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老年人對於阿司匹林特別熟悉,而且一些高危人群在平時會長期服用,但是在服用之前應該多加謹慎,不要隨意增加藥量。
生活當中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平時會憑自身的感覺服用藥物,這樣不僅不能夠預防疾病,還會給身體帶來嚴重的後果。
01
臨床上阿司匹林的作用
有以下4個方面
鎮痛作用
阿司匹林主要屬於是抑制前列腺素和其他,可以使痛覺對機械性或者是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的相關合成,它屬於是非常常見的外周性鎮痛藥,但是卻並不能夠排除中樞鎮痛的相關可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主要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環氧酶,以此來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到相關的抑制效果。
抗風溼作用
阿司匹林的抗風溼機制,除了可以有效地解熱鎮痛以外,它還能夠對抗炎症,以此來對抗風溼。
解熱作用
阿司匹林能夠通過作用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帶來外出血管擴張,此時皮膚血流增加會容易達到出汗和散熱的效果,以此來解熱鎮痛。
腦梗死人群,腦缺血發作這種人群。主要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的患者。
第二、風溼患者
對於風溼患者,尤其是類風溼性關節炎,能夠起到抗風溼,對症止痛。
第三、心臟病風險人群
即使你沒有心臟病發作,但是你進行過心臟支架或者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或者出現心臟病前兆例如胸痛、心悸甚至是心絞痛等症狀時,也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第四、感冒、發燒人群
再就是感冒、發燒的人群,也可以應用阿司匹林,用於解熱、鎮痛、抗炎。
阿司匹林的口服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腸溶緩釋片、腸溶膠囊、片劑、泡騰片、散劑、注射劑、栓劑等。
由於阿司匹林對人體的影響很大,一天服用一顆,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過敏:有少部分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後會有過敏反應,如:皮疹、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黏膜充血等。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要經常去醫院做血液檢測,看看血小板是否下降,是否有出血的跡象,出現嘔血、便血等症狀要立即停止治療。
損害肝腎: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肝腎是人體的排毒和代謝器官,當代謝藥物時,會導致肝腎功能下降,甚至會出現衰竭。
一般來講,一天70-100mg是最常見的,但並不是絕對的,要看個人的具體用量。
60歲以上的病人,使用這種藥物的比例會高一些,而且研究表明,較年長的病人使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更為安全,50mg的病人出現不良反應的危險要比每日100mg要低得多。
不同的藥物,服用的方法和時間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腸溶片可以在飯前服用,一般的可以在餐後服用,如果服用不當,會影響到藥物的效果。
阿司匹林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抗心血管作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服用。
如果是健康的人,是不需要吃阿司匹林的,因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要不要吃阿司匹林,要遵循醫生的醫囑。
服用時間
絕大多數人群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建議在餐前服用會更好一些。
長期服用藥物,身體當中的阿司匹林濃度可以持續維持抗血小板功能7天以上。
偶爾的旺季一次服用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下次服用時間到了也並不需要加倍補充,只需要按照之前的服用劑量服用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連續漏服藥物。
不同劑型服藥時間有講究
若是大家服用的是阿司匹林,普通片這種藥物進行一般是在胃裡進行分解,需要飯後服用,這樣可以更有效的去減少胃黏膜損傷。
若是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腸溶片,此種劑型的藥物在胃液當中不溶解,一般需要在餐前30~60分鐘進行服用。
【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