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過:世界戰爭的危險和對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美國的好戰分子。他們侵佔中國的臺灣和臺灣海峽,還想發動原子戰爭。我們有兩條:第一,我們不要戰爭;第二,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美國的原子訛詐,是嚇不倒中國的。如果飛機加原子彈的美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那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作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核心決策者,毛澤東對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和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自1955年1月15日作出研製核武器的重大戰略決策到1974年,毛澤東在與外賓交談時,曾數十次提到了核武器問題。今日重溫,將有益於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澤東為我們確立的、至今仍在奉行的基本核政策、核戰略,更清醒地面對世界新一輪核軍備競賽的嚴峻複雜形勢。
1955年,毛澤東四次與外賓談核武器
1955年1月28日 ,毛澤東接受芬蘭首任駐中國大使孫士敦遞交國書。毛澤東致答詞說:中芬兩國的友好合作的關係充分證明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是可以和平共處和友好合作的。在同大使的談話中,提到中國和芬蘭是友好的國家,從來沒有發生過沖突,並提到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對中國的進攻。交談中,當大使談到今天世界形勢仍然危險,中國亦受到威脅時,毛澤東說:世界戰爭的危險和對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美國的好戰分子。他們侵佔中國的臺灣和臺灣海峽,還想發動原子戰爭。我們有兩條:第一,我們不要戰爭;第二,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美國的原子訛詐,是嚇不倒中國的。如果飛機加原子彈的美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那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在談話中,孫士敦過分誇大原子彈的作用,說:“有幾個氫彈投在中國,中國就差不多完了。”毛澤東就是針對孫士敦這個說法表示中國的態度的。不懼怕核威脅是毛澤東那一代中央領導人的共識。陪同這次遞交國書活動的周恩來後來說:“我們中國人要有這樣一個雄心,不論在核戰爭中犧牲多少人,我們總要贏得世界和平,正像毛主席說的,我們將贏得進步,贏得和平,贏得戰爭的勝利。”
◆1955年1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受芬蘭首任駐華大使孫士敦遞交國書。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的講話中,針對有人認為“如果打原子戰爭,人會死絕的”預言,說出了“極而言之,死掉一半人,還有一半人……我們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前些年被某些人曲解為“毛澤東講核戰爭嚇倒一大片:中國死3億人沒關係”。現在看看周恩來當年說的“不論在核戰爭中犧牲多少人”,就不難理解當年我們黨中央的共識。
不懼怕核武器威脅不等於輕視核武器的威力。早在1946年8月,毛澤東在指出原子彈是“紙老虎”的同時,也指出“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1950年8月5日毛澤東在接見戰略預備隊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時說:“要準備同美國人打仗,要準備打前所未有的大仗,還要準備他打原子彈。他打原子彈,我們打手榴彈,抓住他的弱點,跟著他,最後打敗他。我還是那句話,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
抗美援朝出兵朝鮮後,志願軍根據形勢發展,做好應對美方打原子彈的準備。美方數次威脅要動用原子彈,但參謀長聯席會議對使用原子彈的效果表示懷疑。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敵方有很好的地下工事,即使在原子爆炸中也可以不受傷害。而中朝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大量防止核攻擊的工事已經初具規模。一心想早日結束戰爭的總統艾森豪威爾為此十分糾結。他認為如果使用原子彈能使美國取得“重大勝利”,那就值得。但是對原子彈的效果並沒有把握,況且還可能招致盟國的強烈反應和引起世界人民憤怒。結果,美國手中的原子彈,最終變成了“紙老虎”。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包括中國在內的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了亞非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美國為了達到阻撓亞非會議召開的目的,把矛頭首先對準新中國。美國還捏造說中國要“奪取亞非世界領導權”,已對遠東“構成了尖銳、迫切的威脅”,極力挑撥中國與亞非國家的關係,人為地製造對中國的恐懼和疑慮。但是,會議不但順利召開,而且在中國代表團的努力下,《亞非會議最後公報》吸收中國代表團的建議,形成了和平共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使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體現和引申,充分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強烈願望。公報還特地指出:“裁減軍備、禁止生產、試驗、使用核子和熱核子作戰鬥武器,對於拯救人類和文明免受大規模毀滅的恐懼和前景是緊迫需要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在4月29日會見英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波立特時說:“我們對美國的看法,可以說是可怕,但又不可怕。美國手裡有幾顆原子彈,如果說不怕它,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搞和平運動呢?”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向錢三強等科學家敬酒,他說:“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大家共同乾杯!”
