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誰,會拒絕敦煌的召喚呢?
高低錯落的洞窟,蔚為壯觀;精美絕倫的造像,生動傳神;五彩斑斕的壁畫,絢麗奪目……千年的光陰在這片戈壁大漠上沉默流逝,向世人昭告這裡曾經的繁華與熱鬧。
其中的壁畫,就是敦煌最廣泛深入人心的藝術。
敦煌,被人們稱之為“沙漠中的大畫廊”,現存735個洞窟、2400餘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壁畫。
一幅幅尊像畫、佛傳故事畫、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神話故事畫、佛教史蹟畫、佛教經變畫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些色彩鮮豔的壁畫在歷經風霜之後,仍不減光輝。
莫高窟第57窟南壁-脅侍菩薩像 圖源/甘肅省文物局
要讀懂敦煌之美,一定要學著讀懂壁畫裡的豐富世界。以下這篇敦煌壁畫入門指南,分享給你~
01.
怎們穿,看敦煌:
巧用色彩,玩轉混搭
敦煌壁畫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信仰佛教、出資金開窟,不僅出資繪製佛教題材,還把自己的流行理念、生活畫像繪在窟中,這些人就是供養人。
可能他們早早就意識到自己要被後世當作穿搭的範本,所以虔誠信仰之餘,在服飾的研究上頗有建樹,他們以穿出自我真色彩為準則,將潮流玩轉於掌心,創造出顏色搭配的兩大秘訣:
一是藉助同類、類似色的搭配,產生變換效果。如莫高窟98窟《新婦小娘子供養像》中,兩位女性身穿大長裙、深紅衣袖外加黑色點綴,整體相似顏色的相互搭配,柔和中表達出華美。
莫高窟98窟-新婦小娘子供養像 圖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二是對比色的搭配,尤以紅配藍最為常見。在莫高窟第9窟女供養人像中,三貴婦衣飾華麗,雲髻花釵、團花錦服,氣派非凡,另五侍女形體較小,衣著簡單無紋飾,無題記,偏立一隅。身份地位明顯不同,這種對比色使得畫面具有震撼力,尊卑貴賤盡在不言中。
莫高窟第9窟東壁-女供養人行列 晚唐。圖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光研究色彩搭配就想在服飾界立足顯然是不夠的,人們另闢蹊徑,開創了“胡服漢裝”的全新風格。
首先,胡人以漢服為潮流,不僅在民間百姓中廣泛傳播,而且受到了敦煌上層階級的喜愛,備受大力提倡漢化的統治者恩寵。
上朝的正式官服全仿效漢裝,流行曲領橫頸,寬袍大袖;貴族長者常是頭戴合歡帽,著交領寬袖袍服,腰束帶,體現灑脫不凡的風度;婦女的服裝也仿效江南貴婦,流行曲裾繞襟,飛髾飄動。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國王與貴族服飾 西魏 圖源/微博@莫高窟
同時,漢人也以胡裝為時尚——胡服簡直太實用啦!上自官員、下至士庶均以袴褶為常服。頭戴籠冠,腰繫蹀躞帶,腳穿靴子,這樣一穿,出門在外都方便了不少。
莫高窟285窟南壁-騎兵戎裝 西魏 圖源/微博@莫高窟
沒錯,壁畫就是敦煌人的時尚大片,“潮流”這玩意兒都是他們玩剩下的!
02.
