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太陰臟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我們想象一下就知道,腳心周圍這些地方神經就非常多,用手輕輕碰一下都感覺很癢,你用針在這刺一下你會感覺非常疼,人體的神經末梢是在哪裡呢?是在四肢,尤其是手指、腳趾這些地方就分佈的非常密,比在大腿、胳膊、軀幹這些地方的神經就沒有那麼密集。在四肢,尤其是手和腳上就分佈的非常密集,分佈密集就意味著我們末梢神經會非常敏感,這樣一敏感的話就會很疼。
所以你看這個古人有一些針刺,有一套針灸方法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針法。五行針法就專門刺井滎輸經合,五輸穴都集中在肘和膝關節以下的,尤其是集中在手上和腕上,腳上和踝上這些穴位,這些穴位真正刺上去會比較疼,但是一般來講效果都非常好。所以這裡就一看到這一名詞,瀉足太陰,馬蒔註解∶“當補足陽明胃經之輸穴陷谷,瀉足太陰脾經之輸穴太白”。一看到這句話之後我立刻就想到,如果是真的這麼刺的話,那可相當疼了。
針灸的感覺不僅僅是用疼這一個字能形容,有的時候是酸,有的是麻,有的時候竄,有的時候是沉重,酸沉就是感覺扎完了之後整個胳膊特別沉重,是各種感覺混合在一起的感覺,中醫學把這種感覺叫做得氣,也叫做針感,針刺下去的一種感覺。(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不小心用石頭砸著手了,或者是不小心用縫衣針刺破皮膚,跟那個疼是不一樣的,感覺混是在一起的,這感覺有點像什麼呢?如果喝一杯水,裡邊放點糖,就是一個味道,就是甜味,你要是在這杯水裡邊放點糖,再放點醋,再放點醬油,你再倒上點可樂,再混在一起的一種飲料,你一嘗,這個味就相當猛烈了,這個味道既酸又苦,有點鹹味,還有點衝,特別往上竄衝的感覺,這就是針刺下的針感。每個人針扎不一樣,有的人針扎非常劇烈,有的人針感相對來講就沒那麼劇烈,相對於我們老百姓還就相對有點麻木,有的人就非常敏感,用零點五寸的針他都非常的敏感,更何況用三寸的,甚至用五寸的那些針,若是給他針刺的話那他就相當的疼了,所以具體到真正臨床的話,我們以後詳細再講。
這裡就是《黃帝內經》的一個針刺的方法,我們講《黃帝內經》為什麼會講到這些針刺呢?因為實際《黃帝內經》上下兩部,上部叫《素問》,《素問》就是平素髮問的一些內容,重點講理論,所以為什麼古代醫家說半部《素問》知天下,熟讀《素問》之後,基本上你治病就沒有問題了,因為在《中醫基礎理論》通了之後,學那些方劑、那些藥就好辦了。下半部《黃帝內經》古代叫《針經》,現在叫《靈樞》,《靈樞經》裡邊百分之七八十的內容,體量與經絡、針灸、經筋、絡脈等等的與針灸相掛鉤,裡邊的很多治療方法,療法也是與針灸相應的,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針經》,就是關於針灸的一部經典,後世把它叫做《靈樞經》。
《素問》和《靈樞》合在一起叫《黃帝內經》,所以我們在《黃帝內經》的講解當中,一旦落實到治療的時候,大多數是講針灸的方法。那麼再具體來講,講的是針刺的方法,灸法講的也不多,重點想講的是針刺。(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在這裡就跟大家順帶分享一下太白穴,還有陷谷穴的位置以及他們的疼痛程度。我們都知道腳上這些穴位就會相當的疼,所以針刺這一類患者的時候需要進行比較細的辨證取穴,再用補瀉手法的時候也要斟酌考慮患者的接受程度來進行有效的調理。
這一段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