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海報,查看KennaXu 畫廊上新作品
美妙初夏,KennaXu 畫廊
攜多位全球實力藝術家作品
重磅上新一條藝術!
藝術家包括孟祿丁、讓·伊夫·克萊恩、
英格麗·弗洛斯、閆博、歐託·艾特柏格、
弗朗茨·特切爾、艾琳娜·伯克納等。
他們的繪畫創作風格鮮明、色彩動人,
本期特別專題,
我們走近KennaXu 畫廊
最近上新的多件抽象和極簡主義作品,
感受實力藝術家的不凡創作。
希望大家也能在其中找到心儀佳作,
獲得品位生活新靈感。
知名當代藝術家孟祿丁,自2015年起便參與創建央美油畫系第五工作室,致力於推動中國抽象藝術的教育與發展。廣東美術館、山東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保利文化基金、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等都機構都收藏了孟祿丁作品。
“元”通“圓”,在傳統文化中有起始之意。在孟祿丁看來,“元”接近某種空間的本質,且具有輪迴性,是孟祿丁作品主題的重要元素和核心語言。“元速”系列是一次將創作放歸自然的大膽嘗試,藝術家將觀念賦予機器,將“人”的主體性排除,讓機械動力自發形成一種抽象語言。
受主觀判斷與傳統媒介限制的畫面造型、筆法、用色等,被機器的高速運轉所打破。色彩的飛濺與高速的離心力進入混合的膠著狀態,在創造全新視覺語言的同時,畫面也依據自身成為一種純粹的表達。
“硃砂”系列作品,孟祿丁在其中賦予了傳統顏料及媒介與眾不同的概念,透過變化的創作語言,強調對藝術作品精神性的追求。
硃砂是古代煉丹術中常用的礦物材料,也是中藥之中的劇毒,在民間也常被用於避邪。藝術家希望通過運用這種特別的材料,在畫面中營造出獨特的“能量場”。在孟祿丁看來,硃砂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繪畫顏料,更是指向了與另一個維度有關的空間體驗。
孟祿丁的最新個展“孟祿丁 元·硃砂語言研究展”目前正在Kenna Xu畫廊(科納藝術中心)展出。
德國藝術家艾琳娜·伯克納的作品,邀請觀眾進入一個微妙且空靈的視覺空間。在幾乎接近於球形的柔和線條前,一個難以言狀的抽象圖形出現在觀眾眼前。
畫面上,不飽和的漸變顏色互相交織,在中央形成了一個像是觸手又像是漩渦的圖景,圖像中央發出的暖光沁人心脾,頗具視覺張力。
層層滲透的顏料凝結成螺旋狀的圖形,有時是有機可循的,有時幾乎是植物的形狀,這些組成構圖的成分,被藝術家理解為能量場,具有自主的光芒。
“我愛上了顏色,痴迷於光線。我的調色板是彩虹——穿過乳白色霧的彩虹。”藝術家如此說道。
艾琳娜·伯克納畢業於德國古老的慕尼黑美術學院,她的作品在德國、比利時、羅馬尼亞、美國、中國等全球多地展覽,受到很多藏家的喜愛。
英格麗·弗洛斯,Seeing Constable,2021
同樣來自德國的藝術家英格麗·弗洛斯,是一位專注色彩研究的藝術家,她的創作,便主要以變幻莫測的色彩為主題。
在藝術家看來,顏色本身可以直接觸動觀者,這種情感上的觸動是具有即時性和現場性的;如何展現美麗的色彩,而不讓其落於俗套或矯飾,則是弗洛斯創作中最核心的部分。
英格麗·弗洛斯認為,在顏色斑斕的色彩繪畫中,圖像的形式和形狀是由冷暖色決定的。在視覺上,暖色更加突出引入注目、 而冷色則相反。
因此,她發現可以用通過顏色創建沒有透視中心點的三維空間。當繪畫完成時,所有不同顏色組合成了一個賞心悅目的統一體,也從而達到藝術家的創作訴求:“因為顏色是通過明暗、冷暖對比等技法傳遞的,然而我的目標是將他們和諧完整地呈現,以此打動觀眾的內心。”
弗朗茨·特切爾,COLOUR HIERARCHY No.6:18,2018
來自奧地利的藝術家弗朗茨·特切爾,同樣也著迷於關於色彩的研究創作。
他的繪畫、雕塑和空間裝置,無一不是由條狀或面狀圖像標記組成的景觀空間,對繪畫節奏和色域空間本身的設計和分析,一直是弗朗茨·特切爾多年來的創作主題。
弗朗茨·特切爾,CONTRASTS COLOUR VISION No.c3:21,2021
近年,藝術家以“色彩視覺”為題創作,通過組合一系列局部圖像線條,探索了一個抽象視覺化的、讓人觀之舒適的秩序排列過程。這些圖像線條又遵循了特切爾嚴謹的連續表現原則,並沒有投入到某個具像的參考結構中,從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一條藝術現有多件弗朗茨·特切爾繪畫在售,敬請藏家點擊進入一條藝術小程序選購。
當代藝術家徐赫的創作中,既有著傳統的東方語調,又有著西式的表現語言,來自東西方的不同風格在其畫面上得到貫穿式的融合,讓作品很是精彩、獨特。
1972年出生於河南的徐赫,作品曾在何香凝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德國卡塞爾文獻館、弗里德里希美術館、北京當代藝術館等機構展出。
薄與虛之間的相襯,是徐赫繪畫上的一個顯著特點。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上都薄塗著一層顏料, 而正是這種薄,讓他的畫面充滿了變幻遊移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會讓人覺得,畫布和顏料的重量在同時減輕。
也是因為這樣的薄塗方式,使徐赫從新表現主義中抽離出來,在畫面呈現上更加親近具有傳統氣質的文人繪畫。