5月26日,率先提出召開亞非會議的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到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次訪華正值第一次臺海危機期間,他訪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想促成中國和美國就臺灣海峽局勢問題進行談判。1954年9月3 日,人民解放軍炮轟金門國民黨守軍,第一次臺海危機爆發(臺灣方面稱之為“九三炮戰”)。此次危機一直持續到1955年8月1日,直到中美在日內瓦開始大使級外交談判才告一段落。
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到達北京當天,毛澤東就會見了他。毛澤東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好不打,如果打,結果不是對我們不利,不是對亞非國家不利,而是對西方國家不利。如果說這是嚇人,那也可以,但是我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我們是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作為根據的。正是考慮了這一點,我們說,用談判來解決問題,試試看。況且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最後都是用談判解決的,臺灣問題也可以用談判解決。我們已經在萬隆會議表明了這一點,可以用這一點去說服西方國家。但是西方國家可能不聽,它們的想法是偏在一邊的,認為它們鋼鐵多、錢多、原子彈多。對於這些,我們怕不怕呢?有一點怕,不十分怕。我們說有一點怕,因為武器是殺人的。我們的人民不希望遭受損失,因此我們不要戰爭。西方國家手裡這些東西的作用,是不會超過人民的力量的,因為人民是有生命的。……幾千年來的歷史證明,腐朽的人手裡東西越多,倒得也越快。因此,結論還是一個:和平為上。”“就原子彈而言,亞非國家是無產者,我們這些國家連一個原子彈都沒有。希望在這方面富有的國家善用其‘寶’,如果亂用的話,不見得對它們有利。我們連一個原子彈也沒有,怎麼能去侵略人家呢?用雙手去侵略有原子彈的人,豈不危險?但是人家卻把我們叫‘侵略者’,說中國人是好侵略的。”
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後來回憶道:“毛澤東給我的印象是,他沒有擺出一個已經改變中國歷史、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民領袖的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像是中國大家庭的長輩,正如我們在印尼也能經常看到的華人聚居區的大家庭裡德高望重的長者,不僅受到其家族子孫,而且受到當地整個華人社會的尊重和敬仰。總之,毛澤東給我的印象就是這樣的一位長者。”
1955年10月15日,毛澤東在會見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時說:“你們把恢復中日關係放在第一條,這是很好的。就人民的利益要求,應儘早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我可以說一句,將來世界上的事情,和平友好是基本的,世界大戰這個東西意思不大。說打仗我們就一定害怕,這也不見得。丟原子彈誰也害怕,日本人怕,中國人也怕,所以最好還是不打,盡一切力量爭取不打。如果人家一定要打,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他們要打,原子彈已經放在你頭上,那麼一炸,炸一個大窟窿,從中國炸進去,從美國炸出來。這個地球不大,據我知道地球直徑只有二萬五千一百多華里,就是一萬二千五百多公里,打個窟窿有什麼了不起呢?到那個時候,我看他們的事情就不好辦了。你們沒有殖民地,我們也沒有殖民地,我們都不怕喪失什麼東西,所以打世界大戰只對他們不利。”
毛澤東喜歡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誇張的方式來表達對許多重大問題的看法。這次談話再一次闡述了他的觀點:必須在戰略上、在整體上藐視敵人,敢於同他們鬥爭,敢於奪取勝利;同時又要在戰術上、在策略上、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鬥爭問題上,重視敵人,採取謹慎態度,講究鬥爭藝術,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採取適當的鬥爭形式,以便一步一步地孤立敵人和消滅敵人。
“他們欺侮我們沒有原子彈”,“但是,這會起變化”
2015年12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首次披露了一份詳細清單,列明美國1959年核計劃攻擊目標。我國大陸境內的主要大中城市均為核打擊的目標。
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指出:“還有那個原子彈,聽說這麼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我們就搞一點。”從此,中國核武器研製在前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上全面展開。
