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應該還記得,週一本花寫了部非常規的“整活”動畫《15名動畫人》。
(館花:說不記得的家人是金魚的記憶嗎!)
其中有一位叫中澤一登的導演,代表作有《混沌武士》《恐怖殘響》等。
而早在此前的《天才嘉年華》中,本花還提過一位叫渡邊信一郎的導演。
他的作品裡也有《恐怖殘響》。
真是太巧了。
好的,既然彼此都這麼有緣,那咱們今天就來聊聊《恐怖殘響》吧。
(請家人們對這生硬的轉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啾咪!)
01
豆瓣8.4:
“我曾聽到東京的一聲巨響”
《恐怖殘響》,又名《東京殘響》。
作為一部親自被文化部點名、禁播的番,這“限制級”的檔次可不是一般的高。
但其實還有不少觀眾猜想,被禁並不是這部作品真的太限制級,而是裡面有句臺詞說咱們和隔壁戰鬥民族只要一美元就能辦假信用卡。
笑死我了,神經病啊!
這不就是妥妥的造謠,這不被禁誰被禁?
話題回來,《恐怖殘響》是渡邊信一郎醞釀多時的原創動畫,沒有改編自任何小說或漫畫。
儘管沒有任何原作人氣作基底,但是其獨特的上色風格,精緻的作畫,細膩的陰影處理,外加——
菅野洋子的音樂,超擅長爆炸場面刻繪的橋本敬史,動作戲超帶感的鹿間貴裕,作為副導的立川讓,作為導演的渡邊信一郎……
這樣的陣容讓《恐怖殘響》在一開播仍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度。
這裡還要提一提製作公司MAPPA社,不論是此前介紹的《Banana Fish》,還是《冰上的尤里》《咒術回戰》《進擊的巨人》和《電鋸人》,頻出佳作的他們最令本花欣賞的一點,就是我行我素。
一年8部這麼可怕的產出量(2020年),他們就憑藉一條宗旨:“能獻祭則獻祭,不能獻祭則外包。”
而不能外包的就自己想辦法湊合做,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最後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動畫。
《Banana Fish》
但這樣的“任性”卻一次又一次地被證明是合理的。
其中《恐怖殘響》是MAPPA社歷史上的一部重頭作品,許多人注意到他們,正是因為這部番。
《恐怖殘響》這番其實並不長,它一共才11集,每集算上OP和ED都才22分鐘,而每集純正片的時長加起來也就差不多3.5個小時(約220分鐘),就比《復聯4》(182分鐘)長一點點而已。
所以完全可以將其當做一部電影看待。
事實上,本番的爭議還是相當多的。
有些觀眾認為它的節奏不夠好,甚至上升到認為這是渡邊信一郎寥寥無幾的“爛片”之一;還有觀眾認為劇情到後面有些簡單,部分人設也有些單薄。
這就要簡單說回它的劇情。
某天,日本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奇怪的視頻,視頻裡有兩個帶著面具的男人,預告了日本東京某座知名建築在第二天的某個時間點,將會被炸彈襲擊。
可是,除了一個叫柴崎的警察稍微察覺到怪異外,沒有任何人講這件事當真。
然而第二天,在預告的地點、時間裡,那棟大樓真的炸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恐怖事件中,雖有幾十人受了輕傷,卻無一人死亡。
這是怎麼回事?
02
曾有恐怖殘響,是生命的絕唱
其實,這部番講述的是一個自稱為“斯芬克斯”的組織,在東京故意引發多場爆炸襲擊事件,跟警方甚至美國FBI等周旋智斗的故事。
本番在前中期有三個視角。
第一,是“斯芬克斯”也就是主角們的視角。
事實上,“斯芬克斯”僅有兩名成員,一個叫Nine(數字9),一個叫Twelve(數字12),都是才十幾歲剛上高中年紀的少年;此外,就是一名同為高中生,叫做三島理沙的編外人員。
他們策劃了東京多起重要地點的爆炸,有商業辦公樓、有祭拜的神社、有警局、有地鐵……他們還設計奪取了日本政府秘密製造的一顆原子彈,並在行動後留下了“VON”的字眼。
他們看似是有著反社會人格的犯罪者,可事實上,他們所策劃的行動中,沒有任何一位無辜民眾傷亡,直到另一個女孩的出現。
第二個視角,是一個叫Five(數字5)的女孩的視角,她的身份是被美國政府與FBI同時派遣的核緊急支援隊(NEST)的原子能科學家。
可她與Nine和Twelve卻是舊相識,因為他們來自同一座人間煉獄。
Five喜歡Nine,大概從小就是。這次來到日本,既是為了被就是為了再次和Nine進行博弈,又或是為了當初他們丟下她而設置的考驗和懲罰,更為了親自見一見Nine。
Five瞭解他們的為人和作風,於是掌握主動權,先他們一步將炸彈設置在下一個地點。可是美方毫不顧及民眾的性命,如果Nine和Twelve不去拆除炸彈,那麼屆時在那個地方的人將全部被炸成灰燼。
無法,Nine和Twelve的炸彈計劃被迫中斷。放置炸彈的人,變成拆除炸彈的人;而保護人們的一方,卻驟然成了要置人們與死地的一方。
