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清水煮菜,麻、辣、鹹、香的菜餚更讓人胃口大開,但長久身體未必真受得住。
1. 吃得太鹹——傷胃、毀血壓
吃得鹹是下飯,但是吃進去高濃度的鹽後,高滲透液會損傷胃黏膜,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情況。甚至增加胃癌風險。①
5克是現在一直強調的食用鹽每人每天的量,不僅對胃好,對血壓好。過多攝入食鹽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一個人每天多吃2克食鹽,收縮壓和舒張壓將分別升高2毫米汞柱和1毫米汞柱。②
2. 吃得太辣——腸胃黏膜受刺激
辣味在帶給我們快感的同時,也讓消化道備受折磨,尤其是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有人吃辣過頭了,就會出現拉肚子、胃痛的情況。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徐順霖2016年曾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胃部有炎症、有痔瘡、心臟不好的人還是少吃為妙。患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的人如果經常吃辣,辣椒素會刺激黏膜充血水腫,加速腸胃蠕動,從而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對消化功能也會有影響。辣椒素具有刺激性,會加重便秘症狀。痔瘡患者進食後還可能引起痔靜脈充血和水腫,導致疾病惡化,誘發肛門膿腫。辣椒素還會使循環血量增加,心跳加快,誘發心動過速。因此心腦血管患者也要少吃辣。③
3. 吃得太油——肥胖、傷心腦血管
我們吃進去的脂肪經過小腸的消化吸收後,會形成十分微小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乳糜微粒過多時就會形成乳糜血。
河北省晉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劉豔波2021年在該院公眾號刊文介紹,短時間大量攝入高脂肪食物,超過了機體對脂肪的代謝能力,會出現乳糜血現象。④
乳糜血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甚至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而且長期高油脂飲食,會造成脂肪在體內臟器和皮下脂肪堆積,這種油脂的轉移,還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健康。
4. 吃得太燙——從口腔傷到胃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食管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楊祖立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正常情況下,人體口腔和食管的溫度是36.5℃~37.2℃,能耐受的高溫是50℃~60℃,高溫食物從口腔進入胃部的過程中,三個部位都很受傷。
第一關進入口腔,燙傷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潰瘍;
第二關從咽部沿著食管遊走,食管內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溫度是60℃,易受損;
第三關是胃黏膜。若飲食過燙造成吞嚥輕微不適,可喝溫開水、牛奶等補充液體,短時間內禁食避免進一步刺激,如有炎症還需及時消炎,減少內部水腫、形成疤痕的風險。⑤
5. 吃得太甜——毀牙、肥胖
經常吃糖會為口腔中的細菌提供一個良好的繁殖空間,這些細菌和糖分接觸後容易造成牙齒、牙縫、口腔中酸性成分增加,牙齒經常受到酸性物質侵襲,會引起齲齒等口腔問題。
此外,糖攝入量過多,致使能量過剩而囤積、形成脂肪,增加慢性病風險。⑥
做好“三減”,能遠離很多疾病
減鹽:每天別超5克
建議用定量鹽勺;加醋、胡椒等來調味;購物時要有標籤意識,看看裡面的鈉含量是多少。
減油:每天別超30克
建議家庭用油要使用控油壺;烹調食物時可用蒸、煮、燉、燜、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方式。
減糖:添加糖不超25克
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