1960年5月17日,毛澤東在同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代表團談話時說:“戴高樂同美國合作,但又有矛盾,我們在鬥爭中要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我們那麼多人只有那麼點鋼,法國又爆炸了兩個原子彈,我們一個也沒有,戴高樂看不起我們也有理由。”在毛澤東的心目中,原子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象徵,也是贏得別國尊重的重要資本。此前他就曾幾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如1956年9月30日就說過:“中國是一個大國,但不是一個強國,因為我們什麼也沒有,只有六億人口。人家看我們不起,而且他們手裡還有一個大東西,叫做原子彈。我們連一個小的都沒有。”因此,鄧小平1988年指出:“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正是“兩彈一星”的成功,才使得1971年7月聯合國23個成員國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提案中強調中國是“核大國”和“宇宙大國”。
◆毛澤東與法國前總理富爾。
1963年11月2日,毛澤東在同尼泊爾全國評議會議長塔帕的談話時特別強調:“現在世界正在起變化,幾個大國要控制小國是不行的。我們也受欺侮,他們欺侮我們沒有原子彈,沒有核武器,工業也不發達。但是,這會起變化。”毛澤東的這番話,體現了要擺脫大國控制和欺負的堅定信心。
1964年1月中法建交。1月30日,毛澤東會見來訪的法國議員代表團。在談話中,毛澤東說:“你們法國已經能爆炸原子彈了。我們比你們落後了一步,現在原子彈還沒有爆炸,但是總有一天要爆炸的。”法國是1945年開始研製原子彈的。當時戴高樂被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所震驚,清楚地認識到核武器的威力以及核武器與大國的關係。在他看來,擁有核武器才是大國地位的標誌。但法國直到1960年才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毛澤東說這兩句話的時候,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此時,中國的原子彈研製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儘管中國原子彈爆炸與法國相比“落後了一步”,但是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卻趕在了法國人前面。法國比中國晚了一年零兩個月。中國速度震驚了全世界,特別是法國。尼克松也感受到中國核試驗的驚人速度,加快了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步伐。
1964年9月,法國技術團到中國舉辦展覽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國在中國舉辦的第一次有關電氣和電子技術方面的展覽會。9月10日晚上,毛澤東在杭州會見了法國技術展覽會負責人並同他們進行了友好談話。毛澤東首先說:“要互相開展覽會,發展兩國經濟、文化關係。”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正是有了這個突破西方封鎖的開頭,196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同意新技術進口小組《關於引進新技術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報告》。《報告》認為,1965年應當充分利用當前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適應國內經濟形勢和建設的需要,更積極地展開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新技術的工作。毛澤東在談到核武器問題時對法國朋友說:“幾個大國手裡拿著核武器,口裡也講和平。你們也有了核武器,但不多,剛開始有。我們還沒有核武器,但誰嚇唬我們是不行的,我們從來就不接受強大力量的威脅。不接受這樣的威脅,在我們力量小的時候也是如此。”
別人嚇唬我們是不行的。但拿出自己的核武器來是最好的回應。毛澤東認為,“原子彈,尤其可以嚇人。”毛澤東在處理“嚇人”問題上,展現出非凡的戰略魄力。1964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首次核試驗準備工作和中央專委會的試驗方案時,毛澤東從戰略上進行了分析,指出“原子彈是嚇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會議果斷地決定按10月份早試的方案進行(另一方案是1965年4月至5月間——筆者注)。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消息立即報告了周恩來。大約15時15分,周恩來給二機部(主管核工業)部長劉傑打電話說:“我已向主席作了報告,主席說,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在得到現場總指揮張愛萍的肯定答覆後,周恩來又給劉傑打電話,傳達毛澤東的指示:“還要繼續觀察。”現場人員通過全面檢測再次肯定後,周恩來向劉傑第三次傳達毛澤東的指示:“還要繼續觀察,詳細查清楚,要讓外國人相信。”當天晚上,當日本和美國公佈了中國爆炸了原子彈的消息後,毛澤東才同意對外公佈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新聞公報》。
