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本 文 約 56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mins
不言而喻,歷代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是金字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出於宗教的關係,這些法老既然相信自己死後靈魂會永生,自然會在金字塔中安放許多珍貴之物,以確保他們在來世得到幸福和安寧。這也使得人們更加好奇,金字塔裡還會藏有什麼樣的神秘寶藏?
2023年1月2日,埃及政府宣佈追回具有2700年曆史的“綠色石棺蓋”,由埃及旅遊和文物部保管
1999年3月2日(埃及當地時間),在埃及考古史上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天晚上,美國福克斯媒體公司對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孟卡拉(Menkaure)的妻子卡蒙若內比梯二世(KhamerernebtyⅡ)王后的金字塔考古進行了衛星電視直播(由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向泛亞地區獨家直播),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在攝像機及全球億萬觀眾的注目下,考古學家將打開這座開羅西南吉薩高地金字塔入口。
從歷史上看,自第四王朝起,隨著專制統治的加強,金字塔的建築規模也日益宏偉,法老們將全國的人力和財力集中花費在建造金字塔上。正是從第四王朝開始,金字塔四周才改為平滑角錐體,而完成這一改良的法老正是第一任法老斯尼夫魯(Sneferu)。他至少修建了三座著名的金字塔–崩塌金字塔(已毀)、彎曲金字塔和紅金字塔(又名北金字塔),並在金字塔的設計和施工上進行重大改進。最大的金字塔也是第四王朝時期建造的(第二任法老胡夫)。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則修建了埃及第二大的金字塔,還被認為是金字塔旁邊斯芬克斯像的建造者。
相比之下,孟卡拉在吉薩留下的金字塔比起他的先輩們小得多,這或許是因為他體恤民力的一個證明。希羅多德在《歷史》就記載,孟卡拉與其父輩不同,他打開神殿,容許人們去奉獻犧牲,讓人們各去做各人的行業,“以仁政來治理他的人民”“是國王中最公正的審判者”。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的金字塔位於孟卡拉金字塔的東側,這裡有三座小金字塔,其中一座角錐形的金字塔就是王后的金字塔,外貌早已被歲月的風雨侵蝕得殘破不堪,與其夫的金字塔相比,這座金字塔更是不及其一半的高度。
如同其他金字塔一樣,王后金字塔同樣充滿神秘色彩——具有符合現代建築工程學的房子結構、成噸重的石塊、非常隱秘的"墓室"拱門……更重要的是,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的王后金字塔似乎沒有被人開掘過的記載,表面上看也沒有被盜竊過,所以,金字塔裡到底有些什麼也就不為人知了。隨著日復一日沙礫的堆積,其入口也深埋在沙中而蹤跡全無。埃及考古工作者通過長期的努力,終於使它的入口在數千年後重見天日。這如何能夠不讓人浮想聯翩?