Five和Nine、Twelve就像兩個極端,兩個極端的碰撞是驚天動地的,因此就有了另一個視角。
柴崎警官,警視廳的刑警,以前是搜查一課的王牌,卻因為在一次調查中觸碰了不該觸動的核心,於是被調離原崗,在文書處當了許久的鹹魚窗邊族。
他為人很是剛正忠直,但他忠的不是警部,而是日本民眾。
當“斯芬克斯”安裝炸彈的行為危害到公共安全時,他義無反顧地推理謎底,想方設法地阻攔和釣出“斯芬克斯”。
可後來,他發現真正威脅社會的另有其人,而“斯芬克斯”其實毫無惡意,只是想借這樣的方式揭開某件塵封的慘痛往事。
後來哪怕他再次經歷無限期停職、被威脅等事,他依然單槍匹馬的就深入事件核心,查明瞭當年的真相。
《恐怖殘響》借Five和Nine、Twelve之間對立又彷彿親密無間的關係,柴崎和Nine、Twelve之間分而合之的矛盾,柴崎和Five雖陣營一致卻貌合神離的立場等獨立的三條線,引發觀眾對故事的好奇與探索。
而這些線匯聚的交點,正正通往整個故事的高潮與核心。
——那是一群被淹沒在時光裡無法發聲的人們以恐怖的方式,完成生命的絕唱。
03
有的話只能欲言又止
有的話只能詞不達意
之前本花曾為家人們介紹安利過《Banana Fish(戰慄殺機)》,這是一部令人心頭久久鈍痛的悲劇。
《恐怖殘響》也是一部悲劇,但是相對隱晦。
上個世紀戰敗後的日本有一個雅典娜計劃,這是一個以復興國家、培養人才為名,對極少數具有超高潛力的孩童進行肉體和精神上改造的計劃。
這種實驗要求試驗品也就是孩子們,年紀不能超過五歲,在全國福利院進行測試挑選後,選出了26個孩子,而這些孩子全都沒有姓名,僅以數字代稱。
這種改造自然是非人道的,在某種試劑的刺激下,許多被實驗的孩子都受不了折磨,崩潰甚至死去,活下來的僅有“斯芬克斯”的Nine和Twelve,美國政府、FBI的科學家Five。
而其中,Nine和Twelve是中途逃出來的,Five是唯一通過實驗的。
值得注意的是,Nine和Twelve的人格差異與人氣差距之間的關聯,是相當有意思的。
Nine,那個一開始有著淡漠冰冷眼神的男孩,某種意義上他是這之中最意志堅定、勇敢機敏的人。
自始至終他來到東京的目的只有一個,他要讓雅典娜計劃的真相大白於天下。
這些被困在計劃中的孩子從未被世人記得,從出生被棄養,到為國獻身在實驗當中死去,他們的生命,早就名存實亡。
但新時代的新新人類早就不太關心這些內容了,並且他們沒有根基沒有朋友更沒有社會地位,人微言輕的說出來會否再次被上位者掩埋,又有誰會真的聽?
他想,要讓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他們身上才好。
Twelve則與Nine完全相反。他在很多觀眾心裡並不算有人氣,因為他竟然為了一個認識沒多久的女孩三島理沙,而背棄了與他相依為命多年的Nine。
在一場絕不可能逃生的爆炸倒計時中,Twelve不僅毅然決然丟下Nine去拯救理沙,還為了能保住他和她的命,而選擇犧牲他和Nine策劃等待良久的計劃——他說出了原子彈的藏匿位置。
這顆原子彈,是讓世界不得不關注與正視他們、雅典娜計劃甚至日本上層的關鍵。
也就是說在彼時,他為了一個女孩,選擇放棄籌謀多年的計劃,哪怕真相會被永遠掩埋。
這有些像哲學經典問題“火車困境”,撞一個還是撞五個?犧牲一個女孩還是掩埋23個孩子死亡的真相?
選了後者的Twelve和手無縛雞之力的三島理沙,這麼看好像是都挺令人討厭的。
但Nine和Twelve雖然來自同一個地方,但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Nine的執念是公開真相,如果說他的渴望代表的是更宏觀的層面,那Twelve真正的渴望,代表的就是具體、渺小、平凡的個人層面。
Twelve曾對三島理沙說他們其實從未被人需要,無論是被父母拋棄,還是作為可有可無的試驗品。可見他也會如此渴望被人需要。
而在一開始,被校園霸凌、被家庭折磨而迫切想逃離的三島理沙,就向他求了救。
那一瞬間,他被需要了。
在本花看來,Twelve和三島理沙是否被觀眾喜愛、理解,本身沒有那麼重要,包括Nine也是一樣。
他們有各自的所求和歸宿,當一個人的執念太強烈時,世人的品評對他們而言不再有所謂。
事實上這部動畫想質問的是:
當一個被剝奪存在的人,想要通過所謂正常且正確的渠道發聲,卻始終不被聽到時,他該怎麼辦?
看到這兒,想必大家也明白,這部番並不是什麼反社會題材,而本番之所以只有8.4的評分(當然8.4並不低),在於他有些想說的並沒有說完。
就像《恐怖殘響》結尾,逐步引導警方抽絲剝繭追逐真相,甚至想要親自公開內幕,卻屢次受到阻撓的Nine一樣。
開心的是,在動畫裡,他們的存在最終被人們記住,他們的聲音最終為世人聽聞。
《恐怖殘響》雖然並不完美,但它的內核無可挑剔,它番內番外都在陳述一件事。
當一個人想說什麼的時候,有的話也許會是詞不達意的,有的話還可能會是欲言又止的。
“極簡少女”系列晴雨傘,2023版全新迴歸!
陪你度過每個晴雨天~
▽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