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土耳其,你也許曾在阿加莎偵探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讀到過它的身影,那趟活躍於19-20世紀、橫貫歐亞大陸的傳奇列車,始發站正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去年,土耳其向聯合國申請將其國名從“Turkey”改成“Türkiye”。英文的“Turkey”,有“火雞”(實為珍珠雞,因從土耳其銷往歐洲而得名“土耳其雞”,但這種禽類與“火雞”並無關係)的意思,還衍生出“笨蛋、傻瓜”的含義。土耳其認為自己的(英文)國名影響了國家形象,所以要申請改過來。
這個有著歐洲文化的亞洲國家,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它的歷史,還有它的奇特地貌和伊斯蘭文化。今天,圈閱君和大家聊聊土耳其地震中崩塌的文明古蹟。
土耳其處在歐亞地震帶
或許你驚訝過奧斯曼帝國的強盛,這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第一個帝國,曾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長達六個世紀。你在世界歷史中看到過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都是古代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的舊稱,而今天的土耳其首都是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第二大城市安卡拉。
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意為“勇敢”,而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長期以來都被稱為世界能源的走廊,被稱為“文明的搖籃”,97%的國土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3%在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土耳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與屬於歐洲人種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後裔。為土耳其人建立第一個帝國的是奧斯曼一世。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後改名伊斯坦布爾。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將遊牧部落的傳統、波斯的藝術修養、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學文化融於一身,並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化,使東西文明在此融合。
世界上兩大地震帶之一的歐亞地震帶,又稱地中海地震帶,橫穿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三個國家。而這三個國家恰好是中東地區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中東地區其他國家又多處於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結合處。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中東地區地震危害十分嚴重。以土耳其為例,全國有95%的人口、92%的陸地面積處於不同程度的地震危險區內。
對於地震這種來勢兇猛、破壞劇烈的自然災害,很早就引起了中東地區先民的注意。在對公元前3000年寫有楔形文字的美索不達米亞泥版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許多遠古時代地震的信息,如有關大地顫動的時間和日期。
在一些地區,地震頻繁發生,以至於人們用來進行占卜,泥版上有如下文字:“如果地震發生在黎明,那麼國王將面臨一場失敗。”地震的許多引喻可在《聖經》和當時其他宗教著述中見到。一些顯著的事件,諸如傑里科城牆的倒塌和紅海的開裂,曾被那些不迷信超自然事件的人解釋為是地震的結果。
據對己有的地震歷史資料的不完全統計,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2000年,中東地區共發生較大的地震1330次,其中造成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或者震級超過里氏7級以上的特大地震就超過200次。
僅以死亡人數計算,據不完全統計,五千年來中東地區對傷亡人數有明確記載的地震累計造成的人員傷亡超過586萬人。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災害(110萬人死亡)就發生於1201年的埃及和敘利亞。
地震是中東地區最常見的一種突發性自然災害。強烈的地震可以在瞬間摧毀人類耗費無數心血建起的美麗家園,地震的巨大能量引發多種次生災害。如一次5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級原子彈爆炸的能量,而地震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0多倍。
在地震災害的反覆刺激下,中東地區也發展出了一些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築技術。聖經《列王紀》中就有所羅門王和他建造宮殿的情形:“……他正用三層劈石加一層雪松梁修建內庭”。可以說這是中東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抗震建築技術。後來,中東地區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築,如伊斯坦布爾的阿亞索非亞教堂、阿赫邁蘇丹清真寺等就採用了高超的防震技術,使其經歷多次大地震都安危無恙。
文森特·梵高《靜物與聖經》。來源/荷蘭梵高博物館
近日土耳其東南部發生的兩次強震,導致土耳其與鄰國敘利亞出現大量人員傷亡。據以往觀察,土耳其發生的強震往往致災性較強。過去100年,土耳其曾經發生過10次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的地震,地震震級在7.0級—7.9級之間,發生的7級以上地震造成的災害往往較為嚴重。
據報道,第一次7.8級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月6日凌晨4點17分,震中為東南省份卡赫拉曼馬拉什的Pazarcık區。第二次7.6級地震發生在當天下午1點24分,震中為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的Elbistan區。兩次地震僅相隔9個小時。鄰近震中的土耳其第六大城市加濟安泰普,很多古蹟受到了嚴重損壞。
