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什麼性格,孩子就什麼命

媽媽什麼性格,孩子就什麼命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向上的珍妮

畢業後的一年,和珍姐一起精進成長,職場、理財,副業。
公眾號

孩子是否能健康快樂地長大,關鍵在於媽媽能否避開這三種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


雖然脾氣和性格一部分遺傳自父親,但是母親性格的影響也很大。


對於孩子來說,生理上,母親是孕育生命的人,通過臍帶給孩子輸送養分。


心理上,母親是賦予生命意義的人,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好的性格。


一個孩子,能否能否有好的前途和健康的心理,母親的性格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但是生活中,孩子最怕的就是遇到這三種媽媽。

01

控制慾強的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5歲:我給你報了少年宮


7歲:我給你報了奧數班;


15歲:我給你報了重點中學;


18歲:我給你報了高考突擊班;


23歲:孩子,我給你報了公務員;


32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非誠勿擾”。


可以想象,孩子的一生都被控制了是什麼感受。


他們像是一個拉線木偶,一旦想要逃離,瞬間就被拉回來。


知乎上有一個小調查:父母的控制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有一個網友說母親有很強的控制慾,已經滲入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母親每天晚上10點都要準時沒收女兒手機,不交手機就拳腳相加。


有一次甚至與女兒對峙到凌晨兩點,威脅女兒再不交出來就去跳樓。


母親對女兒的社交關係也要干涉,不僅聊天記錄要過目,甚至連聊天語氣也要管。


女兒想換掉家裡的舊電器,母親就說買了就給扔出去。


女兒和男生出去吃飯,在哪裡、幾個人,都要彙報。


在得知跟同一個男生出去超過兩次,母親就跟女兒說覺得能結婚就可以慢慢相處,如果不合適,就不要來往了。


而且要求女兒婚前必須是處女,一輩子就談一個對象然後結婚。


結了婚,不管遇到什麼都要忍,不能離婚。


大到做出重大決定,小到家裡的物品放置,女兒都在母親嚴密地控制下。


長大了,女兒接觸到社會後,發現母親這種狀態是一種控制慾。


女兒讓母親不再控制她,但是母親的回答永遠都是:“不可能!你是我孩子一天我就必須管你!”


女兒不按照母親說的做,就會被罵成“賤人”,導致女兒至今也沒談過戀愛。


母親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女兒身上,對女兒是一種傷害。


有一個網友的話很扎心:


“我需要的蘋果,她卻總是給我梨,我不要還硬塞給我,如果我還不要我就要被懲罰可是我從來沒想要梨,她非要給我梨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羽翼,卻硬生生地被拔掉換上大人喜歡的翅膀。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過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其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這說明,媽媽的控制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數,還會讓孩子變得悲觀、自卑,哪怕結婚生子,也會影響自己的孩子。


伯雷說:


“永遠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如果他能輕易被你控制,那別人也可以,獨立的人格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


如果不想孩子被別人控制,首先做個理智媽媽,並對孩子說:“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02

不會控制情緒的媽媽,養不出陽光的孩子。


前段時間,南京地鐵站內有一個小女孩在獨自哭泣。


經詢問,民警才知道這個女孩是在上英語補習班的路上,被媽媽狠心丟在了地鐵站。


民警與女孩媽媽取得了聯繫,起初媽媽說:“你打錯了,她不是我女兒。”


後來,媽媽承認女孩是自己的女兒,但拒絕將女兒接回。


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媽媽做出這樣的舉動?


原來,女孩總是不寫作業,甚至連試卷也空著不寫,還對媽媽撒謊。


這次女兒又再次撒謊,於是媽媽一氣之下把女兒一個人扔在了地鐵站裡。


媽媽覺得自己教育無效,那就讓社會教育去吧。


然而很多網友卻評論道:沒看出這家長心裡有愛,自己的情緒失控了,拿孩子撒氣。


家長從來不反思自己。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修行,如果你小時候你的父母這麼對你,你心裡是什麼感受?你會無助嗎?你會絕望嗎?


