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王妍慧 郭曉兵:俄羅斯開始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

【世界知識】​王妍慧 郭曉兵:俄羅斯開始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

 點擊 世界知識  關注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3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俄將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當天普京在接受採訪時說,俄將從4月3日開始培訓運載核武器飛機的機組成員,在7月1日前建成存放戰術核武器的特種倉庫。俄這一決定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2023年4月5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到訪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

戰術核武器—一個模糊的概念

按照作戰使用目的,核武器可以分為“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兩類。戰略核武器是指用於攻擊敵方戰略目標的核武器,一般由威力較高的核彈和射程或航程較遠的運載工具以及投擲發射系統和通信指揮系統組成。美俄陸海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即屬此類。戰略核武器的範圍由美蘇(俄)戰略核軍控條約界定,相對明確。

“戰術核武器”是指用以摧毀敵人非戰略作戰目標的核武器。美曾提出“戰區核武器”“非戰略核武器”等概念,俄曾使用“戰役戰術核武器”術語,實則這些均可被歸類為“戰術核武器”。它大致包括以下武器:射程5500公里以下的地基中程、中短程、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射程600公里以下的潛射彈道導彈;空投炸彈和射程600公里以下的火箭;用於反艦和反潛的核導彈、核魚雷和核水雷;陸軍核炮彈和核地雷。也有人把防空導彈和反導攔截彈算作戰術核武器。一般來說,戰術核武器的彈頭當量要低一點,但在這方面,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之間並無明確的劃分標準。有軍控專家提出,應該按射程來劃分戰略核武器與戰術核武器,但遠未取得共識。

蘇聯曾經擁有大約上萬枚戰術核彈頭。在蘇聯解體前夕,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老布什單方面宣佈削減戰術核武器措施,也被稱之為“總統核倡議”。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將其境內的戰術核武器轉交給俄羅斯,其中烏轉交2300多枚,白轉交近1200枚。俄持續削減擁有的戰術核武器數量,到2010年已將戰術核武器數量減少至蘇聯的四分之一。

俄戰術核彈頭數量並不公開。據外界估算,俄現役核武庫中大約有1830枚戰術核彈頭,其中約500枚是空軍彈頭,約810枚是海軍彈頭,約370枚是反導和防空彈頭,約140枚是陸軍彈頭。此外,它還有大量退役待拆卸的戰術核彈頭。海軍方面,俄攻擊型潛艇均可發射攜帶戰術核彈頭的海基巡航導彈、反潛導彈、防空導彈、魚雷和深水炸彈。空軍方面,俄圖22M3/M中程轟炸機、蘇-24M/3戰鬥轟炸機、蘇-34戰鬥轟炸機和MiG-31K戰鬥機可攜帶核炸彈、空射核巡航導彈和空射核彈道導彈。陸軍方面,俄“伊斯坎德爾導彈”可攜帶戰術核彈頭。其反導系統也配備了核攔截彈。

反制英國援烏貧鈾彈

俄打破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慣例,首次在境外部署戰術核武器,主要理由是為了反制英國向烏克蘭提供貧鈾彈。3月21日,英國副國防大臣戈爾迪表示,英國決定向烏提供“挑戰者2”主戰坦克和貧鈾穿甲彈。所謂“貧鈾”,是指從金屬鈾中提煉出核材料鈾235以後得到的副產品,其主要成分是放射性較弱的鈾238。貧鈾與鈦金屬等形成的貧鈾合金,可用於毀傷坦克等裝甲目標。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對付蘇聯的T-72等坦克武器而專門研製了貧鈾彈。

貧鈾彈不會引起核爆炸,所以算不上是核武器,但它含有放射性元素。相關研究顯示,生產貧鈾有兩種技術路徑。一是使用天然鈾作原料進行濃縮。二是把天然鈾放進反應堆生產鈈,其乏燃料經過“後處理”後再濃縮,獲得高濃縮鈾,同時貧化端產出貧鈾。美國採取第二種路徑生產貧鈾。美國曾經在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大量使用貧鈾彈,致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到汙染,許多人罹患上癌症、白血病及其他疾病。

此外,俄還指出美國長期在歐洲部署戰術核武器,俄此舉不過是“有樣學樣”而已。目前,美國在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等五個北約成員國部署了總計約100枚戰術核武器。平時,這些戰術核武器由美軍監管和維護。戰時,美國總統下達核使用命令,美軍提供密碼後,由核武器所在國負責投送。


難以左右烏克蘭危機走勢

那麼,俄羅斯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會對烏克蘭危機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俄在白部署戰術核武器或尚需時日。白早就為部署戰術核武器做了相應準備。早在2021年11月,白總統盧卡申科就曾警告,如果美國在東歐部署核彈,他就建議俄將核武器部署到白。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白通過全民公投,修改憲法,允許俄在其領土上部署核武器。目前,俄稱已經開始幫助白俄羅斯改造蘇-25攻擊機,使其可以攜帶戰術核彈頭。俄還向白提供“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但普京提出的部署時間過於緊張,西方質疑其能否如期完成。俄在加里寧格勒建設核武器儲存設施至少花了七年時間,現尚無證據表明俄已經在那裡部署核武器。迄今為止,衛星情報未發現俄在白建設相關設施。蘇聯時期,白境內的洲際彈道導彈和戰術核武器曾被部署在位於利達、莫茲裡和波斯塔維的三個基地。為了重新部署核武器,白可能改造這些基地。但這項工作難以一蹴而就。

其次,戰術核武器難以在衝突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俄戰略界看來,戰術核武器主要有區域威懾、決定性打擊敵人和減少軍事衝突三大作用。在白部署戰術核武器或許對於懾止北約或烏克蘭對白俄羅斯直接動手有一定作用。俄退役中將涅特卡喬夫認為,部署在白的戰術核武器可以攻擊波蘭、波羅的海國家以及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捷克的目標,還能掩護俄軍在烏克蘭或摩爾多瓦的行動。他還指出,戰術核武器攻擊的目標可能包括橋樑、靶場、軍工廠、發電站、石油加工企業等重要基礎設施。

然而,在衝突中俄烏軍隊密集行動較少,使用戰術核武器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戰術打擊效果。而且,一旦使用核武器,北約會採取更強烈的升級措施,包括對烏克蘭境內的俄軍實施打擊等。這可能導致戰爭的大規模升級,甚至引發核戰爭。

在此背景下,戰術核武器受到更多重視。波蘭已與美國討論“核共享”安排。波蘭副總理卡欽斯基稱對於美國在波蘭部署核武器持開放態度。芬蘭、瑞典都不排除加入北約後在本國境內部署核武器的可能。韓國政界熱議是否要重新引入美國的戰術核武器。

其實,無論是戰略核武器,還是戰術核武器,其產生的影響都是戰略性的。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五核國元首去年初曾就“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發表聯合聲明。它反對的不僅是戰略核武器的使用,也包括戰術核武器的使用。為了防止事態升級失控,有核國家應該集體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將五核國元首的聯合聲明落到實處。

(作者分別為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3年
第9期
責編:趙萌
查看本期目錄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