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了,看腳就知道?出現4種腳部變化,多半是血糖超標了

血糖高了,看腳就知道?出現4種腳部變化,多半是血糖超標了
糖尿病,大家聽得特別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善,被稱為“富貴病”的糖尿病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成為了現代疾病的一大“殺手”。
糖尿病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瞭解嗎?

01

我國糖尿病患者達1.41億人
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
常見的分型是1型和2型,在我國,1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體重下降);
2型糖尿病約佔95%以上,典型症狀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有多飲、多尿等症狀。
如果血糖長期超標,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血管和神經病變,容易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誘發器官功能減退、衰竭,最終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截肢等危害,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將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人群都算上,我國近一半成人血糖異常!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數據指出,我國糖尿病患者達1.41億人。
近年來,糖尿病患病人數不斷增長,作為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患病人數也持續上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預防糖尿病足,刻不容緩。

 

02

腳部出現4個異常
警惕是糖尿病足信號

 

你知道嗎?血糖高了,腳部也會發出“求救信號”。當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以下表現時,要警惕糖尿病足的發生,需要儘快就醫。

腳部皮膚潰爛

糖尿病患者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長期過高,就可能會引起創面的破潰感染。
出現糖尿病足之後,常見的症狀就是腳部潰爛、壞疽,可引發骨髓炎、壞死等,最嚴重的後果是截肢。

腳部皮膚變色

糖尿病足血液循環差,血液流動的速度十分緩慢,此時,血液的顏色透過皮膚,足部皮膚就會出現紫色或暗紅色。

間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患者可能會出現下肢血供應不足的情況,走路費勁,可合併有下肢間歇性跛行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小腿疼痛。

關節變形

長期血糖過高,容易導致足部的神經及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肢端營養不良,肌肉和骨骼都會受到影響,最終出現關節變形,形成槌狀趾、弓形足等足部畸形。

03

控制血糖平穩
做好這5點

 

預防糖尿病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血糖平穩,生活中有很多糖尿患者八九十歲依然健康,這是因為他們注重疾病的控制。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呢?圈圈這就來給大家支招。

及時戒菸戒酒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吸菸與糖尿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會提升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屬於升糖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
建議糖尿病患者,不要吸菸,老菸民們要儘早戒菸,同時減少二手菸暴露。
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喝酒,喝酒容易使身體熱量過多,導致血糖不穩定,會誘發或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酒精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不飲酒才能對健康有益。 

堅持運動鍛鍊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幫助平穩血糖,降低相關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患者應堅持規律的運動,如健走、慢跑、跳繩等有氧運動,也可適當進行抗阻運動,如啞鈴、彈力帶、俯臥撐等。
建議每次運動30~60分鐘,每週至少5天,注意運動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過量運動反而有害健康。

控制好日常飲食

糖尿病患者飲食上要注意控制熱量、保證食材多樣性,常吃魚禽,多吃蔬菜,蛋類和畜肉適量攝入,儘量少吃加工肉類。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控制好水果的攝入時間和攝入量,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水果。建議兩餐之間吃水果,每次約150g~200g。

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也可能帶來血糖問題。健康情況下,人體血糖和胰島素之間平衡,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會引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患上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建議規律作息時間,晚上儘量在11點前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做好日常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便攜式血糖儀,在家中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同時做好心血管危險因素和併發症的監測。
建議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到醫院檢查一次,包括血脂、神經、心、腎、眼底等相關檢查。
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檢查頻率也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增加。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控制糖尿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你已被確診糖尿病,不要因無症狀而忽視,建議儘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生活,規律用藥。
科學控糖,才能有效預防併發症,為打贏糖尿病這場“持久戰”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第10版)》

[2]王江寧.淺析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狀[J].老年健康,2016:17.

[3]申秉龍.共同認識糖尿病:什麼是糖尿病[J].健康嚮導,2010:24-25.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2021,41(05):482-548.

[5]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編寫組,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2022年版)[J].中華內科雜誌,2022, 61(1):12-50.

 
作者:圈圈 | 編輯:圈圈 | 審稿:吉爾

 圖片來源pixabay圖片網,侵權聯刪。

 
【互
#看圖猜成語#
↓↓↓
在留言區分享一下答案吧!

(上一期的正確答案是:目不識丁
你有猜對嗎?
 你的好友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