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法制發展過程中,曾湧現出無數的閃光點,法與理的光輝生生不息,照耀、溫暖著普羅大眾。但凡事都有個錯漏和意外,執法部門也曾因為疏忽大意釀造了一些冤案,比如我們本期要介紹的“綠馬甲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胥敬祥,河南人,沒上過幾天學,處於半文盲狀態,只會歪歪扭扭寫出自己的名字。成年後,他長期跟著同鄉人外出務工賺錢,每年年底才能回家一趟。1991年臘月下旬,他趕著春運潮從南方長途跋涉回了老家,某一年,他去鄰居家串門閒逛,鄰居見他身上穿得綠色棉馬甲很像自己親戚剛剛丟失的馬甲,於是懷疑他手腳不乾淨,遂果斷報警。
警察很快趕了過來,火速給胥敬祥戴上手銬,拉回所裡調查。胥這是第一次進拘留室,內心很是忐忑,他一再喊冤,聲稱馬甲是自己在南方打工時買的,不是偷的。但警察根本不相信他的說辭,在做了簡單的調查之後,便認定他是小偷,要求他認罪並交代犯罪經過。胥敬祥不從,結果遭到刑訊逼供,身心均遭受到嚴重摺磨。
最終,他迫於無奈,屈服“認罪”,配合警方完成了口供的採錄,不久後被送上法庭,判處13年有期徒刑。結案後,檢察院的一位王姓檢察官在進行司法複核的時候,發現該案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胥敬祥的口供有多處自相矛盾的地方,邏輯完全不通順,而且案件的證據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構成完整的證據鏈,最離奇的是,胥敬祥一個半文盲,在簽署認罪書的時候,居然寫得一手漂亮的連筆字,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王檢察官由此認為,胥敬祥一定是冤枉的,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工根本沒有犯罪。與王檢察官有同樣想法的是一名李姓警官,他其實打從一開始就覺得胥無罪,他曾嘗試幫助胥洗清冤屈,但沒能成功。可他並未因此放棄,結案之後,他仍在四處奔走為胥敬祥發聲,希望相關部門能還其一個清白。
不久之後,王、李兩個志同道合的人開始聯手為胥伸冤,這可不是一件易事,畢竟此案一旦翻案,曾參與過偵辦和審理的所有執法、司法人員都將受到牽連,輕者挨處分,重者將直接被免職。因此,這些人不停的偷偷干擾王、李二人,阻撓他們主持公道,王、李數次向上級司法部門申請案件複核,但均遭到駁回。
所幸他們意志堅定,並沒有因為這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喪氣,而是一直在想其他辦法救胥敬祥。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0年的努力,省高院終於關注到了此案,並指令臨近市縣的法院予以重新審理。最終,經過長時間的控辯博弈,胥敬祥被無罪釋放,此時,距離他刑滿出獄只差15天了,他大好的人生都荒廢在了監獄中。
此時他的父母都已經去世,老家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了,院子裡長滿了雜草,一副荒涼的景象。胥敬祥將家裡好好收拾了一番,勉強先住下,王檢察官和李警官後來還結伴來看望他,並建議他申請國家賠償。胥敬祥按照兩人的指點提交了申請,不久後獲得了一筆65萬的賠償款,這些錢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足夠支持他安然渡過後半生。
胥敬祥的案子並非是孤例,類似的冤案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羅翔老師曾經講過的“醬油案”,幾名警務人員在吃飯的時候,因為鄰桌的食客吃餃子不蘸醬油而將對方抓回看守所關了1年時間,可謂荒唐之極。還有呼格吉勒圖案,一位少年被誣陷殺人,最終在缺失證據的情況下,竟然被判處死刑,直到真正的兇手被抓獲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辦了冤案,連忙為呼格吉勒圖平反,可他那時已經被執行死刑了。此案曾在網上引發了輿論狂潮,嚴重影響了司法部門的公信力,其負面影響至今仍在延續!
隨著法制的進步,最高法與最高檢等部門後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完善了司法監督體系,同時保留了更多的發聲通道,盡最大可能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公安部門也改進了工作流程和方法,將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裡,凡事依法辦理,決不允許再出現違規取證的情況。時至今日,冤假錯案已經基本被掃清,呼格吉勒圖式的悲劇不會再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