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每次開口說話之前,總要先發出“咳咳”“哼~~”的清嗓子聲音,彷彿這是必須的儀式。
甚至有時即使不說話,也要時不時清清嗓子,彷彿已經形成了習慣。
但殊不知,頻繁清嗓其實對嗓子會有損害。
那麼為什麼會清嗓子?清嗓子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清嗓呢?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01
為何會頻繁清嗓子?
比如面試、公開演講時,由於緊張和壓力,可能會不自覺地清嗓,鬆弛喉部肌肉以緩解焦慮。
有研究發現兒童的頻頻清嗓行為在情緒緊張時會加劇,在精神集中時減少,學校恐懼症、對成績的認知性壓力等都會加劇頻頻清嗓行為。
霧霾、飛絮、粉塵油煙會使空氣中含有大顆粒物質,這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刺激和傷害,進而導致喉嚨不適和疼痛感。
飲水過少、吸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誘發喉嚨不適。
飲水過少會導致喉嚨黏膜缺水,喉嚨黏液分泌減少,從而導致喉嚨乾燥和不適。
菸草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尼古丁、苯、甲醛等,這些有害物質會對喉嚨黏膜造成損害,引起喉嚨炎和喉嚨不適等症狀。
喝酒會引起喉嚨黏膜的炎症,從而導致喉嚨不適和疼痛等症狀。
長期熬夜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包括喉嚨炎、喉嚨乾燥等。
當患有咽喉部疾病如鼻炎、喉炎、急慢性咽炎等會導致咽部分泌失調,這時就會通過清嗓來緩解不適。
由於咽喉部炎症的持續存在,或粘膜表面出現分泌物附著,會造成人體的不適感。
人體通過“清嗓”動作排除這些“異物”,減輕不適感。
由於鼻腔分泌物過多,部分向後流到咽喉部。少量的分泌物可能會隨著我們的飲水、進食等動作不自覺地下嚥。
但仍有分泌物會刺激咽喉部粘膜造成不適感,從而產生更多的分泌物,人體通過“清嗓”動作排除分泌物。
02
清嗓子有這 3 個危害
正常情況下,我們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衝出的氣流不斷衝擊聲帶,引起振動,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喉部發出的聲音為基音,受咽、口、鼻、鼻竇、氣管和肺的共鳴作用而增強和使之發生變化,成為聽到的聲音。
而做清嗓這個動作時,會在瞬間使聲帶拉緊,呼吸道內外的氣流還會猛烈地振動聲帶,從而使之受損,不僅會讓喉嚨變得更加幹癢,還會誘發慢性咽炎等疾病。
氣流猛烈地震動聲帶,可造成損傷,加重聲帶不適,造成嗓音沙啞。
清嗓時,氣流會衝擊聲帶,若造成聲帶充血、水腫,就會引發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急性、慢性咽炎。
反覆清嗓會使咽喉表面附著的一層起保護作用的分泌物受損,咽喉黏膜受到傷害,易導致急性、慢性咽炎。
03
如何避免頻繁清嗓子?
為了避免頻繁清嗓,我們需要更加愛護自己的嗓子。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方法:
可以立刻喝一大口水,並慢慢嚥下,儘量選擇溫水,遠離熱水或冰水。
用反覆吞嚥的動作、做伸舌來緩解不適,或通過呵氣動作來代替清嗓。
佩戴口罩。口罩可以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病毒和細菌等,從而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到空氣汙染嚴重的場所(如粉塵、汽車尾氣、霧霾、香菸煙霧等嚴重的地方),或者柳絮花粉飛揚的季節,一定要戴好口罩。
平日儘量使用鼻子呼吸,有些人有使用口呼吸的習慣,但經常張嘴呼吸容易使粉塵、冷空氣等直接刺激咽喉,誘發咽炎發生。
當清嗓動作過於頻繁,持續存在,甚至逐漸加重,並伴有咽喉部的其他異常感覺,如進食不順,言語不清,疼痛等,就應及時就診。首選耳鼻喉科為就診科室,通過電子鼻咽喉鏡,可以清楚地瞭解鼻腔、咽腔、喉腔及大氣管的情況,對反覆“清嗓”做出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裴卓 . 60例兒童頻頻清嗓病因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5(10):69-70.
[2] 燕海霞.頻繁清嗓子,既傷聲帶又會惹上咽炎[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21(01)28.
來源: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