在攝像機的注視中,激動人心的一刻來臨了。1999年3月3日凌晨,埃及考古學家哈瓦斯博士與福克斯公司的女主持人一起進入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的金字塔。埃及工人小心翼翼地把金字塔門口的大石塊移走,哈瓦斯博士對女主持人說:"我們發掘過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這也是埃及政府這次史無前例地同意讓外國新聞媒體進行現場直播的目的。"
清理工作完成後,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大小隻有19英寸、狹小向下、豎直的通道,只能容下一個人側身半跪勉強通過。看來,王后當年在建這個金字塔的時候,肯定不希望有人闖進這個禁地。誰知,當觀眾的視線跟隨哈瓦斯及攝像機進入墓室的時候,展現面前的卻是一片擺放凌亂的石頭和石塊,一具石制棺槨的蓋子已經被打開並且斷裂,還有一個用來磨平石頭的石球。那位埃及考古學家向主持人解釋"這顯然還沒有完工。如果完工的話,金字塔的墓室一般是非常完整乾淨的。也許在工程完成之前,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王后就去世了",她其實是被埋葬在了其他地方。
經過仔細搜索,考古人員在石棺邊上的沙坑裡發現一個男子頭蓋骨。從頭骨的情況看,它的歷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這個頭蓋骨屬於何人(譬如工匠)也無從而知。此外,墓室裡還有一些石制工具,除此之外就空無一物了。就這樣,近三個小時的現場直播沒有給充滿期待的觀眾們帶來預期中的驚人發現–既沒有王后的木乃伊,也沒有價值連城的財寶,甚至連傳說中"法老的詛咒"都沒見到。由於考古學家原本期待在這次發掘中能夠出現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在1998年11月就著手準備,此前已經進行了近4個月的前期發掘。加上一個星期之前有關媒體對此大肆炒作,人為地使人們對此次考古發掘產生過高的期望,隨之而來的便是深深的失望,甚至有人遷怒有些無辜的有關媒體,認為他們是在譁眾取寵。
孟卡拉國王及其妻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王后雕像,1910年孟卡拉河谷神廟出土,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看起來,這是卡蒙若內比梯二世給相隔數千載的後來人安排了一出令人意外的"空城計"。從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的記載看,這可能是古埃及統治者有意為之的做法:"雖然這兩個國王(胡夫和哈夫拉)建築了金字塔作為他們的陵墓,但是他們誰也沒有埋在裡面。由於人民在建築金字塔時受盡千辛萬苦,由於這些國王做了許多殘忍兇暴的事,人們滿懷怒火起來反對那些使自己受苦的人,並且說要公開撕碎他們的屍體,狠狠把它們拋出陵墓之外。"不過,那個留在墓室中的男子頭骨,卻帶給人們另一種並不美好的聯想–內部空空如也的王后金字塔或許已經被盜賊光顧過了。
這種看法並非無的放矢。誠然,用堅石砌成的金字塔堅固無比。1992年10月,一場里氏6級的大地震曾經襲擊埃及,開羅市中心一幢14層的鋼筋水泥巨廈被夷為平地,可已有5000年曆史的金字塔卻結實得令人嫉妒,絲毫看不出因地震造成的損傷。只不過,人類總歸有辦法進入人類自身建造的建築,更何況還有一個名詞叫作"監守自盜"。盜墓行徑在古埃及歷史中一直“長盛不衰”,它的歷史幾乎與金字塔一樣久遠。