“要讓外國人相信”使當年的經歷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當時經歷了整個過程的宋炳寰,2014年回憶:“從對外發布消息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周總理處理重大戰略問題的非凡魄力”。當時國外的廣播報道:1964年10月16日消息:今天最大的新聞是,在華盛頓早上3:00的時間,紅色中國在大氣層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我們的電磁和聲學監聽儀器已測知。美國總統約翰遜發表聲明,目的在於平息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那些國家的驚恐。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原子能科技情報人員在捕捉到雲塵並經過測試和分析之後,他們信服中國的這顆核彈比美國投到日本的設計得更加完善,威力也更大。10月20日,他們把分析結果報告了美國議會,並且忠告每一位議員,不可低估中國的潛在核力量。至此,“美國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核大國已經崛起的事實。”
後來的另外一件史實,再一次體現毛澤東實現“嚇人”目的時的非凡戰略魄力。
1969年國慶節前夕,鑑於嚴峻的國際形勢,尤其中蘇邊境的對峙,周恩來為國慶20週年搞不搞群眾集會、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要不要登天安門檢閱之事,受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四位老帥的委託,來和毛澤東商量。周恩來實際上是不主張搞群眾集會和領導人登天安門城樓。但是,毛澤東不這樣看,認為如果取消了這一活動,倒會顯得自己害怕,還是主張搞慶祝活動。還提出,放兩顆原子彈嚇唬嚇唬他們(指蘇聯和美國),讓他們也緊張兩天,等明白過來節也正好過完了。根據毛澤東的決定,1969 年9月23日、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地下核爆炸試驗和一次高空核爆炸試驗。美國地震監測臺站和蘇聯地震監測中心,都測到了中國兩次核爆炸試驗的地震信號,並判斷中國成功進行了地下核試驗和高空核試驗。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美蘇兩國都焦急等待中國公佈核試驗的消息和相關資料。然而中國所有的新聞媒體一條簡短的消息也沒有發佈。就在他們惶惶不安地猜測的時候,北京的國慶慶祝活動順利進行了。
“我們的核能力不過只有一個蒼蠅那麼一點。”
歷史證明,毛澤東在核武器發展上的這種兵不厭詐的非凡戰略魄力,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一環。這既要考慮到“說話”能真正算數,又要最大程度顧及到當時國力還相當薄弱的國情。因此,從一開始,毛澤東就為我國核武器發展作出了戰略定位:“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
◆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毛澤東曾提出為中國核潛艇研製提供技術支持的請求。
“搞一點”是因為“我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同時進行,則是最大限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大協作作用,爭取彎道超車,贏得戰略主動。在搞原子彈的同時就開始為氫彈研製“預熱”,因此創造了從原子彈成功到氫彈成功的世界最快速度。而氫彈是真正具有戰略核威懾力的武器,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有核國家裝備的戰略核武器都是氫彈的緣由。同時,如沒有運載工具,核武器就不能用於實戰。原子彈成功後兩年,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試驗(即原子彈和導彈的“兩彈”結合試驗)成功,使中國有了實用型導彈核武器,當時被西方媒體稱為“特等重大事件”。緊接著1967年6月17日氫彈試驗成功。這標誌著“搞一點”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
毛澤東在與外賓談到核武器時多次說“搞一點”,表明中國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更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同時,選擇適當的時間“暴露”一下核武器的發展動態,也起到了警告敵人,鼓舞人民,包括世界人民的目的。1961年9月24日,毛澤東在回答訪華的原英國元帥蒙哥馬利關於核武器的問題時,說:“準備搞一點。哪年搞出來,我不知道。美國有那麼多,是十個指頭。我們即使搞出來,也只是一個指頭。這是嚇人的東西,費錢多,沒有用。”“我們用很少一點錢搞試驗。我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工業才開始有一點。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有雄厚的工業基礎。”