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25歲的廣東省潮州市潮劇團演員丁楷鑫日前被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在此之前,他獲得過多項殊榮:2016年被評為潮州市首屆優秀青年潮劇工作者,2018年獲潮州市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銀獎,2019年入選潮州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020年成為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2021年摘得廣東省青年戲劇演藝大賽銀獎……丁楷鑫取得驕人成績的背後,是他堅持傳承弘揚潮劇藝術,做有理想的青年、有作為的團員所付出的努力。
丁楷鑫在潮劇《時遷盜甲》中飾時遷
受訪者供圖
丁楷鑫從事潮劇藝術已有12個年頭。他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2011年小學畢業後,就跟著姐姐進入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學習,走上潮劇表演的舞臺,在不斷的學習中加深對潮劇的瞭解。辛苦,是他最初在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學習的最大感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時,丁楷鑫每天都在練習基本功,壓腿、俯臥撐,艱辛程度讓他刻骨銘心。剛開始,他打不開腿,沒法“下一字”,老師摁住他的腿,逐步往下壓,那種火辣辣的疼讓丁楷鑫直掉眼淚。他的俯臥撐做得不標準,經常被老師叫出去單獨練習,在老師的激勵和自己的堅持下,丁楷鑫不斷進步,最後能持續做100多個。儘管很苦、很累,但他從來沒想過放棄,反而在不斷了解的過程中越來越喜歡潮劇。
2013年,潮州市潮劇團急需演員,由於表現突出,丁楷鑫被該劇團錄取,成為一名專業演員。他演的多是“龍套”,如傳統潮劇《寶蓮燈》中的哮天犬、《乾坤寶鏡》中的盲人算命先生、《背解紅羅》中的王公公等。無論哪個角色,他都演得一絲不苟,竭力詮釋好每一個舞臺形象。“跑龍套”對丁楷鑫來說並不丟臉,反而是成長的機會。他說:“紅花再美,也需要綠葉的陪襯,沒有綠葉,紅花如何突顯美豔?”
丁楷鑫經常練習空翻等高難度動作,受傷是家常便飯。最嚴重的一次是2014年正月初十那天,他在表演空翻的時候不慎把腳腕摔裂了,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演員基本都有老傷,我受點傷不算什麼。”他說。
更多的時候,丁楷鑫輕傷不下火線,堅持帶病演出。在2018年潮州市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中,他出演《時遷盜甲》中的時遷。劇中有一個高難度動作,從近兩米的高臺上跳下,做一個後空翻的動作後落地。儘管這個動作丁楷鑫已經練了好幾個月,但在一次排練中,他失手了,從高臺上跳下來後把腳崴了。這讓他感到無奈、灰心。但想到排練了這麼久,還專門請了老師來教,丁楷鑫不想半途而廢,在家休養了一個星期後繼續訓練,最後帶傷參賽。在比賽中,他咬緊牙關完成了高難度動作,最終拿到了銀獎。
丁楷鑫是劇團“尖刀班”的主要成員,負責演出裝卸舞臺的重要任務。這雖然不是他的本職工作,但他覺得自己年輕,應該多做一點工作,為共青團樹立形象,帶好頭、樹好樣。他沒有學過舞臺裝卸,但對這項工作有著天然的喜愛。道具為什麼要這樣擺?舞臺如何凸顯出層次感?丁楷鑫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是個細緻活,演出兩小時,但裝臺要花上一整天。環境的多變,舞臺的複雜程度各不相同,隨時給舞臺裝卸工作帶來新問題。每當這時,丁楷鑫就大顯身手。每次演出前,他都會提前一天到演出地點裝臺。經過多年的積累,丁楷鑫已經具備了獨立裝臺的能力。有一次,劇團在廣州演出《韓愈治潮》,丁楷鑫參與裝臺,控制舞臺升降的裝置在三樓,為了讓上面的人聽到自己的指令,他在一樓仰著頭喊了一晚上。臺裝好了,他卻差點兒失聲了。既要演出,又要裝臺,工作自然比別人做得多。丁楷鑫表示,他現在是“跑龍套”,戲份沒有主角多,他多做一點事,就可以讓主角多練習和休息,保障演出順利進行。近幾年來,劇團赴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他裝臺的汗水。
潮州市潮劇團每年下鄉演出300多場,丁楷鑫幾乎一場沒落下,始終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日常夜場連續作戰的精神,認真演好每一場戲。他跟著劇團深入農村、工廠、部隊、學校,傳播潮劇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鄉是一門苦差事,有時候一出門就是一二十天,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條件比較艱苦,要自己帶睡袋被褥,常常在祠堂、鐵皮屋過夜。有時候,演出結束已經很晚了,但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演出,劇團往往連夜趕往下一個演出點,待睡覺時天已經快亮了。雖然很辛苦,但看到群眾對潮劇的熱愛,丁楷鑫覺得再辛苦也值。村民經常提前一兩個小時,帶著草墊來現場等待,演出現場時常人山人海,觀眾在臺下看得如痴如醉,丁楷鑫在臺上也演得激情澎湃,這對他來說是具有特別意義的經歷。
“能夠被評選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我深感榮幸,這是組織對我個人以及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對我今後工作的鼓勵。未來,我將時刻牢記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永遠保持初心,使出在路上的韌勁、攻城拔寨的拼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潮劇的發展、潮州傳統文化的傳承出一份力,也將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志願活動,儘自己所能起好帶頭作用,為建設美好潮州貢獻青春力量。”丁楷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