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導讀:你知道方劑有哪些分類方式嗎?我們經常說的“七方”、“十劑”、“八陣”是怎麼來的呢?看看文章,解答疑惑吧!

方劑的分類,歷代一家的看法有所不同,有以病分類,有以證分類,有以病因分類,有以科別分類,有以臟腑分類,有以治法分類等等,現歸納常用的四種分類法如下。

1

按組合原則分類

按組合原則分類,即“七方”,大、小、緩、急、奇、偶、復。

七方之目,始於金朝成無己《傷寒明理論》,成氏說:“制方之用,大、小、緩、急、奇、偶、復七方是也”。

但成無己又是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治有緩急,方有大小”,“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的意思而來。

其中,大方是指藥味多,或藥味少而藥量大,治療邪氣強盛,病有兼證或病位在下,而需頓服的方劑。

如大承氣湯用四味藥,與小承氣湯相比,藥味多,藥量重,主治陽明熱結重證。

小方是指藥味少,或藥味多而藥量小,治療邪氣輕淺,病無兼證或病位在上,而需頻頻少服的方劑。

如小承氣湯用三味藥,藥味少,藥量輕,主治陽明熱結之輕證。

緩方是指藥力緩和,或藥性無毒,氣味俱薄,以治療慢性虛弱性疾病,而需徐徐服之的方劑。

如薯蕷丸,以甘味丸劑緩緩治之,主治虛勞諸不足而風氣襲人之證。

急方是指藥力峻猛,或藥性有毒,氣味俱厚,以治療病勢危急而需快服速效的方劑。

如四逆湯,以湯劑快速治之,用於陰盛陽衰,四肢厥逆,脈沉微細等危急證。

奇方是指單味藥,或藥物組合數量之和為奇數者的方劑。

如五苓散,五味藥組成,治療內停水溼之證。

偶方是指兩味藥,或藥物組合數量之和為偶數者的方劑。

如腎氣丸,有八味藥組成,治療腎陽不足之證。

複方是指兩方或數方相合,或有本方之外,另加藥品的方劑。

如桂枝二越婢一湯,是桂枝湯與越婢湯的合方,治療太陽病表未解,而有內熱之證。

清瘟敗毒飲是在白虎湯、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三方基礎上加減而成,治療一切火熱之證。

涼膈散是由調胃承氣湯加梔子、薄荷、黃芩、連翹而成,治療上中二焦熱邪熾盛之證。

2

按藥物功效分類

按藥物功效分類,即“十劑”,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溼。

十劑分類,歷代認為源於北齊徐之才的“藥對”,但原書已佚,無法查對,現在認為“十劑”是唐代陳藏器的創見,出自《本草拾遺》,最初是指藥物的功效分類。

至《聖濟總錄》,添以“劑”字,金朝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始稱“十劑”。

其中,宣劑,宣可去壅,鬱而不散為壅,治痞滿不通之證,如越鞠丸之類。   

通劑,通可行滯,水病痰癖之證,如五苓散之類。

補劑,補可扶弱,氣形羸弱之證,如十全大補湯之類。

洩劑,洩可去閉,洩即瀉之意,閉為裡實,如大承氣湯之類。

輕劑,輕可去實,輕為輕開肌表,如麻黃湯之類。

重劑,重可鎮怯,為重劑以鎮之之意,如硃砂安神丸之類。

澀劑,澀可固脫,如固精丸之類。

滑劑,滑可去著,滑為滑利之劑,著為有形之邪凝於體內,如五仁丸之類。

燥劑,燥可去溼,如二陳湯之類。

溼劑,溼可潤燥,如增液湯之類。

3

按治療法則分類

按治療法則分類,即八陣,補、和、攻、散、寒、熱、固、因。

八陣是明代張景嶽對方劑的分類法,就是八種治療方法,有如作戰的陣勢,其內容有古方八陣和新方八陣。

古方八陣多選擇古方,新方八陣均為張氏變通之方。

4

按功效和科別分類

按功效和科別分類,即22類分類法。

22類是清代汪昂綜合七方、十劑、八陣的分類方法,把方劑分為,補養、發表、湧吐、攻裡、表裡、和解、理氣、理血、祛風、祛寒、清暑、利溼、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殺蟲、明目、癰瘍、經產等22類,並附救急良方。

汪氏分類法,雖未臻完善,但較其它各家的分類法,更加清晰,因此吳儀洛的《成方切用》,張秉成的《成方便讀》在分類上並皆宗之。

近代的《方劑學講義》的分類分章均參考汪氏的分類法,略有變見,它的特點是寓有“以法統方”之意。

注:本文選摘自《中醫方劑問題》唐興貴、廖泉清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8年6月。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