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夏普公司11日公佈2022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合併財報,為淨虧損260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而上財年為盈利739億日元。主要是受到液晶面板市場惡化以及液晶業務為主減值損失計提的影響。這是該公司自2016財年以來近6年首次陷入虧損。銷售額較上財年增長2.1%,為2.5481萬億日元。過去曾是經營惡化罪魁禍首的液晶業務再次打壓了業績。
2022年6月從海外基金回購成為完全子公司的液晶面板生產商“堺顯示器產品公司”(SDP、堺市)業績惡化。隨著收益能力下滑等,總計列入減值損失2205億日元。廚房家電、洗衣機等在海外生產,因此外匯市場日元貶值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這也造成利潤縮水。電視銷售因新冠疫情下居家需求的基數效應而陷入苦戰。
5月11日,鴻海首席財務官(CFO)黃德才在線上記者會上向夏普拋出了嚴厲的言辭,稱會在必要情況下要求更換經營層。其原因是,由於子公司夏普轉為虧損,鴻海2023年1~3月計提了約173億新臺幣的營業外損失。
鴻海因代工生產美國蘋果iPhone而知名,2月該公司邀請出身於日產汽車的日本電產(現尼得科)前社長關潤擔任純電動汽車(EV)業務的最高戰略負責人,引發了熱烈討論。鴻海把有望與純電動汽車產生乘積效應的領域視為增長支柱,在此情況下,夏普的存在感正在減弱。
“白色家電、電視、智能手機。我們的產品沒有一種和純電動汽車沾上邊”,夏普的一位前高管自嘲地說道。
把夏普稱為“老師”並主導收購該公司的郭臺銘的影響力也在減弱。2019年他表明有意參加臺灣領導人選舉。並對2024年的下屆領導人選舉表現出意願。“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選舉上”,夏普內部公然傳出這樣的聲音,很多人認為郭臺銘對夏普的關注正在下降。
由於經營惡化,2016年歸入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旗下的夏普作為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曾出售SDP的大部分股份。
夏普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吳柏勳11日在線上財報記者會上表示,面板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超出預期。不過他解釋稱,通過此次減值損失處理消化了損失,隨著面板價格逐步回升,未來收益將趨於改善。
文章來源:共同網、CINNO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