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黃金代表著家族的榮譽、財富的積累和美好的願望,被賦予很多象徵意義,黃金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到今天,黃金類飾品仍因人們“裝飾”“流行”“保值”等方面的需要而廣受喜愛。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寶協”)首飾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師”任進曾組織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珠寶首飾設計專業,在珠寶首飾文化和設計領域頗具影響力,對黃金飾品亦有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日前,記者就中國黃金飾品的發展、國風國潮對當代黃金飾品設計的影響、國風黃金飾品面臨的機遇和形勢等問題採訪了任進。
黃卓 繪
記者:請介紹下黃金飾品在中國的歷史沿革與傳承發展。
任進:中國對黃金的使用歷史悠久,整體來看黃金的歷史是早於玉器的,主要用於一些重要的儀式,或者用以記錄、展示。黃金飾品的歷史也有幾千年,除了貨幣性,人類很早就注意到黃金的裝飾性。因為黃金是一種珍貴、稀少的材質,顏色和太陽光很像,另外鍛造也比較方便,容易成型。
出土於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推斷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顯示了當時黃金工藝的輝煌成就。如此精美的器物製作困難,產量很低,更多是作為帶有圖騰性質的隨葬品出現在王公貴族的墓葬裡,日常佩戴性不典型。唐代經濟文化繁榮,尤其盛唐時期文化開放和交流程度極度活躍,很多金銀器物具有異域味道,比如唐代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盃,造型和一些紋飾帶有西域風格,但是製作工藝和裝飾圖案都是本土的,展現了更多的世俗生活場景。像宋代葵花式金盞,則體現了宋代文化對山水自然的喜愛。元代雖為蒙古族統治,但漢文化被大量吸收,像這時的鏨花高足金盃等,工藝和風格還是漢文化體系的。明清時期很多金飾品手工藝達到高峰,像明朝萬曆皇帝的純金皇冠就是一件頂級作品,其工藝之精深,現代人也難以企及;清朝延續近300年,很多皇室貴族成為高檔物品消費者,產生了很多做工精湛考究、華麗異常的金屬飾品。
不過,黃金飾品傳承存在一定困難。在歷史上,尤其朝代更迭、社會混亂時期,人們會把作為飾品的金銀拿來,作為貨幣交換其他東西,所以也有“盛世珠寶,亂世黃金”之說。這種極強的金融屬性,使得古代黃金飾品流傳至今世的數量較少。相對而言,玉器流傳下來的就非常多,造型也非常豐富。所以現在很多古法金飾就是仿玉、從玉,這種工藝近些年也比較流行。另外,用足金製作首飾有一些制約,比如材質偏軟、彈性不夠、顏色單調等,還有一部分人存在黃金顏色式樣老舊、不夠時尚的固有觀念。
記者:近年來我們也看到,黃金飾品顯著升級,設計與工藝發生了很大變化,您如何看待現在黃金飾品和設計師們面臨的形勢?
任進: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不斷交替的歷史過程中,黃金飾品的工藝是不斷精細化、不斷上升的,而且即使受到外來文化和工藝的影響,我們中國文化作為主流主體一直是沒有變的。
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強大、文化傳播交流的增強以及黃金飾品的顯著升級,黃金飾品市場空間廣闊,和中國相關的黃金原料和飾品銷售量會迎來大幅上漲。近兩年受疫情和相對動盪的國際環境等影響,人們對具有投資保值功能和相對透明價格的黃金更加關注,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人們願意去購買黃金飾品,並在重視其存儲功能的同時,也要求其具有美觀大方的設計風格。正是因為有了消費、有了需求,我們才有更多機會來做好設計服務。目前,真正中國風的黃金首飾產品還存在很大缺口,這對設計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國內的很多珠寶設計師,在40年多來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以學習西方為主,如今,設計師要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體系,更好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文化。
記者:當下流行的“國風國潮”應用到黃金首飾製作中,湧現出很多具有時尚與藝術氣息的作品,受到包括年輕群體在內的消費者的喜愛。您認為什麼樣的作品可以稱為國風黃金飾品?如何用黃金首飾講好中國故事?
任進:國風黃金飾品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是有中國傳統的文化,黃金飾品應該蘊含有根據、有淵源、有故事、有傳承性的文化內容。第二是有相應的中國材質,比如黃金、玉石等,就是歷代中國人喜歡的材質。第三是有中國傳統的工藝,我國金銀飾品很早就有全面的工藝,包括花絲、鏨刻、螺鈿等都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傳承的傳統工藝,當代設計師可以用新形式模仿古代的效果,用新工藝做傳統質感的產品。
離開文化的黃金只有金料的價值,文化使得黃金飾品和消費者之間有了思想的連接,並使之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情感表達。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可以為黃金飾品設計提供豐富題材。相比西方設計體系習慣於將具體事物抽象為符號、疊加組合為產品,中國人更喜歡具象化,偏重形象思維。中國通用漢字有8000多個,每個字背後都有故事,很多字最早由圖案演變而來,這些都可以成為設計的靈感。中國文化裡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像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傳統神話故事以及《山海經》中諸多瑞獸都可用於黃金飾品設計,以直觀方式來講大家知道的故事、揭大家好奇的謎。一個美國設計師曾很羨慕地對我說,你們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可以用來學習和創造。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髮展空間特別大,我們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好這些豐富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文化裡有一種對務實的追求,所以吉祥文化在傳統文化中佔很大比重。像現在流行的“諧音梗”,其實從古到今一直在用,比如用麥穗來代表“歲歲平安”,還有馬上騎個猴的“馬上封侯”,這是中國傳統裡獨有的東西。另外,像紫氣東來、松鶴延年,分別用顏色和長壽的生物來表達吉祥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要充分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吉祥寓意和良好祝願的需求。
記者:您之前曾提到,黃金珠寶要和時尚文化、時尚產業相結合,如何讓國風黃金飾品與時代接軌?對黃金飾品設計師而言,具體還需要注意什麼?
任進:時尚文化其實也是一個週而復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新舊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互轉化,比如現在唐裝漢服就成為年輕人中的新時尚,所以審美沒有特別固定的標準。我堅持的設計理念是“做好看、好賣、難抄襲的產品”,堅守“似是而非”的設計風格,即在抽象與具象、複雜與簡約、古代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點。要設計好國風黃金飾品,設計師首先得知道中國故事,希望大家多讀書、多學習,這種學習不用拘泥於形式,但需要有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追根溯源;另外要深入思考如何提煉中國文化精華,用專業的首飾設計語言來反映我們對文化歷史的理解,傳達美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