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的神級演技是如何煉成的?

《漫長的季節》的神級演技是如何煉成的?
《漫長的季節》以9.5分的評分收官,成為近年來口碑最好的國產劇之一。

劇中描繪了時代的車輪碾過之後,一群東北某鋼廠大院的小人物的命運浮沉。該劇已經播出完結,但每天仍然有著很高的討論度。昨天#漫長的季節 爹味#上了熱搜,也許劇中的九十年代並不完美,每個人物身上也都有缺陷,但它呈現出了某種真實。

這部劇全員演技在線,除了範偉、秦昊等熟臉外,觀眾還新認識了一批寶藏演員,比如羅美素,她真實得讓人心疼、揪心,最後的結局更是給人無盡的震撼和回味。羅美素也被觀眾評價為毫無表演痕跡的一個角色,讓很多人想起自己在東北老家的大姑大姨。

網友考古發現,羅美素的扮演者林曉傑早年曾是珠影廠當家花旦之一,後到海外留學定居,參演過《別告訴她》和一些美劇。她可以在地道的東北話、粵語、流利的英語之間自如切換,在《漫長的季節》裡和美劇裡更是氣質迥異,是一名真正的“劇拋臉”好演員。

近日,娛理工作室聯繫到正在美國拍戲的林曉傑,聽她講述了關於羅美素這個角色、如何理解與王響王陽的家庭關係、《漫長的季節》拍攝幕後、她本人的演藝經歷等許多有趣的內容。儘管是隔著大洋的視頻連線,我們仍然被林曉傑老師的豁達、生動、風趣所打動。生活閱歷果然是表演的最好養料。

(以下內容,為娛理工作室根據與林曉傑的對話整理成的自述性文字)

林曉傑:

我運氣好,身邊總有很多貴人。朋友把羅美素這個角色介紹給了我,我一開始很猶豫,因為我跟羅美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他們跟我說導演看了你的資料,特別想見你。直到現在我還在想,導演為什麼對我那麼信任,只見了一面就決定把這個角色給我,我特別感謝他。

我是哈爾濱人,八九十年代的東北婦女我以前接觸過很多,實際上你現在回去,周圍很多人身上都還有羅美素的東西。那個年代的人受過的教育,她們的各方面理念,她們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對於家庭的付出,都是有共通之處的。

當然了,演這個人物,我需要找到一點東北的那種很接地氣的感覺。拿到這部戲之後,我就有意識地又回到東北去找,從我身邊的同學、親戚、朋友身上找,覺得誰身上有我需要的東西,就拿來用。比如這個人的行為,那個人的走路姿勢,或者誰家的夫妻關係……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範偉

羅美素習慣盤腿,因為記憶裡我的爺爺奶奶姥姥都是喜歡盤腿坐在床上的,以前東北家裡是用炕的。

我覺得這些東西是容易找到的,因為我也不是一直在國外,我的家人都還在東北。我只要一有點空,我也不愛出去旅遊,我就直接回家陪我媽媽。
《漫長的季節》剛拍完的時候,我看了頭一兩集,我說完了,我是不是演得太生活、太水了,我怎麼覺得把這人物演沒了?一點爆發力都沒有。沒想到後來收穫了觀眾那麼多的喜歡和認可,讓我很感動。

拍定妝照的時候,我馬上就覺得,我對這個人物的感覺有了。

我理解羅美素的家庭不是很寬裕,她應該是經濟上很節省的一個人。所以她去燙頭一定是選個便宜的,而且也不會經常去打理,所以頭髮有點卷但又沒有卷,長度也長不長短不短。她的衣服也很樸實,她不是一個會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那種女人。

很多時候演員一穿上衣服,角色的狀態馬上就來了。這個人物的一言一行,說話辦事的風格,你都覺得應該是她,你要是不那麼做,你自己都沒辦法接受似的。

劇組的美術做得也非常好,那個家裡的環境一走進去就覺得很親切。實際上現在東北很多沒有重新裝修過的家還是這個風格,有點舊了,但是到處都收拾得乾乾淨淨的。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

從我第一次見到辛爽導演,我們就聊得很投緣,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我和導演第一次談到羅美素這個人物,就談到了她兒子王陽去世後,大家到家裡吃飯的那場戲。導演講了他爸爸去世時他的感受,我也講了我的,我弟弟很早就因為一次意外走了。

第一次看到劇本上的這場戲時,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親戚同事都來了,家裡氛圍很沉重,結果羅美素卻笑起來了。

有過類似經歷的人會知道,得知親人去世後,短時間裡人是沒有感覺的,因為你還沒有親眼見到,還沒法相信這個事實。兒子的意外死亡對她造成的衝擊力太大了,她整個人的狀態、她的腦子是混沌的,是不清楚的,她還想著要給兒子熱飯,她一會哭一會笑的。

