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幹部是軍人出身,曾擔任縱隊高幹,不論是政工才能還是軍事才能都很拔尖。建國後,出於工作需要,黨中央將他調出軍隊,安排到行政單位工作,他曾先後在四川、河南、北京擔任最高行政官,做出了顯赫的政績,他的名字叫段君毅。
段君毅生在一個富庶家庭,父親是當地的鄉賢,素有威望,深得百姓愛戴。他從小就接受嚴格的教育,7歲時開蒙讀書,10歲進入小學學習,16歲考上了縣裡的中學,22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被北平某高校錄取。在此期間,他受革命思想感召,開始參加學潮運動,抨擊腐敗、懦弱的國民黨政府,聲援在長城前線抗戰的中國軍隊。
1936年,他轉往上海在特科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1937年被召回延安學習。次年,黨中央委派他帶領數十名同志悄悄東進山東,在魯中、魯西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秘密開展黨建工作,同時組織農工群體成立游擊隊與日軍鬥爭。當地有些國民黨的“游擊隊”對我方很不友好,動輒搞摩擦、生事端,全然不顧民族大義。
段君毅對他們很是厭惡,於是發動千餘名群眾衝擊其駐地,將其趕到偏遠地區去。除此之外,他還領導了一次針對國民黨軍的反擊作戰行動,狠狠打擊了妄圖入侵我革命根據地的反動派武裝,保衛了紅色陣營的革命成果。1940年,他升任冀魯豫行署高幹,領導指揮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對敵鬥爭。
1941年,日軍大舉進犯冀魯豫邊區,段君毅在率領機關單位突圍的時候,不幸撞上了一箇中隊的敵人。敵我隨即爆發激烈交火,段被一顆流彈擊中胸膛,子彈差一點就傷到了他的心臟,警衛員急忙將他背到野戰醫院救治,醫生拼盡全力才將他從鬼門關挽救回來。抗戰結束後,他被調到劉鄧麾下擔任縱隊政委,1946年又被調出部隊,轉往原單位工作。
中野進入大別山區之後,他想盡一切辦法籌集糧食和經費支援該部隊,幫助中野渡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1949年,劉帥向黨中央打電報“要人”,希望將段君毅調到中野來任職,黨中央予以同意批覆。不久之後,他便履新中野後勤部一把手,跟著劉鄧二位首長一路由華中挺進西南,殲滅了數十萬國民黨殘兵。
建國後,他被調到國務院一機部工作,他曾親自率領一個代表團到蘇聯去談判,為我國爭取到了一大批工業援助,動盪初期,他被打為“右派”,一度被革職下放,直至1970年才獲得正名,轉往四川省革委會任職,沒過多久升遷為省委書記。動盪結束後,他被調回中央,出任鐵道部長。1978年,68歲的他被安排到河南省委當一把手。彼時動盪殘餘尚在,激進思想仍未得到糾正。段君毅為扭轉這一狀況,大力倡導解放思想,同時有序開展撥亂反正工作,為一些老同志恢復名譽,並糾察過去興風作浪的腐壞分子,將其繩之以法,以正視聽。
待動盪的殘餘被清除之後,他這才開始穩步推行經濟改革政策,促進工農業發展。1981年,他就任北京市委書記,兼任衛戍區政委,80年代中旬轉往中顧委掛職,1992年離休。段君毅品行高尚,為人低調,雖然身居高位,但從來不自傲,更不會講排場、耍威風。當年,他的孫媳婦曾找他安排工作,他思慮了半天,沒有同意,他是共產黨人,他的權力是用來服務人民的,不是用來徇私枉法的!
他的孫子從部隊退伍之後,託關係在鄭州找了一個待遇優厚的工作,他得知此事後,立即將孫子叫來批評了一頓,責令其立即放棄該工作,自行前往基層掛職鍛鍊。1998年,段君毅正式辭去一切職務,光榮離休,晚年他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除非必要,否則不參加任何公開活動。2004年,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時年94歲。
段君毅的一生壯麗輝煌,自信仰共產主義的那一刻起,他便將一切都獻給了黨和人民,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數次經歷生與死的考驗,闖過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最終與同志們攜手完成了民族解放大業,將紅旗插遍華夏故地。建國後,他又一心撲在生產建設上,帶領老百姓擺脫了貧窮的困擾,實現了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