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醫生,這次真是有驚無險,我以後再也不嘴饞了。”5月5日,準備轉入普通病房的患者陳先生對著醫生連連道謝,他這次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原因竟是幾個小小的蘑菇。
最近雨水多,正是蘑菇長得快的時候。不久前,家住寧海的陳先生因為吃膩了食堂的飯菜,看到單位宿舍旁邊有一些野蘑菇,沒開傘的白蘑菇看著和平時街上買的也差不多,就採了四五朵回去煮了一碗麵。
“這蘑菇是真的鮮,味道好極了,所以我連湯帶面全吃完了。”陳先生回憶,這野蘑菇有著自己從未品嚐過的鮮美,可誰知才過了半個小時左右,他就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的症狀,還暈厥了一次,同事見狀連忙將他送到寧海縣第一醫院治療。
剛送到醫院的陳先生精神萎靡、渾身發冷,面色暗紅、口唇發紫。得知陳先生吃過野生蘑菇,考慮很可能是中毒,急診科醫生邀請ICU醫生會診,聯合制定診療方案,並立即啟動急診洗胃流程以減少毒素吸收。
經評估,陳先生在短時間內已經出現了消化道、肺、腎等多器官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神經系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洗胃結束後,陳先生被迅速送往重症監護室(ICU)進一步治療。醫生為他進行血液淨化治療,試圖儘量幫他排出身體裡的毒素,同時為他進行了保護臟器功能等綜合性器官支持治療。
“毒蘑菇中毒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救治需要跟毒素爭奪時間。”寧海縣第一醫院ICU主任陳啟江介紹,雖然因誤食毒菌造成的重症病例在寧海地區比較少,且普遍缺乏救治經驗,但好在該院有著比較成熟的血液淨化技術,這是已知的一種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毒素的辦法。
在中毒早期階段,血液淨化可以清除毒素,減少毒素在體內的蓄積,減輕靶器官損害;在已經造成嚴重臟器功能損害時,可作為器官功能支持或替代方式,為器官功能恢復或中毒導致的急性肝衰竭需要肝臟移植手術的患者爭取時間。該技術在毒蘑菇中毒患者的搶救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治療幾個小時後,陳先生的症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於陳先生沒有留下食物標本,無法確定毒蘑菇種類。該院ICU醫生耐心地拿著毒蘑菇圖譜一張一張跟陳先生確認,經過反覆核對後,初步鎖定了陳先生食用的是一種劇毒蘑菇,俗稱“白傘傘”。因為這種蘑菇毒性劇烈,吃了它的人都要去ICU走一趟,又有“ICU菇”一說。確定了蘑菇種類,這為後續的治療帶來極大的幫助。經過幾天高強度的搶救,目前陳先生的器官功能損害基本恢復,沒有留下後遺症狀。
醫生提醒,每年的6-9月雨水豐沛,很適合蘑菇生長,因此是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已知食用蘑菇種類約有900多種,大多數仍處於野生狀態,毒蘑菇也多達430多種。和民間流傳“毒蘑菇顏色都很鮮豔”不同,大多數毒蘑菇其實長得挺“樸素”,與食用菇沒有明顯區別,僅憑肉眼難以鑑別,容易因誤食而造成中毒甚至喪命。
陳啟江主任介紹,蘑菇中毒後的臨床症狀主要有7種類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和光敏皮炎型。毒蘑菇中毒的總體死亡率為11.69%-42.3%,其中肝損害型死亡率高達80%,其起病迅速、兇險,救治率低。
陳啟江呼籲市民朋友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一旦進食野生蘑菇後出現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嗜睡、暈厥、抽搐等症狀,
應警惕中毒,
立即前往醫院急診就診。
越早治療,
搶救成功率越高!
作 者:孫美星 葛超 尤博寧
編 輯:曹 歆
責 編:孫美星
來 源:寧海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