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老中醫治“關節疼痛”經驗:溫陽通絡,為治痺根本大法

已故老中醫治“關節疼痛”經驗:溫陽通絡,為治痺根本大法

中醫書友會
第351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本文是介紹戴雲波老中醫治療痺症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以溫陽為主,根據風寒溼的不同而配伍處方。另外還介紹了,在治療痺症時,配合調理脾胃,可使愈後不致復發或減少復發。但是文中提到的烏頭附子天雄的用法,估計大家看完會不敢用。(編輯/居業)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戴雲波老中醫治療痺證經驗

作者/沈中林
戴雲波,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已故名老中醫。行醫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治療痺證尤有獨到之處。
  • 陽虛為本,痺阻為標

戴師認為:人身衛氣乃拒邪之藩籬,其源於陽氣,陽氣旺盛,則內能養臟腑,外能拒虛邪賊風入侵肌體,雖感受風寒溼氣也不會形成痺症。必因陽氣內虛,風、寒、溼氣乘虛而入,導致氣血阻滯,脈絡痺塞,而痺症方可形成。
因此,陽氣內虛是形成痺症的根本原因。
只有陽虛在先才可使風、寒、溼氣乘虛而入,阻痺脈絡而產生頑麻、不仁、疼痛、腫脹等症;而脈絡阻痺、氣血瘀滯又可影響陽氣的化生及運行,形成惡性循環,使痺症逐漸加重,纏綿難愈。
因而治療痺症的關鍵,在於振奮和固護機體的陽氣。陽和當空,陰霾自散。這是治療痺症不可忽略的問題。
  • 溫陽通絡,為治痺根本大法

戴師認為,痺症屬於本虛標實證。本虛是陽氣內虛,衛外不固;標實是風寒溼氣阻滯氣血,脈絡不通。故對於痺症的治療,應以溫陽為主,佐以通絡。這是治療痺症的根本大法。
本虛 陽氣內虛,衛外不固 溫陽為主

標實

風寒溼氣阻滯氣血,脈絡不通 佐以通絡
仲景治痺症常用桂枝、附片、川草烏,而且用量偏大,其意乃在於此。無論治療著痺、行痺、痛痺都應在溫通的基礎上,視風、寒、溼三氣何氣偏盛,而側重祛風、除溼、散寒切不可動輒就用祛風、除溼、散寒之法。
戴師臨證常用的通法有:溫通法、行氣通絡法、活血通絡法、搜風通絡法、益氣通絡法等,此即古人所云“通則不痛”之意。

1、溫通法:主要用於寒溼痺阻經絡,常用桂枝、附片、烏頭之類。


2、行氣通絡法:主要用於痺症氣滯較盛者,表現為痛麻而兼脹感,常用香附、木香、枳殼、乳香、沒藥等


3、活血通絡法:用於久痺而氣血瘀阻盛者,臨床表現以刺痛為劇,偏熱者常用丹皮、赤芍、土牛膝之屬;偏寒者常用川芎、薑黃、元胡索、桃仁、紅花、澤蘭等;偏虛者常用當歸、丹參、三七之類。


4、搜風通絡法:常用於風寒溼氣深入經絡,氣血阻痺而致痿軟不仁,常使用蟲藥搜風通絡,如:蜈蚣、全蟲、烏梢蛇、白花蛇、地龍、山甲之類。


5、益氣通絡法:適用於氣虛無力運血而致痺阻者,用王清任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益氣。


溫通法 寒溼痺阻經絡
行氣通絡法 痺症氣滯較盛者
活血通絡法 久痺而氣血瘀阻盛者
搜風通絡法 風寒溼氣深入經絡,氣血阻痺
益氣通絡法 氣虛無力運血
  • 倡用甘溫辛熱

治痺用藥,戴老師法仲景,倡用甘、辛熱一類藥物。他說:無論何種痺症,均可用桂枝通陽行痺。
他還認為,附子、烏頭、天雄功效同為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溫中回陽、壯元陽以附子為優,散寒除溼止痛又以烏頭、天雄為最,尤以天雄功效最宏。所以他臨床治療痺症,除痺久化熱,熱勢較盛者外,均使用附子、川草烏。
戴師對附片一般用量都偏大,動輒二兩,甚至有用半斤者。對陰寒內盛,拘攣疼痛劇烈的痛痺,常選用烏頭、天雄與它藥配伍;尤其對著痺行動不便,甚至臥床不起者,烏頭、天雄更屬必用。
他用附片,先用開水煎30一60分鐘,後下諸藥煎,一則可以減輕毒性,二則取其味厚、汁濃,可提高療效。

烏頭及天雄煎法,取仲景大烏頭煎製法,即用等量白蜜同煎3一4小時,去其毒性,增強止痛作用,延長療效。臨床使用不僅效果良好,而且從未發生中毒反應。

對川草烏中毒,戴師常用甘草、綠豆等量煎水頻服,臨床觀察,用於川草烏中毒的早期或輕型,效果確實。

戴師治疔痺症,並非拘執於甘溫、辛熱之品,對於痺症日久有化熱趨勢者,他又投仲景桂枝芍藥知母湯之類清熱除痺。
  • 重視調理脾胃
戴師還十分重視調理脾胃。常於治痺方中配入白朮、淮山、茯苓、苡仁、砂仁、白蔻、扁豆等健脾、醒脾藥。
嚴重脾胃功能失調者,配以東垣補中益氣湯,補其中氣,調其升降,杜其生溼之源,治其根本,使痺症愈後不致復發或減少復發。
  • 病案舉例


曾某,男,30歲。


初診四肢關節疼痛拒按,不能運動;右指不能屈伸,但無紅腫;小便如常,身發熱,脈搏細數。此風溼痺症,治以祛風除溼、活血舒筋之法,以當歸四逆湯加減
秦歸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棗4枚,北辛,通草各6克,小木通9克,淮膝30克,續斷24克,宣木瓜60克,甘草3克,黃柏(鹽水炒)6克。
二診服藥二劑,熱退痛減,右指已能屈伸,但膝關節尚強痛。繼以除溼祛寒活血,以加味四逆湯主之。

雄片(久煮)桑寄生淮牛膝各60克乾薑24克補骨脂12克獨活24克宣木瓜60克,知母12克黃柏8克砂仁6克炙甘草4克秦歸9克黃芪30克。

以此方加減,八劑後,手已能握,腿膝及右肩疼痛減輕。又加減續服數劑,四肢關節已不疼痛,行走如常人,痊癒出院。
按:
此例痺症有化熱趨勢,方中用黃柏、知母養陰清熱,即取仲景桂枝芍藥知母湯清熱除痺之意。
雖有化熱仍用桂枝,重視痺症以陽虛為本、痺阻為標之病機,
用天雄伍乾薑,溫散在裡之寒溼;
用大棗、砂仁、炙甘草補中,醒脾運脾;
用黃芪益氣,使陽氣旺盛,治其根本;
用桂枝、細辛、天雄、乾薑溫陽通絡;
用黃芪大棗益氣通絡;用當歸活血通絡;
用祛風除溼舒筋的通草、木通、淮膝、續斷、木瓜、桑寄生、獨活,
共達祛風除溼、溫通經絡、解除痺阻的目的,故效如桴鼓。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四川中醫(1983年)》丨作者/沈中林薦稿/王雅倩編輯/居業、十三丨校對/譚泉永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