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海王 渣男 PUA 心理學教授喻豐:這都不是愛情

專訪 | 海王 渣男 PUA 心理學教授喻豐:這都不是愛情

· 2023年5月,喻豐在武漢接受採訪 俞航/攝

愛情的內核是真誠,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作者:高   塬

“喻老師,我分手了怎麼辦”“和對象吵架了,想道歉又抹不開面子怎麼辦”“女朋友還有一個男朋友,這事情我怎麼處理”……幾乎每週都有學生帶著各式感情問題,找喻豐尋求幫助。

作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導,未及不惑的他不僅是學生眼中的明星教授,也是網友口中的“戀愛導師”。

2021年10月17日的晚上,一幫學生把教室圍得水洩不通,坐地上的,扒窗戶的,蹲在空調外機上的,都抻直了脖子,支稜著耳朵,一百多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盯著講臺上的教授。因為場面過於火爆,當晚相關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超過9000萬次。沒到現場的網友“酸了”:“武大學子的行為藝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擠不進去”“比食堂搶飯的人都多”。


講座的主講人喻豐就是這樣成了“網紅學者”,此後的兩年間,不斷有機構、平臺、媒體找上門來,談合作做採訪。有的拒絕了,有的“唰喇”(武漢話“爽朗”)地答應,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很愛笑、不吹牛、不扯謊、不打官腔、不磨嘰,除了“談情說愛”,這次,他講得更多的是“讓人幸福的心理學”。


· 2021年喻豐在武大進行《戀愛心理學》講座

完美的愛情

網上至今沒有《戀愛心理學》講座的完整視頻和課件,在記者捕捉到的零星關鍵詞中,喻豐給我們開了個“小灶”。


講《戀愛心理學》,首先要開宗明義——什麼是愛情?“我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喻豐顯得很嚴謹,“但做為一個心理學學者,我相信心理學領域公認的理論。”198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生理衝動和情緒著迷,親密是關係中一種溫暖的體驗,而承諾是維持關係的決定或擔保。


“激情在3個月之內就會消退,然後親密上升,親密也消退到中等程度,最後就是承諾。但如果最後只是承諾,那是空洞的愛,你要保證時常有激情和親密,因為這三個元素都有,才是完美的愛情。”


·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

完美,但聽起來很困難,尤其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講。他們自有一套話語體系:用“Crush(短暫、熱烈但又羞澀的愛戀)”形容一見鍾情;轉頭可能因為對方的某一行為,瞬間“下頭”;再給對方冠上“渣男”“渣女”“海王”的帽子;事後總結的經驗是“認真你就輸了”。


“‘渣男’‘渣女’‘海王’的帽子越來越多,反映了年輕人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不願承擔道德責任。”喻豐解釋,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事情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推脫道德責任。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個體主義”,在獨生子女家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容易出現“個體主義”傾向——強調個體自由與權力的同時,推脫自認為不該揹負的責任。“當我們在說別人‘渣’的時候,當然有可能別人真的‘渣’,但每一個說別人‘渣’的人,實際上都有一部分動機是把道德責任給推脫出去,因為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場上,就不用負道德責任。”


至於所謂一秒“上頭”的“Crush”,在喻豐看來它“不是愛情,完全就是一種生理吸引力,很容易消退”。“Crush”不會產生斯騰伯格定義的愛情,它只有激情,所以它不完整,是殘缺的。雖然也有可能發展成穩固的感情,但幾率要小很多。“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心理學實驗證明,超過70%的愛情來源於日久生情。”喻豐說。


那麼,追求怎樣的人格才更有可能擁有真正的愛情呢?心理學的答案是,找一個性格和你相似,而非互補的。心理學上講的性格本質是人格,包括三觀、氣質、興趣、能力等多方面特質。“人和人之間關係的建立靠的是相似性,這是最經典的心理學原理之一。國外的研究表明,相同的姓名首字母都會讓兩個人關係更近。”喻豐說,如果對方認同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和你有相同的愛好和三觀,這些都相當於正向反饋,正反饋不斷強化就會讓你更加喜歡對方。

