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小程序太霸道:拒絕非必要授權後,超九成不能正常用

App小程序太霸道:拒絕非必要授權後,超九成不能正常用

一個聽歌類的App,想要你的地理位置和定位,一個資訊類App,想要你的相冊和相機權限。一旦用戶拒絕全面授權就強制退出、無法使用該App

這在以往是很常見的現象,過度索取權限是很多App的通病。但很多時候,出於工作、學習、生活所需,我們不得不妥協。

近幾年經過有關部分的大力打擊,絕大多數軟件基本做到不授權也能使用了,但仍有一些軟件存在強制索要用戶授權、過度使用用戶信息的行為,連用戶的生日、人臉信息都想要。用戶拒絕授權後要麼就完全不能使用該App,要麼只能使用該App的部分功能。

據中國消費者報,日前,四川省消委會發布《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情況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受訪者在使用App和小程序時拒絕非必要授權後,高達九成(90.62%)的App、小程序不能使用或僅能使用部分功能,其中,不能使用的佔比25.56%,僅能使用部分功能的佔比65.06%。可見,過度索權嚴重,“安全隱私協議”太過霸道。

具體來看,受訪者的位置信息手機相冊被索權最多,分別高達53.95%和50.07%,其次是:

通訊錄(44.96%)

短信(43.67%)

手機存儲文件(41.39%)

通話記錄(40.05%)

此外,報告顯示,受訪者最擔心社交賬號被洩漏,其次是人臉指紋等生物信息、身份證號、姓名及手機號等。

個人信息被侵害後,超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未採取維權措施,未維權的主要原因是:

不知道維權渠道、沒有資金損失、維權成本高、不知曉或無法找到侵害個人信息的具體經營者等。

四川省消委會提醒:面臨經營者收集個人信息情況時,應秉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則,拒絕提供和接受商品、服務無關聯的信息,在使用應用程序時應閱讀安全隱私協議,特別關注授權權限等,再決定是否接受。

早在2021年5月1日,四部門聯合發佈的《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範圍規定》正式施行。

規定明確了39種常見類型App的必要個人信息範圍,涉及到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信、網絡購物、餐飲外賣、郵件快遞、交通票務、求職招聘、網絡借貸、房屋租售、手機銀行、用車服務、問診掛號等相關應用。

也就是說這些App只能提取用戶哪些信息,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點此瞭解。

規定還明確,App不得因為用戶不同意提供非必要個人信息,而拒絕用戶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務。

但新規已執行兩年,過度索權、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卻屢禁不止,看來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大處罰了。


編輯:CC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