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箇中成藥,是當之無愧的化痰高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在中藥世界裡,有六位德才出眾者攜手幹了一件大事,什麼事呢?化痰。

痰溼這種東西在古人身上已經有了種種體現,一直到今天,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人如臨大敵。溼性黏滯,要把它剷除雖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是一件正義之事。

這個方子被冠以六君子之名,君子當然要行正義之事。

我們現在有中成藥六君子丸,古代呢有六君子湯。

六君湯:人參9克、白朮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陳皮3克、半夏4.5克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是最早結伴而行的,當時的主要任務還不是化痰,而是健脾,幫助脾胃虛弱的人。但脾胃一虛就容易生痰,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經過商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審時度勢,做出調整,半夏陳皮兩個業界翹楚,既化了痰,又有行氣的作用。

整個配伍偏溫燥,黃黏痰不適合。

這個方子從創立之初就一直備受矚目,在醫書上出現的頻率很高,其中就有這麼一則醫案。

時間有些久遠,大約在清末明初,有這麼一位老太太,先是嗓子疼,再看老人家面色發紅,問及還有什麼其他不適,答有痰,感覺嗓子裡有很多痰,時不時地往上湧。

一位大夫開了清熱解毒之藥,沒啥效果。另一位大夫則以為是陰虛火旺,於是又改用滋陰降火的法子,還是不見效果。

最後請了金茲昭先生,對於這位金先生,大家可能沒怎麼聽說過,金先生是南方人,在清末明初的江浙一帶可是出了名的醫術精湛。

金先生以為當務之急是解決痰溼的問題,而要解決痰溼需得健脾,因為嗓子裡的痰歸根結底是脾胃造出來的。

脾胃當然很重要,它能為身體制造出同樣重要的氣和血,但前提是運化正常,脾胃太虛弱了,喝下去的水,吃下去的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會變成氣血,其餘的就變成痰溼。大家有沒有過飯後痰多的經歷,原因就在這兒。

用六君子湯加一味炮姜,六君子湯健脾化痰,炮姜可引虛火下行,配合先前的滋陰藥,因為老人家面紅喉痛確有陰虛之象,有了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湯作鋪墊,滋陰的藥物才更好吸收,否則只會加重痰溼之象。但清熱解毒就不對了,脾胃已經處於虛弱的狀態,又怎能經受苦寒的藥物帶來的打擊。

在金先生的指導下,沒過多久老人家的病就全好了。

現在有六君子丸,也有香砂六君丸,香砂六君丸保留了六君子丸的全部藥味,也就保留了六君子丸健脾化痰的功效。

脾胃虛弱又有痰溼,六君子丸很合適。

脾胃虛弱又有痰溼又經常腹脹,香砂六君丸更合適,裡面的木香砂仁,可以對勢單力薄的陳皮施以援手,增強行氣的力量。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