如果難受了就哭,高興了就笑,這種表演對我來說有點太膚淺了,而且我們看過的也太多了。所以拍那場戲時我就想好了,我堅決不能哭,進場的時候他們把王陽的照片拿出來掛在牆上,我就不去看,中間拍完幾個鏡頭休息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到外面來回來去走,拼命地把我心裡難受的東西,那種痛苦、那種堵給它壓下去。(說到這裡,林曉傑的眼眶紅了)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範偉

那場戲原本其實拍了很長,有一段是羅美素一個人拼命地吃飯,就像跟飯有仇似的,但是播出的時候,鏡頭很快就切走了。但我是理解導演的,因為這個時候還不能向觀眾透露羅美素的內心,這樣的話等到王響回來,發現羅美素已經上吊的時候,才能給觀眾震撼。如果前面留太長,讓觀眾對結果早就有預感就不好了。
對於那個年代的羅美素來說,小家庭就是她的全部,沒有了兒子,她的人生就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很多觀眾討論過王響和羅美素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

我理解在樺林那樣的小地方,在鋼鐵廠裡,王響作為一名火車頭司機地位是很高的,而羅美素是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婦女,能嫁給王響是有點高攀的。所以儘管她很瞭解丈夫身上的毛病,也還是很包容他。過去東北很多男人要面子,羅美素就給他面子,讓他去裝點大男人和一家之主,即便王響做的事很多她都是不認同的。

在丈夫和兒子之間,羅美素起到了一個調和的作用。她會幫兒子瞞著丈夫,也會揹著丈夫理解兒子,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每一代人裡都有這樣的人。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範偉
很多夫妻之間說話都是頂嘴、嗆著說,兩個人跟說相聲似的。還有的人在家裡很溫和,但當利益被侵犯時,就變得很兇。羅美素拿不到手術費和藥,她沒有別的辦法,就只能一哭二鬧三上吊,在外面大吵大鬧。羅美素有很多面,這是我覺得這個人物可愛的地方。

當然,遇到好的對手演員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範偉老師是演技派,他會給我很多活生生的細節,那種人物關係的感覺,這些東西不是你可以準備出來的,是他給你你再反彈回去,這種美妙是很難形容的。

我進組後的第一場戲就是範偉老師住院,我去照顧他。他要吐,那老夫老妻就會上手幫他抓一抓擦一擦什麼的。但那時候我跟範偉老師還不熟,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心想為了演戲嘛,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範偉老師很敬業,非常敬業,他拍戲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會有很多東西給你一些新的刺激,都是真的、活生生的。而且他很紳士,在片場總是問我林老師你累不累,要不要坐一會,拍上吊戲他得把我抱起來,我還挺重的,他也說讓林老師先走。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範偉


羅美素身體不好,有點病懨懨的。有網友猜她會因為心臟病走,結果發現不是。

怎麼找到病懨懨的感覺呢?我不是那種很瘦弱的人,導演說我也不會讓你那麼演。其實很多心臟做了搭橋的人並不瘦弱,除非他是先天心臟不好,很多都是因為高血壓、膽固醇高之類的才會有心臟問題。北方年齡大的群體裡有心臟問題的人也有很多,一激動就容易心率過速,心律不齊,有點喘不上來氣。我的辦法就是儘量找到那種感覺,最起碼讓觀眾覺得有一種可信度。

王陽走了沒回來那場戲,我就有點上不來氣,這樣王響才有理由把藥遞給我。

還有觀眾問,孩子不是你放走的嗎,你埋怨王響幹嘛?

人無完人吧,在羅美素當時的情緒下,她不會很理智地去看待問題。她連自己的身體都顧不上了,生死都不重要了,滿腦子都是孩子沒回來怎麼辦。我看有的評論寫,她嘴上埋怨著王響,更多也是在埋怨自己,有一種釋放的感覺,觀眾真的好投入,我看了很多評論,邊看邊流淚。

作為一個母親,那一刻羅美素的內心我是很能理解的。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劉奕鐵

我很會織毛衣,什麼樣的都會,我很多衣服都是自己織的。

以前我們去劇組拍片子,一待就是四個月。那時候都是實景,要等陽光,哪天天氣不好了,可能就拍不了了,在酒店裡等著。我為了找點事做,就開始織毛衣,沒人搭把手,就只能自己纏線。

這個劇本里原本就有織毛衣的細節,剛好就用上了。範偉老師來了一看我,說這一看就是有經驗的,太麻利了。

《漫長的季節》,林曉傑、劉奕鐵
我真的很佩服辛爽導演,他那麼年輕、聰明,對現場的把控力也很好。他以前是做音樂的,戲拍得不算多,但他邏輯思維很強,審美也很好。只要大的路子方向是對的,他就會讓演員在細節上盡情自由地去發揮,很多時候他在現場根本不吱聲,還在那笑眯眯地看。

