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探索·發現》欄目
從5月10-12日
連續播出三集
《探秘響堂山石窟》系列節目
5月10日 探秘響堂山石窟(第一集)
首播 5月10日 21:40
重播次日 09:17
首播 5月11日 21:40
重播次日 09:17
首播 5月12日 21:40
重播次日 09:17
第一集回放可以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觀看!
👇什麼是響堂山石窟?提前複習一下👇
1.為什麼北朝鑿了好多石窟?
提起魏晉南北朝的佛教
記住一個關鍵詞
佛教本土化
原本是印度的外來宗教
開始和中國文化相融合
然而南北朝有別
南朝佛教偏重義理
北朝佛教則偏重實修
實修就需要實修的場所
傳統印度佛教有在洞中修行的習慣
並且還會開鑿修行洞
梵語叫“支提”
北朝就仿照印度開鑿了許多修行洞
——石窟
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都在北方
響堂山
也屬於北朝石窟
2.為什麼叫響堂山?
記住,共有3種說法
①石鼓說
“響堂山”一名來自“鼓山”
是太行山東麓的一條支脈
宋代《永初古今山川記》和《武安縣誌》記載
這個山上有兩個鼓形的石頭
“南鼓北鼓,相隔十五”
關於這兩個石鼓有個傳說
從兩晉南北朝到隋
一直流傳
說只要石鼓一響
就會兵荒馬亂
這兩個石鼓究竟在哪
至今無處尋找
②回聲說
因為在石窟中發出聲音
有巨大的回聲
因此把石窟稱為響堂
③享堂說
據《資治通鑑》記載
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為父親高歡
在此修建陵寢
供祭先人的地方稱為“享堂”
本來寫作“享堂山”
後來訛作“響堂山”
3.響堂山有多老?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你要先知道響堂山石窟包含
南響堂寺
北響堂寺
小響堂寺(水浴寺)
分別在鼓山的南、北、東三側
相距約15公里
南響堂寺開鑿於北齊
有隋代石碑為證
小響堂寺開鑿於北齊武平五年(574)之前
有壁上題刻為證
©金石契
而北響堂寺的開鑿年代
存在爭議
一些學者
根據《資治通鑑》等文獻的記載認為
東魏天平元年(534)到武定五年(547)之間
北響堂寺基本建成
“東魏武定五年(公元年)……
虛葬齊獻武王(高歡)於漳水西,潛鑿成(武)
安鼓山石窟寺之旁邊為穴,納期柩而寒之……”
——《資治通鑑》卷160
而另一些學者
則根據《永樂大典》、《唐邕刻經碑》
等文獻的記載認為
北響堂寺開鑿始於北齊文宣帝高洋
而並非開始於東魏晚期
“智力寺,在磁州成安縣,齊歡薨於太原,默置於鼓山天宮之旁……”
——《永樂大典》卷13824
“(北齊)晉昌郡開國公唐證……眷言法是所皈依,以為縑緗有壞,簡策非久,金牒難求,皮紙易滅,於是發七處之印,開七之函,訪蓮花之書,命銀鉤之跡,一音所說,盡勒名山,於鼓山石窟之所,寫《維摩詰經》一部、《發鬉經》一部、《孛經》一部、《彌勒成佛經》一部。起天統四年(公元年)三月一円,盡武平三年歲次,壬辰五月二十八円(公元年)……山從水火,此方無壞。”
——《唐邕刻經碑》
©金石契
©金石契
無論哪種觀點
響堂山石窟最晚也是北齊所開
北齊550-577年
也就是說
響堂山石窟距今至少1500年啦
響堂山可不僅有北齊的石窟
隋、唐、宋、元、明均有續鑿哦
4.響堂山石窟的位置為什麼偏僻?
響堂山在河北邯鄲的峰峰礦區
沒錯
這地方的名字來自
煤礦
為什麼在礦區?!
故事要從北齊有兩個首都說起
北齊的首都是鄴城
(河北臨漳縣鄴鎮)
另有一個別都晉陽
(山西太原)
當年鼓山所在的滏口陘
不但不偏僻,
反而是連通北齊兩都的交通要隘
如今的響堂山下
昔日的滏口陘成為了響堂水鎮
屬於峰峰礦區,但絕不是煤窯邊上
其實高洋皇帝不但在鼓山開了石窟
還在這修建了行宮
5.咱們為什麼要去看響堂山?
位列第一批國保單位啊!
不值得看嗎?
值得啊,太值得了!
響堂山現存石窟16座
大小佛像4300多尊
並有大量經文碑刻
涵蓋從北魏到明代的各種藝術風格
表現手法既有中國傳統的
又有印度、波斯等外來的
簡直是一座千年萬人共同打造的
藝術博物館
北大宿白教授說
中國石窟藝術的縮影就在響堂
6.去響堂山看什麼?
幫你劃重點
讓你在一起去看石窟的人群中
脫穎而出
①看造像
北魏之前的造像
面為恨刻,削為儀容
直立僵硬、有距離感
北魏
北齊
北齊的佛造像
敦厚、結實、面容豐滿
有生活氣、有親和力
隋
影響了隋唐後的造像風格
開啟了唐代濃豔豐滿
細腰斜軀三道彎風格的先河
©金石契
②看裝飾紋樣
響堂山石窟有兩類裝飾紋樣
一類承繼漢代
是中國本民族文化的延續
另一類是大批異域紋樣
如獸形柱礎裝飾、須彌座
蓮座、束蓮柱等造型
忍冬、卷草、聯珠、蓮花
飛天、寶珠、火焰紋、金翅鳥等
這些紋飾
來自波斯、印度、羅馬等
③看刻經書法
響堂山石窟刻經
主要使用
一種北齊特有的寫經體隸書
一些字有小篆或金文的影子
這叫“存古形態”
一些字與現代簡化字基本相同
這叫“簡化發展形態”
由於
這裡保存有從北朝晚期到隋唐
各個階段的刻經書法
所以
它是漢字隸楷過渡階段的
重要標本
內容參考:
李鵬,響堂山石窟藝術研究
聶書法,響堂山佛教石窟裝飾紋樣的分類研究
劉徵、鄭振峰,響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現象
劉徵、鄭振峰,響堂山石窟文字楷化階段形體混同現象研究
於亞龍,響堂山石窟研究概述
培升、孫達,響堂山石窟:瑰瑋國寶的前世今生
李慶紅、朱偉,響堂山石窟選址與佈局特徵調查研究
👇更多線路詳情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