· 講座後,學生們對戀愛中的相似性與互補性印象深刻

理論之外,喻豐也會提供一些“戀愛實操指導”:談戀愛時,不能刻意表現地特別完美,因為會讓對方心理上感覺不真誠,這叫“白璧微瑕的藝術”;初次約會看電影不應該看文藝片,而應該選恐怖片,因為心理學上有個“吊橋效應”——晃動的吊橋會讓男性腎上腺素提高,心跳加速,這和對異性心動時的反應相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掉進了“PUA”陷阱?如果一段關係裡面,你的自尊,你對自己的看法總是不斷搖擺波動,你應該警惕,這可能不是一段健康的關係……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本質上還是知識,戀愛心理學的內核都是心理學理論。”喻豐至今記得,講座前一晚,他帶的一名研究生髮來網上流傳的“戀愛寶典”,幾百多頁的內容盡是“奇技淫巧”,他翻了幾頁後嗤之以鼻,“亂七八糟的,全是技巧,沒有感情,這次用在你身上,下回可以用在別人身上。”他說,自己希望用這個講座,告訴大家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愛情的內核是真誠——是什麼樣子你就表現出什麼樣子,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 網上流傳的所謂“戀愛寶典”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原始的愛情是繁衍的需要。社會化之後,人們將之神聖化、道德化、崇高化,它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始終保有這種神聖性,避免去極端地解構、工具化、一般化它。你始終記住這還是隻有人才有的東西,保持這種神聖性,然後真誠的來面對。”


《戀愛心理學》講座不僅解答學生的戀愛睏惑,而且激發了一些人對心理學本身的興趣,這是令喻豐欣喜的事情。採訪中,他多次感慨:“在許多高校裡,心理學一直是弱勢學科。很多學生都是調劑過來的。”甚至就連喻豐自己當年選擇這個專業時,也並非心甘情願。


“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回憶道。2003年,喻豐高考發揮失常,“理科綜合沒考及格”。等到報志願,本就“很喜歡文學、哲學”的他,排斥跟理科相關的一切專業,就想找一個跟文科接近、理科生也能填報的志願——河南大學心理學專業就這樣成了他學術道路的第一站。至於彼時對心理學的瞭解,他坦言,“不知道心理學是做什麼的,更談不上有任何興趣”。


“沒有興趣不要緊,投入就會產生興趣”。本科四年,他鉚足了勁兒,快馬加鞭地朝著考研的目標奮鬥。《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只要是專業書籍,他都下功夫研讀背誦,用掉近30本筆記本後,教材上的內容似乎成了肌肉記憶的一部分。


在偌大的考研教室裡,喻豐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此後一路披荊斬棘。先是高分“上岸”華中師範大學,而後以“唯一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專業課滿分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師從清華心理學系主任、“中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彭凱平。在校期間,他還順便摘得“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 喻豐曾獲得“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我的導師是‘積極心理學’最好的代名詞,因為他從來不發火,不生氣。我的性格比他要暴烈一些。他總會給我鼓勵,可能我還有一點資質,我從來沒覺得學術研究是痛苦的。”回憶起校園時光,喻豐慶幸自己走上了心理學這條專業道路。2016年,30歲的他進入西安交通大學擔任教授、博導,後又回到武漢,成為武大的明星教授,把學術和教課做得有聲有色。

最值得學的學科

“心理學是研究神經病的,是讀心術,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是這種想法,所以我覺得大眾對心理學的認知還是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喻豐說。

“學生會好一點。我現在明顯地發現這幾年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在提高,想要學心理學的同學變多了。”或許是《戀愛心理學》火出圈的影響,2021年,武大心理學專業全國研究生統考分數線首次超過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成為全國第一。“現在我們系是每年轉專業裡比較火爆的系,我們考研也是非常火爆的專業,前兩年的考錄比大概 1: 200。”喻豐補充道。


作為系主任,他欣喜於這樣的變化,卻不沾沾自喜。更多的學生來了,儘可能留住他們是喻豐給自己定的任務——學生要唱歌,陪他們去唱;學生要吃飯,請他們去吃;學生遇到心理上的困惑,陪聊,一坐就是3、4個小時。“主打一個人本主義心理諮詢,”他說著,哈哈大笑起來,“別看我頭髮多,但是有的都白了,不過我還年輕,心態也好,學心理學就這點好。”


學術上,傳統心理學研究5%的非正常人,而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戀愛心理學等大大小小的分支學科則幫助日常生活中95%的正常人,處理家庭、職場關係,個人情緒問題等。“現代心理學更像是預防,特別是積極心理學,一門‘教大眾如何獲得快樂’的學問。在人生中消沉卻還不至於抑鬱的階段,幫助我們重新校正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 喻豐的《積極心理學》課程是老師和學生的“雙向奔赴”

“任何一個大學都應該有心理學。”喻豐語氣嚴肅起來,“人們總是忽略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別以為其他學科的發展不需要心理學。最簡單的,你的研究生今天心情不好,撂挑子不幹了,能不跟心理學有關係嗎?學工部門、輔導員開展工作能跟心理學沒關係嗎?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運用心理學原理才能教得好。“


“哪怕對於個人,從任何意義上來說,心理學都是你最值得學的學科。這是我的廣告,哈哈哈。”話鋒一轉,採訪在一陣爽朗的笑聲中結束。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人民文娛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