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眾多,低價起拍。
“日本美物專場”薈萃眾多頗具匠心的手工精品,包括朱漆沉金內蒔繪硯箱、琳派高蒔繪秋草圖火缽、竹編花器、龍玉作布袋和尚根付、前金具等近百件匠心雅器,以及一系列似錦若夢的浮世繪佳作,品味旖旎東瀛的自然之韻與市井意趣。
本場買家傭金為10%,第一場、第二場分別於5月12日、13日晚22:00點依次截拍。
本場重點拍品
估價:RMB 35,000-40,000
此件拍品外觀紅色部分使用的是朱漆和戧金工藝,在日本戧金也叫做沉金,都是在日本傳播頗廣的中國傳統工藝,盒內使用了日本傳統蒔繪技藝,是鎌倉時期出現的高蒔繪,外部的公雞、內部的鯉魚皆是中國的吉祥圖案。
估價:RMB 12,000-15,000
天女的說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梨俱吠陀》中就已出現,天女被音譯為“阿波斯羅絲”。
估價:RMB 15,000-18,000
本拍品產自紹和時代,題材為靈猴,猴子健壯俊美,栩栩如生,頗為可愛。
估價:RMB 15,000-18,000
加納鐵哉是加納甚左衛門的次子,本名加納光太郞,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南宗國畫和雕刻技術,是明治到大正期著名的雕刻家、畫家, 善於在很多材質上刻繪。
他曾在12歲一度入佛門修僧行,習佛畫與雕刻。文久3年(1863)拜於著名禪師雪澤紹璞門下修行禪法,並學習繪畫。明治10年(1877)因承製大久內務卿之文房道具而聲名遠播。
估價:RMB 20,000-30,000
印籠起初是用於攜帶印章,後來被用來攜帶藥物,到了後期,又演變成為古代男性和服的裝飾品。
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印籠的製作日趨繁複豪華。印籠自上而下可分為根付、緒締、印籠三部分。
本件印籠體量較小,其上雕刻有麥船和波濤圖案,做工精湛,欣賞、把玩兩相宜。
估價:RMB 50,000-80,000
根附是一種源自日本的手工藝品,和中文中的“末端”、“依附”意思相同,指的是依附於絲繩末端的裝飾品。
起初的根附是用簡單的樹根、貝殼、石塊等自然材料製作的。根附通常都會有繩孔,用來穿過提物的絲繩,以便將其牢固固定在繩上。
在曾經存在的300年裡,它從一種簡單的實用品發展成了一種被不同文化地域所欣賞和追捧的藝術品。
基於造型的多樣性,根付分成了不同種類,本件拍品屬形雕根附,也是常見且被喜愛的根附種類。
估價:RMB 40,000-60,000
根附的使用在十六世紀就有記載,那時的根附並沒有設計造型一說,使用的大多是自然的貝殼,骨頭或者竹子,以實用為主。
從十八世紀中期開始,民間對根附的需求不斷增加,日本出現了大批高水平的專職根附師。十八世紀晚期,根附雕刻已經發展出了不同的製作流派,並都傳承著獨自的造型特徵與雕刻技法。
此件拍品題材是布袋和尚,其作為七福神中唯一有真實人物原型的一位神明,原型是中國唐代末年的一位僧人——契此。
估價:RMB 100,000-150,000
黑田泰藏(Taizo Kuroda)曾先後旅居法國、紐約、加拿大,其間結識了日本陶藝家島岡達三,經其介紹進入陶瓷領域,學習製陶的技藝,隨後逐漸發展,建立了屬於他個人的藝術風格。
1991年,他在日本伊豆半島建立了自己的住所和工作室,並於次年開始了他白瓷器皿的創作,而這也可以視為他由之前的設計階段向藝術創作階段的轉型。
估價:RMB 20,000-30,000
估價:RMB 15,000-18,000
在日本的提物中,“前金具”是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它們的作用是菸絲包、錢包上的紐扣,日本匠人在這枚小小的紐扣上大做文章,用各種金屬、合金,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設計,做出了一枚枚精美得令人髮指的“紐扣”。
前金具題材多樣,匠人作品中細膩的線條生動表現了種種人物眉眼,枝椏蔓草,鳥獸皮毛,頗有意趣。
琳派 高蒔繪 秋草圖 火缽
年代:明治(1868-1912)
尺寸(釐米):27*27*24
材質:木,漆,螺鈿,金屬粉末
估價:RMB 20,000-30,000
估價:RMB 18,000-22,000
估價:RMB 15,000-18,000
估價:RMB 10,000-12,000
估價:RMB 18,000-22,000
估價:RMB 15,000-18,000
估價:RMB 25,000-30,000
估價:RMB 8,000-10,000
估價:RMB 9,000-12,000
估價:RMB 8,000-10,000
估價:RMB 8,000-10,000
金蒔繪花卉紋硯箱
年代:江戶(1603-1867)
材質:木,漆,金屬粉末
尺寸:21*23.5*5 cm
估價:RMB 5,000-8,000
估價:RMB 8,000-10,000
估價:RMB 5,000-8,000
最後再次提醒: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