有空的時候,我就會坐在導演的監視器旁邊,看看其他演員演戲的風格,看看整個劇組的工作方法,這些都是有幫助的,在現場可以節省大家很多時間。尤其那些老師的表演,他們都是很棒的演員,我當然都是想學習一下的。秦昊的東北話說得太地道太好玩了,我好久都沒有聽到過的那種感覺。

劇組所有主創都是蠻有想法的,他們都很年輕,讓我有這麼好的機會來演這個戲,我真的很感激所有的工作人員。

這樣的劇拍完會覺得很享受,很過癮,有一種滿足感。

在我小時候東北還是很有藝術氛圍的。我媽媽年輕時也愛好文藝,很想把我往文藝方向培養,大冬天的馱著我去找歌劇院的老師學唱歌。我本來有機會可以打乒乓球,人家找我去訓練,我媽媽堅決沒同意。

後來我也喜歡上了唱歌,喜歡演戲,唯一的夢想就是當演員。

現在想想,其實我們那時候還蠻幸運的,那個年代演員數量有限,戲也有限,但我們好像很容易接到戲。我就開始想,我是不是一路都走得太順了?

我先去了上海,完了又去廣東,再然後很多人要出國,我一時心血來潮,也想跟著出去瞧瞧去。報名之後,我又後悔了,但錢已經交上去了,怎麼辦?我乾脆就把表格亂填一通,四個照片都交不一樣的,心想這樣肯定會被拒吧?竟然沒有,我說那好吧,就出去學學英文,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吧。

後來出了很多陰差陽錯,就沒再回來。我有了孩子,做了母親,責任比其他東西更重要,所以有時候就是站在十字路口,是命運把你指引到了一個方向上。


剛出國的時候,我是勤工儉學。一邊要讀書,一邊要自己掙錢去交學費。在唐人街,如果你不會說廣東話,也不會說英文的話,你是找不到工作的。

跟我同住的另外一個女孩是廣東人,我就約定我們在家裡要麼說廣東話,要麼說英文,我得逼著自己練。再加上我臉皮也厚,在唐人街打工的時候很敢說,慢慢就學會了。那時會有一些講香港移民的戲,會廣東話就派上了用場。

以前亞洲題材的戲很少,亞洲移民也少,很多戲要找個華人面孔,都是演個護士之類的,只能充當一個背景演員、無名小卒。在那個年代,想作為亞洲演員生存下來是很難的,所以我就徹底改行了。從1992、1993年,一直到2015年前,我都遠離了演員行業,也沒再關注這個圈子,算起來起碼有二十多年。

我開始自己做生意,做了幾十年,現在退休了,孩子也長大了,我完成了我的職責。所以現在我又可以回來演戲了,我管自己叫票友,找點自己年輕時候喜歡的事情,出來過過癮玩一玩。

《別告訴她》在西方世界是蠻轟動的,導演跟辛爽一樣,也不是學導演的,原來也是搞音樂的,都很年輕、很有才華。去電影節的時候,我第一次看片,一看我都傻了,我又被刪了很多戲,蠻心疼的,但是看完覺得電影真的好,刪減是為了整體的故事節奏更好。

《瞬息全宇宙》和楊紫瓊拿到大獎是很好的證明,就是說只要你把故事講好,不管是什麼國家的題材都可以。現在對亞洲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影視公司和投資人開始對亞洲題材有信心了。我們這一代或更早的移民來了之後,孩子們都長大了,很多孩子有關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故事想講,他們開始參與各個幕後崗位,我特別高興,我想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炎黃子孫、我們所有華人身上的美德,能夠更加地瞭解我們。

我現在在拍的戲叫《唐人街內部》,原著小說在美國很有影響力,是一個懸念劇,但裡面其實在講家庭,講愛情,最重要的是戲中戲,是在為亞洲群體發聲。現在在拍第一季,如果再往後拍,裡面會有很多東西。我挺開心和自豪的,在歷史的演變中,我們也能在好萊塢為華人爭取一點地位。

《別告訴她》,林曉傑

我現在的狀態是屬於跟著感覺走,沒有什麼大的計劃。

像這次《漫長的季節》劇組找到你了,人家那麼信任我,給我那麼多幫助,我覺得就得對得起他們,別讓人家失望,也得對得起自己,別將來在熒屏上留下遺憾,因為作品永遠會在那裡。現在有了觀眾的支持後,我以後更有壓力了,覺得不能對不起觀眾,因為觀眾的期待會很高,覺得這阿姨上次挺好,這次怎麼演成這樣啊。

反正年齡大了的一點好處就是,經歷多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嘛。到什麼年齡就做什麼事,我也不會刻意去談什麼搞事業,就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吧。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