道理也很簡單。在古代埃及人信仰中,生和死是他們進入來世並享受美好生活的必經階段,所以對他們而言,來世的生活被認為是一種以理想模式出現的完美存在。因此,他們將自己的所有物,例如:食物、衣服、傢俱、珠寶、金銀、珍貴化妝品等等隨葬在自己身邊,以便自己在來世生活中舒適富足。即使是在窮困人群非常簡單的墓穴裡,他們也會隨葬簡單的食物、工具以及其他一些所有物。很自然的,富足人群的墓葬就會比較豪華,而金字塔作為國王及其家屬的皇家陵寢就會是最華麗精美的墓葬,而這一切無疑是對盜墓者最大的誘惑。
尤其是到王朝的衰世,政治腐敗,賄賂貪汙盛行。陵園警衛和祭司勾結,墓地監督和當地州長勾結,連保衛王陵機構的底比斯市政長官都會和盜墓犯私下來往。拉美西斯九世(前1129-前1111在位)以後的紙草文獻中有一份案卷,就記錄了一次被查獲的盜墓案件。
當時,底比斯市西岸發生了大規模盜墓活動。由底比斯政府任命的調查委員會,先徹查所有的王室陵墓,發現:"太陽神之子塞貝克姆薩夫(約前1700)的金字塔陵墓,被盜賊闖入。竊賊挖了一條隧道,從圖特摩斯三世的穀倉視察員納巴穆恩墳墓的外廳,直挖過來。國王的墓室裡不見了遺體,王后努布卡斯的墓室也一樣。"為此,當局逮捕了一大批盜賊,包括一大群墓地管理處的工人和小職員。按照這些人的供述,"我們打開了棺材,揭去了覆蓋,看到這位國王那莊嚴的木乃伊……頸部戴著一串金制的護身符和許多飾物,頭上戴著金面罩,這位國王的莊嚴的木乃伊通身蓋著黃金。覆蓋物裡外都是金銀編制的,並且鑲嵌著各種寶石。我們剝下這尊神聖莊嚴的木乃伊身上的金衣,取下他頸上的金護身符和飾物,揭走覆蓋的金被。我們還找到國王的妻子,並把她的木乃伊身上的東西照樣剝光。我們還找到殉葬的金瓶、銀瓶和銅瓶,也統統偷走。我們把從這兩位神聖木乃伊身上取到的護身符、飾物、覆蓋和一切都分成了八份。"
從這些供詞裡也可以看出,當時埃及王室的金字塔陪葬品有多麼豐富,這自然也就驅使一代又一代的“摸金校尉”“前赴後繼”了。首先他們肯定會選擇那些非常貴重且容易帶走的珠寶首飾。另外,那些容易腐壞的非常珍貴的油膏、化妝品、香料、酒以及亞麻布等等日常用品則在其次,至於紙草文獻裡記載的金銀之類的金屬器皿以及物件等等反而並不是首選,因為這東西處理困難,熔掉容易引起分贓不均。
這種局面持續得久了,連埃及法老對看似堅固的金字塔也喪失了信心。這些龐然大物不但沒有嚇跑盜墓者,反而以其富麗堂皇的外表引來了盜賊。法老們悟出這層道理後,就決定改變策略,講究巧妙而不是規模,他們不再修建金字塔式的陵墓,即使作為裝飾品也不再使用了,而是把陵墓建在不容易被發現的山岩中。新王國的第一位國王阿赫摩斯(AhmoseⅠ)就成了最後一個建造金字塔墓葬的國王。從此之後,新王國的國王都將墓室深深藏在山體深處,並且將葬祭廟與墓室遠遠分開。當然,這樣做的效果也不見得好,即使藏得如此隱秘,法老的墓葬還是會被洗劫一空。由埃及人自己帶頭展開的盜竊行為持續了上千年。
阿蒙霍特普二世墓中存放木乃伊的石棺,位於埃及帝王谷。20 世紀初,盜墓者打開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陵墓,在尋找國王金銀財寶時竟將木乃伊的外殼切成好幾段,這是因為他們發現那些古老的同行什麼也沒有給“後輩們”留下
進入中世紀後,埃及居然出現了一本以阿拉伯文撰寫的巫術書,名為《藏珠之書:藏寶挖掘指南》。此書詳列了各個寶物埋藏地點,以及各種瞞騙寶物守護神的巫術,譬如"用柏油、液態安息香和一隻黑綿羊的羊毛燒些煙、眼前就會出現一條土路,加緊燻煙、並跨過這條路、然後向下挖一肘深,即可發現一堆堆精煉的金子。您可以任意取走、但在住手之前,一定要不斷地燻煙"。利慾薰心的尋寶者日漸增多,到14世紀時竟已被視作一種"工匠",成為一種行業。20世紀初,這本巫術書仍然到處流傳,開羅博物館的館長在1900年時還在感慨:"戰爭和漫長的歲月所毀掉的文物,比不上這一本書的罪過。"
不過,烏納斯金字塔終究是被盜過,烏納斯的木乃伊與陪葬之物早已不知所蹤。法老的金字塔實在是"樹大招風",逃不過貪婪的盜墓者的覬覦。反過來,倒是墓主人生前地位不如法老尊卑的一些古埃及墓葬,低調而安全地存在上千年,直到近現代才為考古工作者發現。
