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丨一聲驚雷萬蟄醒

中醫書友會
第344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驚蟄當天晚睡早起,養陽護肝
作者/孫慶

驚蟄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日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日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譯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夏小正》中說,農曆正月啟蟄,就是蟄伏的昆蟲開始從冬眠中逐漸的甦醒,但還沒有出來活動。也將這稱之為發蟄。蟄伏的萬物出土是由於震動,震動的原因是因為春雷。所以說是雷聲驚動了蟄伏的昆蟲,蟄蟲受到了雷聲的驚動從蟄伏的土下出來了。


一、驚蟄三候

1

初候 桃始華

●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2

二候 倉庚鳴

● 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3

三候 鷹化為鳩

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有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二、起居養生

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便是養生的真諦。中醫認為,天人相應,形神合一,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去養生必將事半功倍,得養生焉。


驚蟄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01

· 晚睡早起 ·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適宜晚睡早起,(但不晚於11點,不早於6點)。


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驚蟄日,一年中初次陽氣大動,可順勢早起,在春光中活動四肢。一動,陽氣就升起來了。

02

· 多伸懶腰 ·

伸懶腰可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春季早起,不妨多伸懶腰。

03

· 多散步 ·

散步能消除疲勞,有助於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有利於疏通全身的氣血,生髮陽氣。

04

· 飲食養生 ·

食在驚蟄,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

養陽護肝少吃酸

飲食方面應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此時肝氣正旺,易傷脾,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甘淡之品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滋陰潤肺多吃梨


此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相對乾燥,人很容易口乾舌燥,可多吃多汁味甘有潤肺滋陰功效的梨。但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可蒸熟後食用或煮水食用。

忌吃

動物肝臟、黃花菜、醬菜、雞蛋、兔肉


《金匱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雲笈七籤》:是月勿食黃花菜,交陳葅(醬菜),發痼疾,動宿氣。勿食雞子,滯氣。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推薦藥膳

  • 蜂蜜陳皮茶


食材:陳皮,蜂蜜。


做法:將陳皮洗乾淨,衝入適量沸水,1分鐘後倒掉。再次加入沸水,燜置30分鐘。待水溫熱時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舒肝,健脾,潤肺,祛肝火等。

  • 冰糖雪梨


食材:雪梨,冰糖,川貝,陳皮等。

做法:雪梨洗淨,冰糖備好。川貝和陳皮浸泡,去掉表面的苦味。雪梨去皮,切瓣,去核,去蒂。鍋裡倒入適量水燒開,將陳皮、川貝、冰糖和雪梨放入沸水中。用中火煮沸,轉小火煮四十分鐘即可。

功效:清咽利喉,去火。

05

· 情志養生 ·

此時正在肝氣最旺盛的時候,人們在這個季節容易動怒,精神調養應從肝入手,避免出現暴怒,也要防止抑鬱情緒。應保持平和和向上心態,不要輕易動怒,以免引起肝火上行,導致眩暈、中風等疾病發生。


保持心情愉快,建議每日2~3次聽音樂,每次以30分鐘左右為宜。最好戴耳機,避免外界干擾。不要總重複一首樂曲,以免久聽生厭。從五行的角度來講,驚蟄推薦多聽角調音樂。


↓推薦音樂:姑蘇行、牧笛↓

06

· 最佳運動 ·

放風箏,春天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和運動,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對於強身健體、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幫助。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還可以有效調理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疾病。


07

· 節氣防病保健 ·

驚蟄時節,百草回芽,百病易發,而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變得活躍起來,這時最適合補充人體的陽氣。驚蟄節氣養生重點以“健脾、利溼、化痰”為主,可根據自身體質進行養生和調理。


養性攝神,氣血平和。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三、中醫干預之法

這一時期還應預防“舊傷復發”。所謂“舊傷”,指的是以前各種原因引起軟組織扭、挫、跌傷及手術後的損傷。


這一時段氣候多變,造成損傷組織血液循環、壓迫和刺激,中醫稱之為經絡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預防方法適度的動靜結合,參加適量的運動鍛鍊,活氣血、通經絡。另外,要注意身體局部的保暖,也可進行局部按摩保健等。


驚蟄時節,還可以嘗試一些中醫藥干預方法來改善體質,增強抗病力:


1、艾灸:


具有扶陽、補虛、防病、養生保健之效用,可以選擇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次選擇2~3個穴位,每穴灸15~25分鐘,以局部皮膚溫熱能忍受為度。


(圖片來自大家中醫)


2、敲膽經:


春天要養肝養膽,拍打一下大腿外側(膽經),以掌心適度拍打,每側5~15分鐘,可以兩側一起敲,一天可以敲1~3次。可通暢氣血經絡,從而養肝養膽。堅持敲打1~2個月,也許會發現褲子變肥了。


(圖片來自大家中醫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開卷有益·求醫問藥》丨作者/孫慶丨薦稿/思含丨編輯/居業、思含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掃碼查看更多文章↓~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