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現好多新冠“陽”!一碗避疫湯,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

近期又現好多新冠“陽”!一碗避疫湯,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
 

中醫老苗說

我和大熊每週直播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週二內容為內養外調實踐課,週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大熊敦敏”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適合中醫愛好者入門和健康從業者提升基礎理論的《中醫基礎入門》訓練營已經上線,中醫老苗主講,贈送大熊《中醫入門學習筆記》6冊和學習進度手冊,用190天構築中醫基礎,真正入門中醫(點擊此處瞭解詳情)。

當下,又現好多新冠“陽”,一個古方瞭解一下。
避疫湯,出自清代名醫李文炳所著《仙拈集》,具有健脾昇陽,解表闢穢之效。主治時疫。並可達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之效。
時疫,是指癘氣疫毒從口鼻傳入所致,有強烈傳染性。《不知醫必要·時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氣而得者,或頭痛,發熱,或頸腫,腮腺腫,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邑。”
避疫湯組成:
蒼朮3錢3分3釐,川芎8錢5分,幹葛1錢3分6釐,甘草1錢6分6釐。
換算後,各藥四捨五入為:蒼朮10g  川芎26g  幹葛4g  甘草5g
蒼朮是很多避疫方首選的藥中精英,在清代醫書《松峰說疫》65首避瘟方中,蒼朮使用頻率亦排第一。浙江民間端午常燒其煙來避穢。
其性苦溫辛烈,活躍於脾胃肝經。其避疫之功,是以運脾及燥溼來實現的。入裡能如烘乾機一般燥脾溼,去上中下三焦溼邪。走外可除留滯經絡肢體之風溼。從而脾氣健旺精神足。化萬病之源溼氣。通陽氣 ,陽氣足方可抵抗一切疫疾。
川芎性溫而香,活躍於肝膽、心包經。是古有血中氣藥的美譽,因肝藏血,故川芎可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血虛氣鬱均適用,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行動派。尤善治血虛不上榮頭痛。氣行血調,人體經脈便像歡快流動的江河,運轉良好。

川芎配擅長燥溼行氣的蒼朮,氣血雙調,疏肝行氣,活血化瘀,可治多種難治病,有“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的效果。
幹葛根也就是俗稱的葛根。性味甘辛涼,甘能補中焦脾胃,辛味善於走竄,升舉脾胃清陽之氣,達到生津止渴解肌發汗的效果。風寒、風熱表證均宜。
川芎配葛根,雖均為辛竄善行之藥, 但葛根性偏涼, 入脾胃而解“肌痺”(肌膚之麻木)。川芎偏溫,入肝膽而活血行氣。正是一內一外,解肌而溫通經絡之搭配。頭痛項緊等均可治
甘草甘平。心肺脾胃任它行,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四味合用,昇陽解肌,活血行氣,健脾祛溼,令身體的基礎牢靠,避免受時疫侵襲。

用法用量:加姜3片,連須蔥頭3個,水2碗,煎8分,空腹服。
加姜和連須蔥頭的方式,一為散寒解表除邪氣,且蔥頭還有利尿功效,讓邪有去處。二為兩種藥都有昇陽之功,取陽氣一足百病除之意。
效果:時疫不染,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除了內服湯藥外,對於普通人預防瘟疫,還可以佩戴香囊,就是古人稱之的“衣冠療法”,聞香防疫。
衣冠療法 聞香防疫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早在2020年4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就介紹:“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感染病毒,為疫毒趁機入侵而發病;而內在因素則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王琦提醒:調神攝生、首貴靜養,情緒平和減少恐慌和憂慮,飲食宜清淡,作息宜規律,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都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
早在2020年2月,新冠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時,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92歲高齡的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就親自獻方,建議普通大眾可以佩戴香囊,起到“芳香闢穢、化濁解毒”的預防功效。

周仲英教授的方子依據藿香正氣散、衛生防疫寶丹化裁而來。
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們特製作一批依照周仲英教授防疫方製作的香囊,這款香囊輕便、靈巧、美觀,自用送人皆可。可以掛在孩子書包上,或放在衣兜裡,亦可擺在車裡。每日嗅聞數次,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純中藥配置香囊禮盒
國醫大師推薦配方
每盒含錦囊1個和藥袋6個
原價一盒49元,
現特惠團購價39元/盒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