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眩暈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飲食、體虛年高、跌僕外傷等方面。其病性有虛實兩端,屬虛者居多,如陰虛易肝風內動,血虛則腦失所養,精虧則髓海不足,均可導致眩暈。屬實者多由於痰濁壅遏,或化火上蒙,而形成眩暈。推送選取全國著名中醫學家治眩暈的秘、驗、單方數則,每方列有處方、功效、用法、說明等,條理清楚,一目瞭然,使用方便,療效可靠。可使閱者得其要領,易於師法,適合廣大醫務工作者及自學中醫者使用。
//////////
1.平肝清暈湯
張子琳經驗方
【處方】生白芍 12g,生石決明 15g,蒺藜 12g,菊花 9g,生地黃 12g,生龍骨 15g,生牡蠣 15g。
圖:蒺藜鮮果
加減:如眩暈甚者,加天麻、鉤藤、玉竹等柔肝息風之品;耳鳴甚者加磁石;大便幹者,加當歸、火麻仁;手足心熱者,加牡丹皮、地骨皮;噁心者,加竹茹、代赭石;失眠者,加遠志、炒酸棗仁;如食少納呆者,去生地黃。
【功效】平肝熄風,滋陰養胃。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肝陽上亢之眩暈。平肝清暈湯乃張老多年之經驗方,遵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理,從張錫純的建瓴湯推衍而得。方中白芍、生地黃滋陰養血,生石決明乃鎮肝潛陽治眩暈之要藥,生龍骨、生牡蠣重鎮潛陽,兼有滋陰之功。合而用之,既能滋養肝腎之陰,又可潛鎮上之陽,為方中治本之品。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而兼祛頭風,此為方中治標之藥。全方七味,標本兼顧。對肝陽上亢之眩暈,不論其病因如何,皆確中病理,故效如桴鼓。
2.定眩湯
呂同傑經驗方
【處方】黨參 30g,白朮、白芍各 24g,澤瀉 15g,雲茯苓 30g,當歸 15g,川芎 15g,柴胡 12g,半夏、代赭石(先煎)各 15g,荷葉 15~30g,牡蠣、龍骨各 30g(均先煎),甘草 4.5g。
【功效】益氣活血,健脾祛溼,降逆止眩。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 3 次。
【說明】本方適用於因氣血虛弱、痰濁阻絡、升降失常所引起的缺血性眩暈、內耳性眩暈皆有良好的療效。一般服 3~6 劑即可見效,10~15 劑即可完全恢復。臨證應用,可隨病、隨證加減。若加減得宜,證藥合拍,療效頗佳。
3.耳鳴丸
張夢儂經驗方
【處方】煅磁石粉 120g,煅龍骨粉、煅牡蠣、山茱萸肉、澤瀉、車前子、沙參、黃芪、胡蘆巴、茯苓、制龜板各 60g,制鱉甲、山藥、熟地黃、玉竹各 120g,丹皮 30g。
圖:胡蘆巴
【功效】滋腎補肝,益氣養血,育陰潛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備用。每次服 50 丸。飯前用鹽開水送服,每日服 2 次。須戒惱怒。如服後有效,可繼續照方配製常服至愈止。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耳內經常如蟬叫蟲鳴,晝夜不休,經年不愈,兼頭目眩暈,或更兼血壓偏高,或睡眠不安。曾治療多例,皆愈。
登場書籍
《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
本書是筆者廣集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的秘、驗、單方數千首,經整理而成的,從中精選近200位專家的秘驗單方近500首,範圍涉及內、外、婦、兒、腫瘤等臨床各科,近300個病種。每方列有處方、功效、用法、說明等。條理清楚,一目瞭然,使用方便,療效可靠。適用於廣大醫務工作者及自學中醫者使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徐福寧 柏立群 霍 敏◎編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