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是一支功勳部隊,他們是實力雄厚、裝備精良,於1948年率先吹響戰略決戰的號角,一舉解放了關外的大片土地,隨後揮師進入關內,由華北一路打到了海南島,消滅了近百餘萬國民黨軍,可謂勞苦功高。但奇怪的是,建國後在編寫解放軍戰史的時候,有關東野的部分一直處於空白狀態,遲遲沒有人動筆補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東野是以原抗聯的部隊為主體,補充了大量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合而成的,兵員規模非常龐大,而且接收了不少日軍遺留下的武器裝備,加之蘇聯的援助,裝備水平極其高,戰鬥力強悍。解放戰爭初期,東野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舊和國民黨軍打得有來有回,在戰略上始終處於不敗之地。
後來,美國不再給國民黨提供援助,蔣介石的處境陡然變得艱難起來,無力再給前線部隊提供成體系的後勤支援,這導致國軍戰鬥力大減,逐漸由攻勢轉為守勢,儼然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黨中央見狀,隨即下令東野發動全面反攻,林帥馬上指揮部隊四處出擊,接連攻破好幾個大城市,勝利的天平開始慢慢向我方傾斜。
至1948年底,國民黨軍已經連全面防禦都做不到了,只能收縮兵力做重點防守,已然處於滅亡的邊緣。林帥在請示了黨中央之後,決意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遂與羅帥等人一道規劃並實施了遼瀋戰役,肅清了黑土地上的殘敵。緊接著,林帥又揮師南下,連克河南、湖北、廣西、海南等地,解放了大半個中國的國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建國後,林帥擔任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副主席、國防部長,是國家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動盪時期,他更是被毛主席欽定為接班人,成為國家名義上的2號人物,受萬人敬仰。但可惜的是,他後來受到“左傾”思想影響,意外步入歧途,給國家帶來了深沉的災難,差一點將人民政權耕耘數十年的成果毀於一旦。
913事件之後,黨內、軍內進行了一次大整肅,許多原四野的幹部遭到隔離審查。一些居心叵測者藉此機會掀起了一場政治風暴,大肆排除異己,為自己謀取利益,這直接導致林帥的風評跌入谷底,很長一段時間內,他的名字成了禁忌,無人敢提起。動盪結束後,東北陸續建立起了革命紀念館,其中涉及到林帥的部分都被模糊化處理。
這令黃克誠將軍很是不滿,他曾公開表示有些事是一碼歸一碼,有功勞就該記一筆,有過錯也應該批評,但不應該將厚此薄彼,重過輕功,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時間來到1994年,總政部在請示了黨中央之後,決定為人民武裝編寫戰史,其中東野的部分被有意空了出來,無人敢下筆去寫。
林帥的女兒林曉霖得知此事後,毅然鼓起勇氣給陳雲同志寫了一封信,請求補充東野的戰史,自己的父親雖說在動盪時有過錯,但戰時還是有不少功勞的,理應寫進丹青史冊中。陳雲將林曉霖的信連看了三遍,沉默了半晌後,說了一句“此事也該有個定論了”。其實早在80年代,陳雲就曾說過,林帥與江青等人不同,他是有巨大功績的,理應客觀對待。現如今大家的思想開放了,觀念也革新了,也是時候給歷史一個交代了。
陳雲將洪學智將軍找過來,託他全權負責為東野編寫戰史一事,並再三叮囑他要實事求是,不要刻意的迴避一些東西。洪學智拍著胸脯保證,自己一定會圓滿完成這個任務,不負所望。隨後,他找來兩位資深編輯主持編纂工作,歷經4年的辛勤耕耘,終於完成了這一任務,將東野的奮鬥歷史完整的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是陳雲已經看不到這一切了,他早已於1995年離世,去另外一個世界找老戰友們團聚了。
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待林帥,他是一員出色的戰將,深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青睞,為革命立下了大功,理應受到尊重和讚揚。但在動盪時期,他在慾望的誘惑下,犯了許多錯誤,讓一些老同志受了委屈,也差點將國家推入到無盡的深淵中,1971年他因意外去世後,又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波,牽連了許多人。至90年代,隨著東野戰史的出版,所有的爭議就此畫上了句號,是非功過歷史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