出現。不過先別慌,研究發現,每天攝入400~800毫克高劑量咖啡因(5~9杯咖啡)才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使人產生焦慮、緊張、神經過敏、驚恐和震顫等問題。只要不超過400毫克咖啡因(約5杯咖啡),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不是咖啡的狂熱愛好者,通常不會喝這麼多,不用太擔心。
3
心律失常人群
部分人喝完咖啡後會出現心跳加速、噁心、頭暈等不適。其實,這屬於“咖啡因不耐受”。這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且與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性有關。有的人對咖啡因比較敏感,代謝速度慢一些,喝咖啡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跳加快、心悸等,但有的人就沒事。而且,不同的人對咖啡飲用量的反應也不一樣:有的喝一杯就有這種問題,有的喝四五杯都沒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告別咖啡了,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喝咖啡的頻次和分量。如果出現心律失常、心悸,那就儘量不喝或少喝,比如原來每天喝2杯,不妨減少為每天喝1杯。
4
缺鐵性貧血患者
咖啡中的多酚、植酸等植物成分的確會影響鐵的吸收,對於那些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要適當少喝咖啡。此外,經常喝咖啡也可能會影響鐵的儲存水平。建議缺鐵性貧血人群儘量不要在吃飯的同時喝咖啡,推薦飯後1小時飲用。咖啡隻影響非血紅素鐵,對血紅素鐵沒有影響,多吃兩塊瘦肉就可補充鐵元素。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喝咖啡並不會影響鐵的吸收,不用擔心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5
胃酸反流患者
一些研究發現,咖啡可能會使胃酸反流症狀惡化。不過目前這個結論還存在爭議,一些相關大型薈萃研究發現,不論是咖啡還是茶(咖啡因),都沒有發現與胃食管反流病有直接關係。而且,導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也可能有多種,目前並沒有特別明確到底是什麼原因。建議大家依據個人情況,如果你屬於胃功能不太好,喝咖啡就有類似胃酸反流等不適症狀,那就少喝或者不喝咖啡。
6
腸易激綜合徵患者
腸易激綜合徵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而又沒有形態學及生化學異常的症候群。一些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增加腹瀉。比如,瑞典有調查顯示,39%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喝咖啡會出現腸道症狀惡化,包括腹瀉和胃痛。然而,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減少咖啡因攝入可以改善症狀。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比較被認同的誘因有腸道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礙,飲食也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比較小,控制飲食也不是解決它的唯一方法。對這部分人群的建議仍然是,依據個人情況,如果你喝咖啡就有胃腸不適症狀,那就少喝或者不喝咖啡。
7
高血壓患者
世界上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超過30%,關於飲用咖啡對血壓的影響和動脈高血壓的風險有過很多爭議。目前研究認為,經常喝咖啡並不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而且,咖啡中還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比如綠原酸、咖啡豆醇等,這些抗氧化物質對心血管和血壓控制也是有利的。最新的薈萃分析結果表明,適度和習慣性地喝咖啡(每天1~3杯)對大多數人的血壓不會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還可能會降低患動脈高血壓、心血管相關的全因死亡風險。不過,在一些研究中發現,有些人在喝完咖啡後會出現短時間內血壓升高的現象,通常是3小時以內。提醒大家,對於不常喝咖啡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咖啡還是要適量,也不要一次喝太多。
8
孕婦
總體上不鼓勵孕婦喝咖啡,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完全不能喝。如果實在想喝,也是可以喝的,如果有喝咖啡的習慣,或者想解解饞,需要控制一下咖啡因的攝入量,大約是普通人的一半。
9
兒童和青少年
兒童和青少年還在發育,咖啡因對他們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咖啡因可能會擾亂孩子的睡眠狀況,很多咖啡飲品還會帶來糖攝入過多的問題。因此,建議兒童和青少年不喝咖啡。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主辦《生活與健康》雜誌總第260期膳食營養欄目
原 文:《這9類人要少喝咖啡》(節選)
作 者:阮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