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天地間初升的陽氣尚十分微弱,天氣乍暖還寒,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寒感冒。
此時,最適合吃點辛性溫之物以通陽祛寒、暖中除溼,既可顧護人身正氣、驅邪防病,又能順應自然界陽氣初生以養生。
早春離不開大蒜
中醫認為,大蒜性溫熱,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等功效。
春季適當食用大蒜,可收穫如下好處——
醫書記載大蒜:“燥脾胃,化肉食。”
大蒜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在烹飪肉食時加點大蒜,除了可以為菜品提味,更有助於消化食物。
大蒜性溫熱,味辛,善散,有溫中散寒之力,對於一些陰寒溼症,如體寒者腹瀉、帶下陰癢、水腫等,大蒜有溫化寒溼的功效。
將大蒜切成3~5mm厚的蒜片,在上面紮上幾個孔,然後再進行隔蒜灸,可使艾灸獲得大蒜的辛辣、走竄之力,可用來緩解虛勞和頑固痺痛。
大蒜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殺傷力很強,古代醫家曾用大蒜來治療肺結核、痢疾、瘧疾、百日咳、白禿癬瘡等傳染性疾病。
平時,我們可將生蒜搗成蒜泥,用湯匙含入口中,吸氣滿肺部,然後呼氣。如此連續做一刻鐘,每天3次。
若產生鼻涕、痰、眼淚等,及時充分排淨,堅持呼吸。此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疾病。
大蒜這麼吃最好
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保健作用,當大蒜被粉碎或切碎時,大蒜素就會釋放出來,
大蒜搗碎後,先放10~15分鐘,這樣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
一般人群每天食用1~2瓣大蒜即可,食用過多可能刺激胃腸道,甚至造成胃炎。
有胃潰瘍、肝病、眼病的患者,要儘量少吃大蒜。
如果想吃大蒜,又擔心腸胃不耐受,可以試試蒜水,即將大蒜切碎之後泡在清水裡,能有效降低刺激性,同時又保留了大蒜的功效。
煲湯、燉肉時,放幾瓣蒜有助去除食材異味。
使用時可先把大蒜煸香,再放入其他食材翻炒,然後加水燉煮。燉煮之後大蒜素被分解,口感不辣。
臘八蒜、糖醋蒜等醃製大蒜,保留了大蒜中的絕大多數礦物質成分,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蒜的辣味,有解膩和促消化的作用。
用大蒜熗鍋時,油溫不宜過高,烹調時間不宜過長。
喜食甜的可加入少許糖,這能減少高溫對大蒜素的破壞。
研究發現,發芽大蒜的抗氧化效果比新鮮大蒜更好。
剝開發芽的大蒜,可以看到中間的綠色嫩苗。嫩苗從蒜瓣中長出來之後,就是蒜苗。
吃不慣大蒜瓣的人可以直接食用蒜苗,蒜苗的維生素含量超過大蒜瓣,也有一定的殺菌能力。
關於大蒜的幾個真相
很多人覺得食物發芽就不應該繼續食用了。其實發芽大蒜是可以吃的。
不過,如果大蒜髮芽並且有腐爛、發黴的情況,則不能繼續食用。
生吃殺菌效果更好。
大蒜在加熱過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機硫化物含量會逐漸下降,而且溫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殺菌效果。
還要注意的是,大蒜中的蒜氨酸必須要使細胞破碎後與蒜氨酸酶結合,遇到氧氣後才能變為大蒜素。
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並且要放置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更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
小貼士: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過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因而每天生吃不宜超過2~3瓣。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別超過1瓣,甚至避免生吃。
黑蒜它是大蒜在高溼環境下加熱一個月甚至更久發酵而來。
黑大蒜由於大蒜素已經被降解,糖分也被分解成果糖,嚐起來會有甜味,而且揮發性有機硫化物總量減少了,吃起來不會有辛辣的感覺,對於腸胃的刺激相對更小。
白皮蒜的硒元素和鍺元素會更加的豐富一些,能夠幫助增進人體的機能。
另外,紫皮大蒜相對於白皮大蒜來說,紫皮蒜抗氧化作用更強,更抑菌,因此紫皮大蒜味道也更加辛辣。
吃完大蒜後,口腔裡總是容易遺留一些“大蒜味”,這時可以喝一些牛奶或者吃一些花生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蒜中的辣素“硫化丙烯”可以與蛋白質有效結合,減小異味,然後刷牙進一步清潔即可。
大蒜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1、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過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長期過量食用還容易造成眼部不適。
所以,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每天最好別超過1瓣;腸胃好的人,每天也不要超過2~3瓣。
2、忌空腹食蒜,以防引起急性胃炎;另外也不要長期食用大蒜。
3、肝病、非細菌性腹瀉、眼疾、胃病、十二指腸、腦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4、大蒜辛溫,辛能耗散氣血,故氣血虧虛者少用。溫能助火,故肺胃有火,五心煩熱者不可多用。
5、進食大補熱藥時最好不與大蒜同用,以防生熱助火,熱上加熱。
6、平素有口臭、狐臭、青春痘較重者應少用大蒜。
7、蒜、蔥等辛溫之物也不宜與蜂蜜同食,以免引起腹部不適或腹瀉。