譬如,佩特利在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金字塔近乎一無所獲,隨後卻在一座屬於古代貴族霍魯塔大貴族的墓中收益頗豐。經過幾個月的發掘,佩特利發現這個古墓並未被盜,"我們開始把纏在霍魯塔(木乃伊)身上的布條解開。一層層的瀝青和布條鬆了開來,出現了一排又一排絢麗的壓邪物,就像當年放置進去時那樣的閃閃發光。接著我們看見了他戴在手上的戒指,上面刻著他的名號,鑲嵌精緻的金鳥和黃金飾件,還有青金石制的精美塑像,拋光的青金石、綠柱玉和紅玉髓雕刻的鎮邪,簡直是整套護身降妖驅魔的配備,都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可說是從來沒有任何考古學者看見過的精品。"
無獨有偶,胡夫大金字塔裡固然空空蕩蕩,但在這座金字塔東側,有三座附屬的小型金字塔。分別是兩位王后和太后的墓。大金字塔的東、南、西側還分佈著一些王室人員和貴族的陪葬墓。這些小型墓圍繞在大金字塔周圍,似乎表明在君主死亡後,那些王妃和貴族大臣還要在地下世界追隨著他們的主人,像生前一樣為君主效勞。
考古人員在這些並不顯山露水的墓葬裡發現了真正的寶藏。從1902年開始,哈佛大學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聯合探險隊在吉薩進行持續20多年的發掘工作。1925 年 3 月 9 日,他們注意到一塊石膏,將其去除後露出一個深井。他們向下挖85英尺,又打穿一堵磚牆,竟意外找到胡夫的母親赫特弗瑞斯一世(HetepheresⅠ)的墓室。
白色雪花石膏石棺是密封的,但赫特弗瑞斯一世的木乃伊卻不見了。幸好墓室裡還有一大堆陪葬品,可以讓今天的人們體驗到埃及第四王朝王室成員奢華生活的許多細節。其中包括鍍金的床罩與床(床長 177 釐米)、刻有銘文窗簾盒、帶莎草紙的扶手椅、鑲金蓋箱子等等。這些難得的考古成果今天仍在埃及博物館展出,而美國的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則擁有主要隨葬品的複製品。
甚至在1999年那次大肆宣揚的金字塔考古活動其實也不是一無所獲。考古學家還掘開金字塔附近的一座墳墓。墓室的牆上刻滿了象形文字以及表現古埃及人生活、勞作的壁畫。這些壁畫和象形文字歷經幾千年,卻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真是讓人稱奇。走過長達30米的墓道後,哈瓦斯與主持人走進這座4500年之前的墓室。哈瓦斯最後打開木質棺槨之後,一具非常完整的木乃伊出現在眼前,哈瓦斯細心地用刷子刷去木乃伊上面的塵土,可以看到用來包裹木乃伊的白布非常完好。墓室中的文物被長時間地掩埋在沙土裡,所以,剛一出土,立即噴上一層特別的化學藥劑加以保護。在頭幾天的發掘中,人們只找到一些工藝品和石制器皿,並沒有什麼驚人的發現,誰知幾天之後就誕生了埃及考古史上一個重大發現–一塊刻有古埃及文字的碑文。專家們解讀了碑文,發現裡面有關於大祭司"凱"的記錄,據此,專家斷定,這是"凱"家族的墓地。
赫特弗瑞斯一世墓室出土傢俱復原圖。雖然胡夫專門為其母親赫特弗瑞斯一世建築了小金字塔,但後者被葬在了位於這座小金字塔東北側的一處地穴墓中,該墓室出土的鍍金傢俱可以讓今天的人們體驗到埃及第四王朝王室成員奢華生活的許多細節
雖說終有所獲,但這究竟不是來自法老的金字塔之內。直至今日,人們也只能抱有如此良好的期望:總有一位古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僥倖逃過歷代盜墓者的光顧,終有一日,它將在考古工作者手中重現天日,讓世人見到那些數千年前的珍貴隨葬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