1964年8月22日,毛澤東在北京會見2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時說:“我們的國家將來可能生產少量的原子彈,但是並不準備使用。既然不準備使用,為什麼要生產呢?我們是用它作為防禦的武器。”1973年11月12日,毛澤東與來訪的基辛格談到中國的核能力時說:“我們的核能力不過只有一個蒼蠅那麼一點。一個國家要興起來,短時間是不可能的。”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提出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時說:“美國、蘇聯原子彈多”。但這並沒有妨礙第三世界國家視中國為“核大國”。後來的事實雄辯證明:正因為堅持只“搞一點”,才使得那個年代有限的資金既鑄起了核盾牌,又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還“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從而實現了古老的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的偉大歷史性轉折。
毛澤東的“兵不厭詐”,確立了我國在核試驗次數和擁有核彈數量上實行戰略模糊的方針。這就使得中國較小的核力量可以建立在對方無法跟蹤、無法搶先摧毀的基礎上。萬一開戰,確保對方不可能精確確認已經在多大程度上摧毀了中國核力量。所以迄今為止,儘管外國對中國核武器數量有各種估計,但中國從不證實,也不反駁。因此,儘管毛澤東多次向外賓說我國核力量“小”,儘管中國是受到核威脅最多的國家,但始終沒有誰敢對中國輕舉妄動。
然而,僅有“嚇人”還是不夠的。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問題要放在最壞的基點上來考慮”,實行主動防禦,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個重要環節。毛澤東早在1957年11月18日就強調指出:“現在還要估計一種情況,就是想發動戰爭的瘋子,他們可能把原子彈、氫彈到處摔。”1963年,肯尼迪政府提出要用核武器對中國核設施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1969年蘇聯也計劃“要用先發制人的手段”摧毀中國的核基地。1970年7月13日,毛澤東在會見法國政府代表團時(下轉65頁)(上接24頁)說:“我勸你們除了搞馬其諾防線之類以外,搞原子彈以外,還要準備搞什麼民防那一套。”毛澤東提到的“民防”,是基於中國的主動防禦經驗,主要是從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主動防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的防禦工事。後來,毛澤東曾多次從全國的視角提出防禦問題。例如:“總要搞防禦。搞山洞,鑽地下去就不怕它了。”“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是不行的。”一直到1972年發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在毛澤東看來,對於反侵略的國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存有生力量。要對付核武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首先要解決好防護問題,只要軍隊保存下來,把絕大部分人民保存下來,就有了打敗侵略者的重要前提條件。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在與斯諾談話時,斯諾問毛澤東,蘇聯怕不怕中國。毛澤東說,中國只有那麼一點核武器,有什麼怕的。斯諾又問:“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怕不怕呢?”毛澤東說:“聽說是有點怕。比如中國挖防空洞,他們也害怕。這有什麼好怕的呢?挖防空洞是防你來嘛,我鑽洞嘛,又不打出去。”毛澤東這樣說,是與1969年3月中蘇兩國邊防軍在珍寶島發生軍事衝突有關。當時盛傳蘇軍準備動用核武器。9月11日,周恩來在北京首都機場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會面時說:“你們說,你們要用先發制人的手段來摧毀我們的核基地,如果你們這樣做,我們就宣佈,這是戰爭,這是侵略,我們就要堅決抵抗,抵抗到底。”這次會面後,中蘇兩國副外長級邊界談判在北京復會。自此,自珍寶島軍事衝突以來形成的嚴峻局面暫時告一段落。
我國核戰略專家,核軍控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2020年5月撰文指出:“毛主席說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習近平主席談到,‘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正當的合法權益’。”“我堅信:如果有人膽敢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發動核戰爭,我們必將以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以可靠的實力和能力讓侵略者遭到滅頂之災!”
《毛澤東年譜》《毛澤東外交文選》《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