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有品生活(ID:pinpinlife)
夫妻吵架,感情不和的時候通常會分房睡,但分房睡不等於分居。
對有些夫妻來說,分房睡是一種獨立又相互尊重的一種相處方式。
在國外,有個群體叫LAT伴侶(living apart together couple),在睡覺的時候分開睡,對他們來說是個很尋常的事。分開睡是個高質量的相處模式,可以促進雙方之間很好的感情。
高質量的相處方式:分房睡
王偉忠,臺灣一位綜藝教父,跟他的太太現在分房睡。為此把家裡300㎡的房子進行了改造,改造出屬於各自的空間,一套新的獨處空間的房子。
王偉忠說道:“夫妻老了就像是室友,多為自己想一想。”
兩個人重新改造後,臥室用推拉門將兩張床隔開,形成兩個空間,同房不同床,這樣既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又是離對方最近的距離,聽到動靜可以相互照顧。
睡覺打呼嚕的王偉忠經常被太太一巴掌拍到臉上打醒,他就跑到客房睡。
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也不是辦法,孩子長大不在家了,就把原先女兒的房間改掉,把主臥變大,安排兩張床,中間推拉門隔開,分床不分房。
家裡就夫妻二人,孩子大了用不著書房了,就把書房的空間改小,王偉忠的空間。
隔壁是他太太的更衣室,大多數的女性都希望有個屬於自己的衣帽間,看著滿屋的衣服、包包、首飾,每天都會很開心。
這種“分離式陪伴”,不僅雙方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還都互相尊重,親密關係可以得到大改善,大提升。
在某種角度上看待分床不分房,是個很舒服的相處模式,給彼此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強迫讓對方去喜歡自己而對方不喜歡的東西,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婚姻帶有保鮮感。
在上海也有這樣一對夫妻。
Karen和先生多吉因為淘舊物認識的,兩人在泰安路開了一家舊物古董店。
去歐洲、泰國、日本等很多地方,淘來很多東西,家裡多的都放不下了,就想著開一家小店,把這些帶有設計感的古董擺放展示出來。
兩個人認識15年,結婚也有8年了,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但是他們的相處模式很特別,結婚兩年後,就沒有在同一個房間一起睡覺了,兩人一人一個臥室。
兩個人不是特意去分房睡。有一次Karen和朋友暢談到很晚怕打擾到多吉休息,就睡在了外面的沙發上,後來發現這樣在相互不影響的情況下,睡眠質量很高。
分開睡可以相互保留一點隱私,增加神秘感,對感情也好。
在《圓桌派》中,竇文濤說:“大部分的婚姻家庭已經有了每個人住一個單間的願望和需要。就是說雖然是夫妻,但是如果有條件,我也希望自己和配偶各有一間屋子。”
夫妻在一起的時候坦誠相待,不呆在一起的時候各自進步。
“你可以是孤島,也可以連成一片”。
分房睡,真的感覺很自由,再在一起時還是很親密。就像上面提到的各位夫妻一樣,這是一種健康的分離。
對於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獨立空間的夫妻來說,分房睡是有不少好處的。
主持人李艾和老公結婚後都是分房睡,也曾經在微薄中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方式,總結了不少夫妻分房睡的好處。
分離式家居
給彼此獨立空間
對於想嘗試分離式家居的夫妻,可以先從居住的環境下手,改變家裡的佈局。不管是分床還是分臥室,都是給感情營造一個新的環境,一種新鮮感。
對於睡覺有打呼嚕、磨牙、說夢話等一些不好的睡眠習慣的,分床是最簡單的辦法。
房間裡放兩張單人床,中間放個床頭櫃,可以放置一些物品擺件。一個人看書做點什麼,也不影響另一個人休息。
還有多功能組合床,疊起來變成沙發床,分開就是兩張單人床,適合小戶型使用。
不分床也可以分被睡,至少可以不用搶被子了。
按下按鈕,利用電動滑軌,雙人床可以自動分成兩張單人床。
像睡覺有一個人打呼嚕的,可以分臥室睡。
明星圈裡的闊太太黃聖依,她跟丈夫揚子都是分開睡,作息時間、興趣愛好不一樣,兩人選擇一人住一層。
家裡條件允許,空間大的情況下,把屬於自己的空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裝修,不會產生分歧與爭執。
空間有限的話,可以嘗試做個隔斷,也可以保證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
在有充足空間的情況下,一人一個客廳那是真的美!客廳不僅比臥室大,還可以增加彼此的交流共享空間。
客廳也可以打造成一個工作室,用隔板或者書桌搭建一塊區域,放上電腦就可以辦公了。
一個人在工作,一個人看書,安靜的環境下,這就叫默默陪伴吧。
一個長條桌,中間用櫃體隔開,可以實現一個雙人使用,各自獨立,互不打擾。
客廳還可以跟餐廳相結合,實現多功能的空間,可辦公、吃飯,一起追劇,多麼悠閒自在。
分離式陪伴,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待著,有著互不打擾的獨立空間,在各自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強求不打擾。
分被不分床,分床不分房,分房不分家,這些都是根據夫妻間的意願因人而異。好的親密關係,有多種相處方式,你會選擇LAT伴侶的相處模式嗎?
▼
推薦外網原創設計類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