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對Galaxy S21 Ultra、Galaxy S22 Ultra、Galaxy S23 Ultra,這三代三星Galaxy S系列的這三代頂級旗艦進行了一次評測。此次測試的詳細內容,大家可前往《Galaxy S23 Ultra老用戶評測:三代“機皇”的演變》查看,但其中的一點測試結果近期也引發了我們的關注。
在這次測試中我們發現,最“古老”的Galaxy S21 Ultra如今似乎煥發了新的生機,在理論性能測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安兔兔評測的綜合成績更是超過82萬分,幾乎達到了同一時期許多搭載驍龍888硬核遊戲手機的水準。
而在GeekBench 6.0.0的測試中,其單核/多核成績分別達到了1503和3925分,與搭載下一代旗艦主控驍龍8 Gen1的機型也相差不大。
並且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們測試的這臺Galaxy S21 Ultra經歷了兩年多的重度使用,閃存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掉速,因此按理來說在性能上是不如新機狀態的。但與此同時,這款機型的存儲組合版本,卻是當時市面上少有的16GB+512GB。
相比之下,Galaxy S22 Ultra的表現就顯得不那麼搶眼了。雖然在安兔兔評測中的綜合成績較Galaxy S21 Ultra有著較大的進步,但與同期同平臺的機型相比並不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測試中的Galaxy S22 Ultra為12GB+512GB版本。儘管三星的旗艦機型一向在性能調校方面並不激進,但對比此次Galaxy S21 Ultra與Galaxy S22 Ultra的理論性能測試結果不難發現,兩者的內存差異對測試成績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此前我們曾多次在相關內容中表示,“旗艦機型往往會擁有更長的性價比優勢”,這樣的優勢既有來自旗艦SoC的性能,同時也有大容量存儲組合所帶來的加成。由於手機SoC的GPU紋理緩存同樣需要從內存中共享,因此內存越大的GPU就能分得越大的顯存,並有效提升圖形性能,因此相較之下在整體性能上自然也有著更好的表現。
當然,旗艦機型面向的往往是預算相對充裕的消費者,對於預算有限的朋友來說,如今幾乎已經成為標配的內存擴展技術,也同樣是一種解決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內存拓展技術是從存儲空間中劃分部分容量作為內存使用,可以增強多任務同時運行的能力,而對性能提升的幫助則較為有限。
以我們此前測試過的iQOO Z7為例,這款配備了內存融合3.0技術的機型可支持最高8GB的內存擴展。在理論性能測試環節中,iQOO Z7的表現與同平臺機型基本在同一水準,但在多任務切換的流暢度方面則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因此對於購買中低端機型的朋友來說,雖然廠商通常不會提供更高的存儲組合,但在相同配置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配備有內存擴展功能的機型對於日常使用的體驗,也會有著一定的幫助。
其實在Galaxy S23系列正式發佈前,曾有爆料信息顯示,該系列入門機型或將會提供8GB+128GB的存儲組合版本。但由於具備更高性能的新款閃存顆粒具備更高的堆疊層數,因此不會推出較小容量的版本,所以在同款機型的較低容量版本中,就有可能會使用性能相對較差的老款閃存顆粒。
與新款閃存相比,老款閃存顆粒往往會在性能、使用壽命,以及功耗等方面存在“隱患”,因此對於用戶而言,還不僅只是存儲空間不夠用的問題,還可能會有諸如安裝、啟動應用更慢等問題。所以對於購買中高端機型的朋友來說,如今諸如128GB這樣的低配存儲版本,就應該儘量避免選擇。
但許多國內品牌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並早在2020年就已經開始陸續在中高端機型上淘汰低配版本。例如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此前就曾在一加Ace2發佈前公開表示,後續Ace系列將徹底淘汰8GB(內存)、直接12GB起步,並(推動)普及16GB內存。而目前在一加近期推出的機型中,也已不再提供128GB的存儲版本。
所以對有換機需求的用戶而言,在我們看來,如今在旗艦級機型上12GB+256GB已經應該作為起步版本,而至於更高的16GB內存或1TB存儲版本,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三款“奇葩”硬件,展現了谷歌對Android生態的認知
谷歌剛剛發佈的這三款新機,設計思路明顯有些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