怎們吃,看敦煌:
煙火人間,風味長存
人生得意須盡歡,胡吃海喝需盡興。處於“黃金地帶”的敦煌,絡繹不絕的商客除了帶來了繁忙的交通,同樣在此留下了琳琅滿目的美食與飲食習慣。
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情境在敦煌壁畫中也可隨處可見。
莫高窟第23窟-耕作圖 盛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與如今浩蕩沙海的氛圍不同,古時敦煌是由南山流來的古氐置水(今黨河)氾濫所沖積而成的綠洲,經過西漢、東漢、魏晉的開發,成了一處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穀類、豆類、乳製品應有盡有外,還不乏國外進口的蔬菜、水果。
其中,麵食從古至今都是西北人民的摯愛。但路上帶著大碗寬面著實會讓味道大打折扣,經過幾番對比,餅憑藉著易保存、便於攜帶,而且能根據個人喜好加料而在眾多主食中拔得頭籌。
莫高窟第236窟-食品 中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在莫高窟第159窟壁畫中,就有一幕生動地描述了兩人站在放著和好的面的圓臺邊製作著燒餅的畫面。
敦煌人對餅的喜愛可謂達到狂熱,至少發明了26種餅,強勢改變了過去吃粟、黍的飲食方式。
莫高窟第159窟-食品 中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提起西北的美食,就少不了肥美牛羊肉。畜牧業發達的敦煌,這些優質的肉類絕不會斷貨。莫高窟第61窟、第85窟、第156窟等,都出現了“肉鋪”的場面。
與現在肉店的營銷方式不同,當時更時興現殺現賣,絕無中間商賺差價。
牛肉吃膩了,就換羊肉、豬肉、駝肉,水煮吃膩了,就換烤炙、手抓……總之,每天都能解鎖一項吃肉新方法。
莫高窟第85窟-肉鋪圖 晚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人好客,且有局必有酒。使節來訪,來一杯,朋友聚會,來一杯。期間還伴有舞蹈與音樂,好不熱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喝盡興不罷休。
8世紀中國吐魯番的供佛粟特人壁畫
莫高窟第108窟-宅子酒肆 中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喝酒除了要酒量好,酒的質量也很重要。用葡萄釀酒,是敦煌人的傳統。在內地難得的葡萄酒,卻是敦煌人常喝的品種。為了專業化生產,出現了專門的釀酒作坊。
在榆林窟第3窟的釀酒圖中即有一爐灶,灶臺上疊壓四層大小不同的方形和梯形器物,頂部有煙囪。一女子半跪在灶前向爐膛裡添柴,另一女子持缽站在灶旁,地上放著酒壺、高足碗、木桶、貯酒槽等用品。
榆林窟第3窟-釀酒圖 西夏 圖源/敦煌研究院
越看飲食題材的壁畫,越覺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敦煌人的煙火江湖,不是想學就能學會的。
03.
怎們住,看敦煌:
擇一座城,愛一個家
如果能回到古代,那住在敦煌,便能盡覽世間繁華了。當時著名CBD的各種建築形象,如宮殿、闕,還有監獄、墳墓、橋樑等等,敦煌壁畫全都有。
敦煌的居住建築,與其他地區一樣既有王宮宮室、豪門深宅, 同時也有普通人家的院落和茅屋。
莫高窟第431窟-院落場景 初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但身處不知何時就會戰亂的年代裡,這些的“房奴”們為了避免一不小心就沒家的風險,將“家大家小,堅固就好”的理念根植於心。“城”作為防禦系統頂尖的建築,廣受好評,是敦煌壁畫中最常見的類型。
如莫高窟北魏257窟“須摩提女緣品”圖中宅院的三面就有城垣圍繞,一側有門樓,院內有堂,堂後有四層望樓,樓後有園,牆頂雙線,代表土牆上加築的女牆。宅第的牆垣上有突出並高於城垣的墩臺顯示出城牆的防禦功能。
這種典型的建築特色也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敦煌的塢堡形象。
莫高窟257窟-須摩提女緣品·塢堡 北魏。圖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和現代人講究風水一樣,敦煌民間對修建家宅十分重視,他們有一種牢固的風俗觀,認為“宅小六畜多”。多養馬牛羊豬狗雞,即意味五穀多,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了。一回家看到一家老小和和美美,哪還會想煩心事?
莫高窟85窟-院落馬廄 晚唐 圖源/微博@莫高窟
此外,敦煌的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佛寺、塔的出現給這個城市在先進的基礎上增加了新色彩。因佛教文化直接來源於西域,所以便有圓券拱、希臘式柱頭、蔥頭形龕楣等具有西域建築特色的形象。
272窟窟頂-圓券拱天宮 北涼 圖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佛塔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信仰佛教的人們一定不會忽視對佛塔的建設。
敦煌早期的壁畫中,佛塔保留了濃重的異域色彩,不乏埋藏屍骨的“墳冢”窣堵波;而後,不斷受到漢地文化影響,湧現出樓閣式、亭閣式;此外,還有佛教密宗色彩濃厚的金剛寶座式。
窣堵波 莫高窟31窟 盛唐 圖源/微博@莫高窟
金剛寶座式塔 莫高窟428窟 北周 圖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尤其在隋唐這樣社會發展鼎盛的時代,人們生活富足也不忘感謝佛的庇護,將佛塔修建得更加華麗高大。
第172窟南壁-觀無量壽經變(局部)盛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如今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建築師們假如穿越到古代敦煌,說不定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學徒呢,敦煌壁畫這部“建築寶典”可得緊緊抓牢!
想來令人唏噓、又內心熾熱——曾經的“國際大都市”敦煌幾經變遷,已被風沙改了面貌;但敦煌人創造出的文化藝術卻不會泯滅。
莫高窟第320窟-長河落日 盛唐 圖源/敦煌研究院
被稱為“牆上博物館”的敦煌壁畫,是佛教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敦煌人日常生活的見證者,每一筆都是聲情並茂的歷史講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