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學與火山學研究所(INGV)所長亞歷山德羅•阿馬託7日在接受意大利ANSA通訊社採訪時說,地震激活了位於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的一條新的斷層線,導致地面發生了橫向運動,高達10米的位移,即地面沿著斷層線的兩個邊緣水平滑動,方向向左,朝向愛琴海。此外,據格陵蘭KNR廣播公司報道,丹麥和格陵蘭國家地質調查局高級研究員蒂娜•拉森表示,丹麥和格陵蘭均有震感。
土耳其全國有超過6200座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土耳其共有17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位於震區的有兩處。根據初步統計結果,位於土耳其東南省份馬拉蒂亞市中心歷史悠久的新清真寺(Yeni Camii)在2月6日的強震中崩塌。馬拉蒂亞新清真寺於去年修復並開放供民眾禮拜,訪寺建於 Haci Yusuf 清真寺的遺址上,後者在1894年3月3日的地震中被摧毀。另外,加濟安泰普省歷史悠久的銅匠集市的多個工作場所也遭到損壞,持續的大雪使救援工作難上加難。
在這次地震中嚴重受損的是加濟安泰普省的千年古蹟加濟安泰普城堡(Gaziantep Castle),以及可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世界遺產——赫夫塞爾花園(Hevsel Gardens)的數座建築物倒塌。因為這場大地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加濟安泰普”這個名字。
約翰·辛格·薩金特《清真寺入口》。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加濟安泰普位於兩河流域,是幼發拉底河沿岸最大的一個城市,人口數有兩百多萬。它是土耳其南部的大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在一個“世界十大最古老城市”的評比中,加濟安泰普的名字與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中國的西安排列在一起。
加濟安泰普(Gaziantep)最初的名字是安泰普(Antep)。一戰之後,戰敗的奧斯曼帝國被瓜分,加濟安泰普被法軍攻佔。在被攻佔前,這個古堡就是當地人抵抗法軍的要塞。後來,安泰普被改名為加濟安泰普(Gaziantep),而Gazi,指的就是“英雄”。當古堡被作為古蹟開放給公眾遊覽後,堡內新建一座加濟安泰普防禦與英雄主義全景博物館。
加濟安泰普城堡在這座城市的山丘上,城區裡保存著多個時代的歷史遺蹟。它曾被認為是土耳其保存完好的城堡之一,有研究認為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於此。波斯人、亞歷山大大帝、羅馬人、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這裡留下過統治痕跡。
最初它是一個赫梯帝國時期的軍事瞭望臺。位於市中心的制高點,整個城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而建。在公元2、3世紀,羅馬人將它擴展成為一個規模宏大的堡壘。到了6世紀,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大帝修復古羅馬的防禦工事,古堡也得到了修復和擴建。在突厥人建立的塞爾柱帝國興起後,12、13世紀,這座古堡又被大規模重建。
在加濟安泰普人心目中,古堡不僅有厚重歷史的加持,被視作“英雄之城”,更是美食之都。城裡有古老的集市、巷弄、清真寺、博物館,也有烤肉、開心果、甜點等美食,真是文史愛好者的行者天堂。地震造成加濟安泰普城堡的東側、南側和東南側堡體坍塌,殘垣斷壁滑落到山坡下的道路上,堡體一些部位出現大面積裂縫。
熱羅姆《清真寺佈道》。來源/大衛·奧斯里藝術博物館
在此次地震中受到波及的,還有一所世界一流的馬賽克博物館——澤烏瑪馬賽克博物館。它在2005年開放,是全球最大的馬賽克博物館之一。《孤獨星球》曾讚美它是“穿越整個土耳其來到這裡都是值得的地方。”
這個博物館是建水庫時搶救性保護的成果,館中收藏的馬賽克都來自距加濟安泰普四十多公里的古城澤烏瑪。澤烏瑪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後來,古城逐漸湮滅在歷史中。20世紀70年代,土耳其大興水利,推出安納托利亞計劃,計劃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建設22座大壩、19座水電站。工程推進到1987年,在幼發拉底河上修建比雷吉克水壩時,人們意外地發現了澤烏瑪古城。
在此次地震中,從加濟安泰普到加濟安泰普周邊的尚勒烏爾法、迪亞巴克爾、馬爾丁等土耳其城市,以及敘利亞阿勒頗等地,大量古蹟也危在旦夕。
敘利亞198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古城阿勒頗在這次地震中遭到了重創,舊城牆的西塔已經倒塌,露天市場的幾棟建築已被震垮。
敘利亞阿勒頗古城堡,幾千年來,阿卡德帝國、亞述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超過45個帝國或地方政權曾經統治過它。它坐落於地中海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新月沃土的北部,這個大型中世紀城堡建於13世紀,被認為是世界上古老、巨大的城堡之一。
它聳立在城中心一座錐形的小山上,以險要堅固聞名於世。一開始,阿勒頗古城堡是古巴比倫王國和亞述王國神廟的所在地,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起,神廟便被改建為堅固的衛城和軍事要塞。
在這次地震後,敘利亞文物和博物館總局的聲明表示,阿勒頗“城堡內的部分奧斯曼磨坊”已經倒塌,而“東北部防禦牆的部分已經破裂倒塌”。城堡內阿尤布清真寺尖塔的部分圓頂脫落,堡壘的入口受損,“包括馬穆魯克塔的入口”。
據土耳其《自由報》的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對地震災區古遺址的受損情況進行調查,並將儘快啟動保護和加固這些遺址的工作。
土耳其7.8級地震災害圖集 hppt://www.btdzj.gov.vn/teqdz.htm。
克勞迪歐·維塔·芬奇:《地震》,參見J.波力奧主編《理解災變》,鄭毅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日約全書》中的《約書亞記》6:20、《出埃及記》14:21-27一。參見〔美〕Bruce A.Bolt 著,馬杏垣等譯。
《土耳其千年古堡遭地震損毀》 騰訊網 新華社新聞企鵝號2/11。
《有多少兩河文明寶藏,毀在土耳其大地震中?》 中國新聞週刊 陳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