歐託·艾特柏格,Not Concrete RB 2021-77,2021
自1980年代末以來,繪畫已成為藝術家歐託·艾特柏格作品的核心媒介,同時他還涉足了攝影、錄像和裝置藝術等領域。
在大眾的共識裡,繪畫一定程度上是站在新技術、新媒體的對立面,而艾特柏格在新舊媒介中追求的結果則是截然不同的:攝影作品和裝置藝術是基於主題概念,而繪畫則關注把圖像作為審美對象的各種可能性;他的創作因此以抽象風格的幾何畫面為大眾所知。
從事創作多年來,藝術家歐託·艾特柏格在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奧地利林茨、西班牙費拉特尼等歐洲多地辦展;私人藏家更是遍及歐洲及北美。
五月一條藝術上架多件歐託·艾特柏格作品,喜歡此類風格的藏家不要錯過。
當代實力藝術家閆博,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並在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多個城市舉辦個展;出版有《閆博油畫集》、《老友記——閆博油畫集》、《看到美好——閆博作品集》等十餘本畫冊。
從2013年起,閆博開始專注於立體抽象作品的創作。在其中他重新思考了材質的轉變於個人想法的融合,將藝術的自由貫穿於創作,突破畫框對藝術家意念的束縛。
在創作時,閆博以木板為底,結合亞麻布和丙烯材料為創作的主要材料。用這種可塑性強的媒介,支撐起復雜多樣的結構,同時凸顯作品豐富肌理,營造出一個全新的創作模式。
作品中,下一層雖然被上一層所覆蓋,但上一層或有或無的痕跡卻能在下一層中隱隱透露出來,這樣的層層疊加,指向的便是時間的堆疊與消磨,頗具藝術家哲學性的思考。
德國藝術家丹尼爾·舒伯特出生於1984年,曾於知名的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他的作品將所見所感化為本質,展現了一個變幻微妙的色彩與光線空間。
在創作中,他專注基本的繪畫元素——框架結構、畫布質地與繪畫媒介的一致性,由此產生了讓人印象深刻、浮想聯翩的圖像。
而丹尼爾·舒伯特的工作方式與其作品呈現的狀態相仿,平靜專注的精神力量彷彿遊走在能夠凝固時間的畫面之中,打動人心。
對光線與物體細緻的觀察,始終是舒伯特作品的基礎,他將近距離的光線觀察,重組為平衡、抽象、色彩變幻的繪畫;本質上這些畫面幾乎是冥想式的,藝術家通過形狀、顏色和繪畫技術上的創新,表現出極致的柔和與寧靜感,這種美好的感覺也不禁讓人打開想象世界的大門。
從2013年起,丹尼爾·舒伯特在德國、荷蘭多次舉辦個展,目前已是處於畫風成熟的實力藝術家;目前一條多件作品在售,很是值得關注。
德國藝術家萊因哈德·羅伊,用其極簡、抽象的畫風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創作理念和想法總是以設計圖為基礎,藝術家也遵從設計師一樣以精確的方法創作。
萊茵哈德·羅伊的作品涉獵繪畫、雕塑、攝影、設計和建築等領域,他繪畫中這些極簡的點、線、面、創作靈感,則意想不到的來源於音樂及大自然。
多年來,點的各種變化和由點、線構成的網格,一直是萊因哈德·羅伊在各種媒介上的創作主體。通過這個簡單的幾何基本形態,藝術家不斷構建出新的視覺空間——從一個簡單的點,藝術家表達了創造出無限宇宙的可能性。
萊茵哈德·羅伊1948年出生於德國克利騰,在德國、西班牙、美國、法國、匈牙利等國家多次舉辦個展及參與群展。
出生於1960年的法國/加拿大藝術家讓·伊夫·克萊恩,是一位始終敢於推翻自己、及不斷嘗試的藝術家。早期他踐行抽象繪畫,再經歷了各種當代藝術思潮的碰撞後,如今主要以表現主義為其創作手法。
他的作品在巴黎、紐約、杜塞爾多夫、柏林等世界多地亮相展出。
具象繪畫和雕塑對他來說,是富有表現力和生命力的創作形式。克萊恩從古典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同時還結合當代流行的塗鴉、亞文化以及新科技元素進行創作。
讓·伊夫·克萊恩,Super Hero,2020-2021
古希臘神話是克萊恩作品中重要的主題之一,故事中的諸神形像也是他重要的靈感來源。 對古希臘哲學體系中神秘主義的興趣,使得他的繪畫看起來像是一個未解謎語。
在克萊恩眼中,藝術的迷人之處也正是在於創造開放式的對話——“現實中的話題空間總是相對較小,藝術帶來的對話空間則更加寬廣和有趣。”藝術家更是通過創作,在想象中與古代先哲大師們對話、與藝術史對話、與觀眾對話。
藝術家王野夫,回顧性個展“無聲”四月底剛在Kenna Xu畫廊落下帷幕。
紙本繪畫是藝術家數十年來的主要創作媒介,他通過對工具和媒介屬性長久深入的探索,在黑與白的寧靜中營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平衡,以及一個全新的視覺空間。
他的筆畫間還透露著個人的生活經歷及情感,由此形成無聲但十分細膩的表達。
於王野夫而言,繪畫創作是一種漫長的修行。簡潔的圖像隱匿於模糊的鉛筆線條間,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描繪,一筆一畫、一色一塊,直至達到藝術家心中滿意的效果。
對紙筆材料及表現形式的專一,意味著藝術家創作思想的純粹和深厚,僅用一支鉛筆便塗抹出具有詩性的明暗交替,一個高度抽象的精神空間展現在觀眾眼前,給人留下不同凡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