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養老話題成為了焦點,適老家居產業背後的萬億市場,也再度引起了各大家居企業的關注。事實上,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早有不少家居企業開始摸索“適老家居”的風口,從衛浴到寢室,從智能家居到定製家居,包括喜臨門、東鵬、志邦、金牌等巨頭早已入局。只是,相較於歐美日等國家而言,中國在“養老領域”仍屬新手,如何打造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適老家居,企業又該怎麼尋找適合自己的賽道,仍需要行業一起探討!
“適老家居”離爆發還有多遠?
當70後、80後一邊吐槽幹不動996的工作,一邊在社交平臺表示想退休的時候,其實我們離“老齡化社會”已經越來越近了,畢竟中年人都開始老了,那父母輩只能“更老”了。
目前來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8億,佔全國人口的19.8%,估計老年人口會在2035年達到4.2億,佔比提高至超30%,那時候我國將進入深度的老齡化階段。
老年人規模持續增加,那他們是否願意為“適老家居”付費呢?畢竟只有消費土壤足夠大,市場才能發展起來。
據京東《2021老年用戶線上消費報告》顯示,適老家居領域的消費增長近1倍,西南證券推測, 2025年我國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將超5萬億元。
除了消費品之外,家居適老化改造服務也逐漸受到更多老年人的青睞。在中國國情之下,90%以上的老年人都更傾向居家養老。住建部數據顯示,居家環境的適老化改造直接市場份額約為3萬億元。天貓家裝推算,家居適老化改造在C端市場的容量佔比約為10%;目前全國有1.4億套的住宅亟需全面實施適老化改造,按照每套住宅平均2000-3000元的改造價格推算,家居適老化改造的C端市場規模約在3000-5000億之間。
除了消費端頗具市場發展潛力之外,目前相關政策對適老家居產業也是利好不斷。比如早在2020年,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推動各地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護條件,滿足城鄉老年家庭的居家養老需求,家居適老化改造工程開始“提速”。
去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進一步推進老年用品產業的發展。在去年底發佈的《擴大內需戰略綱要》中,也提到了推動養老、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
我們認為,在需求端和政策端的“雙輪驅動”下,適老家居市場正釋放出巨大潛力,有機會成為未來泛家居行業可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方向。
龍頭企業已率先入局
不少企業早已嗅到了商機,並搶先在相關賽道佈局,比如不同家居領域的頭部企業,均紛紛劍指“養老”。
比如東鵬衛浴早在2021年便推出了“康養站”空間,包括人體感應地面、石墨烯熱暖牆板等,打造適合老人的溫暖舒適的浴室環境。
不少定製家居企業也推出了養老家居的定製產品,比如志邦家居推出的適老公寓以人性化設計+智能化系統,雙重保障老人日常安全,金牌廚櫃旗下的“康小金”,後者主要為不同養老場景提供專業化空間體驗。
不少寢具、家電品牌也試圖分一杯羹。喜臨門接入華為生態,可檢測老年人身體狀況的智能關懷床墊;美的則推出了適老化家居品牌“美頤享” ,包括熱水器、坐式淋浴器、智能藥盒飲水機等多款新品。
除了巨頭跨界進入適老家居領域之外,也有部分家居企業瞄準“養老賽道”,成為專業的養老家居品牌。比如世道養老,主打適老化電動床;建霖家居則圍繞廚房、衛生間、浴室等生活場景打造適老化產品;天壇傢俱則是提供老年家居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而京東、天貓等互聯網巨頭也不甘落下。比如天貓家裝家居早已成立了適老產業部門;京東也聯合各大家居品牌推出相關的適老產品套餐,兩大平臺都能在整合消費數據、提供銷售平臺上給予相關企業更多助力。
不過,我們梳理了大部分適老家居產品線,發現各大企業要深入探索適老家居行業,則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方面,大部分跨界進入適老領域的企業,比如喜臨門、東鵬、美的等,其適老產品更多是在現有家居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便捷性等輔助功能來改造產品,在專業性和差異化方面略顯不足,也很難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實際生活需求和體驗感。
另外,家居企業要往適老家居深入研究,必然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資金,投入大、回報慢是行業痛點之一。
跟歐美日等國家相比,中國才剛進入老齡社會,適老產品的供給也相對匱乏。比如目前全球有6萬多種老年用品,光日本就有4萬多種,而我國僅有2000多種,與發達市場的距離仍較大。大部分家居企業能否堅持長期主義,真正重視起適老傢俱業務線,則恐怕還要打個問號。
最後,則是行業標準問題。與普通傢俱不同,適老傢俱的專業性更強,在評估、驗收、安裝、維修等過程中涉及的規定較多,如何界定是否適老傢俱品類,也需要行業出臺相關的標準法規。
否則的話,“一個企業一個標準”,未來行業發展將會越加紊亂。不過,從2021年開始,已有《老年人照料設施與適老居住建築部品體系標準》等多個標準開始實施,相信能引導行業走向更良性的發展。
如何把握“銀髮經濟”的機遇
雖然目前適老家居行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我們也看到相關部門已在陸續出臺更多的政策法規和標準方案,為行業發展營造更健康環境和更廣闊空間。那麼,各大家居企業要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呢?
首先,企業可以從C端、B端、G端多向發力。雖然,目前老齡人群的規模龐大,市場也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目前來看,要扭轉消費者對適老傢俱“不值得”“不需要”“不懂選”的想法,仍需要一定時間。
比如不少家居企業仍對老年人消費存在一些固有印象,認為他們“不捨得”消費,但實際上,當代的老年人可以稱得上是最富足、最休閒的一代,他們並非不捨得消費,而是沒有足夠好的產品值得消費,沒有足夠方便的渠道進行消費。只有企業能打造出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產品,C端消費市場才能進一步打開。
在此之前,B端和G端的消費潛力也不容忽視。比如養老機構、照料護理中心等B端市場,公共養老社區、養老基礎設施等G端市場等。在政府的補貼機制下,B、G端市場的確定性更大,可以給家居企業帶來優厚的經濟收益。
其次,標準化與個性化相結合。正如上文所言,單純的標準化或者簡單的改造,難以滿足老年人對適老家居的實際需求,因此,適老傢俱的標準化和定製化發展將成為未來的重點趨勢之一。
最後,則是適老傢俱產品與智能化的結合。在固有觀念下,也許有人會認為老年人看不懂智能家居,畢竟有那麼多的按鈕,還有很複雜的連接過程,但反過來看,這也意味著當前的智能適老家居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讓老年人也能更方便使用。
事實上,相關政策中也頻繁提到要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級,目前市面上也有諸如智能床具、智能桌椅、智能窗簾、智能面板等產品,未來,如何通過智能技術來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便捷性、舒適性,將會是企業的新命題之一。
總的來看,適老家居的消費基礎已經形成,但家居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錯位,家居企業沒能切實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消費者也無法從眾多品牌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適老傢俱產品供給需要不斷改善,消費者也需要時間認識、接受新品牌,在品牌、經銷商、渠道平臺的努力下,市場才能繼續發展擴大。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