博主王人平的見解也一針見血:


“有如此情緒化,缺乏自省意識和責任感的媽媽,女兒的表現一點都不意外。”


太多父母把孩子的行為問題作為管教的起點,其實是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


孩子的問題恰是父母的榜樣示範、教養方式、親子關係等導致的結果。


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的確,媽媽的情緒才是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根本原因。


然而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四川眉山,一位媽媽因為3歲的女兒不好好吃飯,情緒瞬間崩潰,在45秒內掌摑女兒9次,甚至數次將女兒打趴下。


河南有個小男孩數學只考了81分,沒達到媽媽要求的95分。媽媽將男孩打罵了一頓,隨即在高速路口扔下男孩,自己駕車離去。


西安,一位媽媽因女兒擾亂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被學校兩次約談而心懷氣憤。


於是,在路上就對女兒進行打罵。她不僅用自行車不斷撞擊女孩,還對著女孩的臉打耳光。


用打罵的方式傷害人尤其是孩子,是最愚蠢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個不能控制情緒的媽媽,比一頭怒吼的獅子還要嚇人。


媽媽的壞情緒,是紮在孩子心口的刺。


鄰居家的媽媽就是這樣,她為女兒的學習發愁,常常控制不住情緒罵女兒。


女兒經常不寫作業,上課不聽講。當女兒說不會做的時候,媽媽便罵女兒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有一次,女兒在看課外書,媽媽一氣之下將書撕了。


女兒愣了一下,被嚇哭了。


後來,衝突幾乎天天有,但女兒也大聲回應媽媽,有時候甚至與媽媽生氣動了手。


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某一個地方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別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可怕的龍捲風。


媽媽的情緒波動也像蝴蝶一樣,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情緒走向。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尤其是媽媽,她們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孩子通過媽媽的情緒感知世界。


如果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孩子的未來也會陰晴不定。


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的心裡才會一片光明。


03

犧牲感強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


“我為你花了多少錢,你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我是上輩子欠了你什麼,這麼辛苦為你操心?”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有人說,家庭教育中有兩種極可怕的東西,叫做付出感和犧牲感。


家有犧牲感強的媽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19樓論壇一位陪讀媽媽發貼,為了兒子付出犧牲自己的時間,卻沒有了自我。


她說為了孩子學習,專門搬到另一套房子。如今兒子想要回到原來的房子,因為主臥要讓給兒子,她只能睡書房。


為了讓兒子能按時完成作業,她不讓兒子自己作答,而是手機查閱,幫忙找答案,常常熬到很晚。


初三時,她天天跟著兒子熬夜,晚上只能睡3-4小時,白天還得看一堆自己從來沒學過的功課,連她僅有的愛好捨棄了。


媽媽說:“這樣的付出不僅害我現在的記憶下降了,很多事情轉身就忘了。”


而且年齡沒到,頭髮稀了,還白了不少,腰椎也生病了,雖然輕微的,但是不能搬重物,只能靠口服藥來緩解,還貧血,看上去比同年人蒼老很多。


結果,孩子卻不聽話,天天發脾氣,說他幾句就向爺爺奶奶告狀。


這位媽媽覺得自己如此犧牲,孩子還不懂事,特別委屈難過。


可是換位思考,你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李艾在綜藝節目《成為媽媽後》中,坦言每個女人不應該帶有“犧牲感”地去生孩子。


馬伊琍也談到女兒看出了自己的“犧牲”,女兒說:“媽媽快樂,外公外婆才會快樂,自己也才會快樂。”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作為媽媽,我們教育孩子要拋棄“犧牲感”,不必犧牲自我來給孩子所謂的“成全”。


《奇葩說》裡有一期,黃執中講了一個魚頭媽媽的故事。


從前,有位媽媽為了把魚肉讓給孩子,總說自己喜歡吃魚頭。


媽媽吃了一輩子魚頭,臨終前卻對孩子說:我其實並不喜歡吃。


黃執中認為:犧牲感是親密關係中最危險的事,親子間更是如此。


犧牲感強的父母,總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卻以失去自我為代價。


因為犧牲感越強,想要的回報就越多,總有一天孩子會承受不起。


活出自己,不綁架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

04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過一個概念:Good enough mother,被稱為60分媽媽。

在他看來,媽媽做到60分就足夠。


一個總想完美的媽媽,並不一定養出100分孩子。


所以,媽媽們不必用自己的完美思想控制孩子,不要因為一點瑕疵就情緒不穩、讓孩子為自己的犧牲買單。


相反,要給孩子自由,信任孩子,讓孩子輕裝上陣。

願每個媽媽都能學會愛自己,用自己的美照亮孩子。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